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完整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完整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ﻭ1.1.2 研究意义ﻭ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物流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现状1.3论文研究的1.2.2物流需求预测研究现状ﻭ内容和方法ﻭ 1.3.1 论文研究角度与内容1.3.2 研究方法ﻭ第2章生活资料物流基本概念2.1 生活资料物流ﻭ2.1.1 生活资料物流的内涵ﻭ2.1.2生活资料物流的特征ﻭ2.2生活资料物流需求与供给2.2.1 物流需求的内涵和特点2.2.2物流需求量、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ﻭ2.2.4 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的2.2.3物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ﻭ移动2.2.5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分析ﻭ第3章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3.1物流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分析3.1.1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ﻭ3.1.2 新形式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3.2 物流与经济内在联系分析3.2.1 分析方法ﻭ 3.2.2 物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研究3.2.3 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第4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4.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4.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介绍4.2蓝色经济区内生活资料物流需求的分析4.2.1蓝色经济区内物流需求的特点和内容4.2.2 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相关分析ﻭ第5章基于区域经济5.1基于区域经济等影响因等影响因素在区域物流需求中的应用研究ﻭ素建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5.1.1 研究的出发点5.1.2 “影响因素一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建立5.2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实证研究5.2.1 数据来源5.2.2 主成分分析第6章实证研究6.1 青岛市货运量预测实证研究6.2青岛市物流业产值预测实证研究6.3结论\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ﻭ1.1.1研究背景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国内背景: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为山东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国际背景: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来,沿海国家纷纷调整国家海洋政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印度等都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21世纪海洋战略和政策。

可以说,规划新世纪海洋事业发展,制定海洋政策的国际背景已经形成。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

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综合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且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应借此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

在此过程中,青岛要进一步优化蓝色经济的空间布局,并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思路完善产业结构。

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突破海洋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项目带动策略,加强半岛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并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意义郑贵斌认为,蓝色经济区是对海洋经济区和临海经济区的提升,是注重海洋资源与空间开发,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沿海经济功能区。

“临海经济区是陆地功能区概念,陆地经济属性较强;海洋经济区属于海洋功能区概念,海洋经济属性较多;蓝色经济区则兼具海、陆经济特色,具有海路统筹的集成型经济区的丰富内涵,它集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于一身,是包含海洋资源、产业、区位在内的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经济功能区。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着力突破海洋经济核心和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满足海洋资源环境重大需求,重点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监测观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深远海等前沿技术;围绕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新技术;围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攻克海洋渔业种质与病害防治、滩涂海水灌溉、耐盐碱植物培育与种植、海洋化工应用等创新技术,努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物流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现状首先,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出区域物流不但是经济发展的保障,而且还能通过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等提高经济质量。

然后,反过来讨论了新形式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最后,采用投入产出法,同样从物流对经济的贡献和经济发展对物流的影响两个角度,研究物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1)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及其矩阵分析、完全消耗系数及其矩阵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出物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各部门发展的影响强弱,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需求的带动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等。

通过建立物流业直接经济贡献模型,计算出各部门每万元投入的直接经济贡献。

2)通过研究各产业部门最终需求增长对物流业产出的影响,说明了物流业受产业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具体情况区域经济指一定区域范围,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

区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有所需要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等多个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为推动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深入研究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

但是,聚集不是最终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通过交换,达到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目的。

而这个过程必须要通过物流来得以实现。

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拓展城市辐射范围,形成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流通体系、流通渠道的再建过程。

现代物流体系将改变传统的生产企业——分销商——零售商的传统流通模式,而转向生产企业——零售商的新型流通模式,这将极大的促进城市新型商业形态如货柜式商场、购物中心、超市、连锁经营、代理制、经销制等的兴起与发展,使城市商业的辐射范围逐步扩大;而物流的发展将带来商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集中,为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先导作用。

城市作为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是物流、商流、资本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经济发展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

现代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将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辐射的深度也会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而加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