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体功能区的问题与走向
刘栋
(41406057,法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以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标导致了当今中国的资源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
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的冲突,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这一全新的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方案,但是主体功能区划却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一、中国主体功能区出现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加速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
在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各地都将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
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地域差异很大,对于不适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加速经济增长就意味着要付出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将受到极大威胁。
樊杰、洪辉(2012)认为主体功能区的宗旨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功能,包括引领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化开发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点开发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限制开发区,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禁止开发区。
二、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现状
张玉娴、黄剑(2009)认为主体功能区最早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前司长杨伟民提出。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2006年10月11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07 年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草案。
由此,主体功能区筹划工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体功能区划和建设将成为我国国土区划和国土开发整治的主要形式。
目前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级单位都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号召,开始了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
现今,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已经完成了各省的主题功能区的规划。
三、中国主体功能区的问题
主体功能区的实施中面临这一系列的问题。
方忠权(2008)认为:第一,现有的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民族习俗、传统文化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人口转移涉及到多个方面,除了要尊重本人意愿外,政府还面临迁移中的补偿与安置问题。
第二,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但作为新事物其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目前由于自身的不成熟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对国土空间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还处于探索中; 在划分层次上,除了分为国家级和省级, 是否需要进一步划分功能亚区或问题区域,以使区域政策作用对象更加明确。
第三,行政区利益的冲突。
主体功能区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严重依赖现有行政区划, 致使区域利益冲突依然存在。
另外,同一主体功能区可能跨几个不同的同级行政区,主体功能区内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应该由谁提供或者同级政府间应以怎样的比例、怎样的方式共同负担,都会成为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面临的区域利益冲突问题。
第四,主体功能区划与前建设部提出的空间管制规划、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有许多相冲突的地方。
四、中国主体功能区的走向
就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第一,选择合理的行政区单元.,逐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
通过对主体功能区划与地方行政区的合理规划,平衡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关系第二,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地位. 由于我国许多政府部门都有制定规划的权限, 规划的分口制定使得政府部门横向沟通困难, 这种规划体制的弊端和规划体系的不健全,使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规划间易产生冲突, 因此,不少规划在综合协调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地位将有效的改变这种局面。
第三,目前空间管制体系的混乱,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个统一且权威的逻辑框架。
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各有其法定权限,都负有国土空间管制的某些职能;但是“中央政府”是一个统一体,政府的空间管制首先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这一框架下,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方能将国土空间管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樊杰,洪辉.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J].经济地理,2012
[2]张玉娴,黄剑.关于我国空间管制规划体系的若干分析和讨论[J].现代城市研究,2009
[3]方忠权.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调整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