《分子与细胞》知识归纳要点默写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繁殖生命活动,但必须依赖宿主活细胞才能生活——复制式繁殖。
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结构简单,真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所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其他生命系统都在细胞的基础上建立。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一个单细胞生物体既是个体层次,又是细胞层次,5、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6、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和光圈的大光圈。
显微镜下物和像是颠倒的。
★2高倍镜:物镜距装片近,视野范围小,看到细胞少但大,亮度暗。
低倍镜:物镜距装片远,视野范围大(易找目标细胞),看到的细胞多但小,亮度亮。
3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х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越长倍数越低,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离装片越近。
倍数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面积的放大倍数是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
★4观察材料的要求:薄(不薄的经切、压成薄,薄到一层细胞便于观察)、有色(无色的需先染色后再制片)★二、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三、细胞种类:根据无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差异性:有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多种细胞器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与细胞质核糖体相邻,转录(DNA→mRNA)和翻译(核糖体上mRNA→蛋白质)同时同地进行。
而真核细胞由于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隔,因此先在细胞核中转录出mRNA,然后mRNA 出核膜到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后再翻译。
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有性生殖减数分裂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原核细胞拟核中基因不遵循。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和RNA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有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花草、黑藻、衣藻、团藻等)、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来登施旺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4意义: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标志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中元素】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差异性:细胞中的元素与自然界中的元素含量差异很大【生物界中元素】统一性:不同生物体中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不同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相差很大★2、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主要元素:CHONPS 细胞鲜重:O >C > H > N 细胞干重:C > O > N > H 脂肪、固醇、各种糖类——CHO组成;蛋白质——CHON(S等);DNA、RNA、ATP、磷脂、[H]——CHONP 最基本元素: C 原因:碳是组成生物大分子单体的基本支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与含量: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高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1:1混合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菲林试剂甲乙1:1混合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试剂:苏丹III 颜色:橘黄色(或者苏丹IV 颜色:红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若制成组织样液就不用显微镜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和结果不同(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注意:①先加A液1ml,滴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预留蛋白质组织样液1份,以便对比颜色变化: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颜色变化:蓝色(5)DNA+甲基绿→绿色; DNA+二苯胺 (水浴加热) →蓝色; RNA+吡罗红→红色;CO2+溴麝香草酚兰→蓝色→绿色→黄色;酒精+重铬酸钾→灰绿色;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线粒体+健那绿→绿色;染色体+龙胆紫→紫色;染色体+醋酸洋红→红色;染色体+焙花青—铬矾→蓝黑色;分解的尿素培养基+酚红→红色;培养基中的纤维素等多糖+刚果红→红色(纤维素分解后出现透明)大肠杆菌菌落:培养基+伊红美蓝→黑色。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 种,8种必需氨基酸(人细胞不能合成)。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
蛋白质组成元素CHON等。
氨基酸分子通式:两步法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①有无—NH2和—COOH,②有无连接在同一中心C原子上。
★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结构式—CO—NH—【结论】形成的肽键数=脱出水数=减少的氨基数=减少的羧基数;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脱水质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条或几条多肽盘区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才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破坏——蛋白质变性:①因素:高温、强酸、强碱、某些化学试剂;②变性改变了蛋白质折叠的空间结构,但不改变肽键、氨基酸顺序;③结果:蛋白质功能丧失,状态固化★三蛋白质的功能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指甲)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多种酶)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5. 免疫功能(抗体)★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多样(不同),以及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盘曲折叠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五、计算1= n—m2、蛋白质相对分子量=n个氨基酸总分子量—脱出水的总分子量= 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3、蛋白质中的,至少有m个氨基和m个羧基(分别位于每一条多肽链的两端)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核酸的分类、组成及结构DNA的中文名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有4 种,碱基4 种为,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中文名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有 4 种,碱基核糖,DNA结构上一般是两条螺旋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
RNA结构上一般是一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
核酸的碱基 5 种为ACG TU .。
基本单位核苷酸有8 种,由磷酸和含氮碱基和五碳糖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3.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4.核酶—催化作用;5.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
四、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注意事项: 8%盐酸的作用:①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 使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 着色 。
现象: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 DNA 染成 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 RNA 染成 红色 。
真核细胞: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此外,在 细胞质的线粒体与叶绿体 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 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二、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肪的功能: 主要的储能物质2.磷脂的功能: 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运输血液中脂质3.固醇包括:胆固醇(细胞膜成分)、性激素(调节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 (促肠吸Ca 和P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 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1、存在形式有: 自由水 和 结合水 。
★2、功能:结合水: 构成细胞的成分(失去后细胞死亡)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细胞代谢的多种反应(如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水解)、运输营养和废物、细胞液体环境2、 自由水与结合水转化与代谢及抗逆性的关系: 温度降低→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细胞内自由水 比例升高→代谢活动旺盛,抗逆性降低;细胞内 结合水 比例升高→代谢活动减弱,抗逆性增强;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 离子 的形式存在★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 渗透压(K+细胞内渗透压,Na+细胞外渗透压)4. 维持细胞的 PH (NaHCO3等)4、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 Ca 2+ :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2+★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分隔,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细胞间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3方式:信息分子如胰岛素等的释放和接收;细胞直接接触;细胞间的通道如植物的胞间连丝细胞膜其它功能:分泌、吸收、识别(细胞膜外的糖蛋白参与完成)、免疫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吸水而涨破(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分离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主要原因:该种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膜和众多细胞器膜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二、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三、细胞壁成分与作用(动物无细胞壁,植物、真菌、细菌、蓝藻都有细胞壁,但成分有别)植物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细胞壁: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通透特点:全透性★四、细胞膜(生物膜)两大特性: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和进食、白细胞吞噬细菌)功能特性:选择透过先举例:(神经细胞膜向周围排Na+、甲状腺细胞膜大量吸收周围组织液中的I—)★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