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限时训练十一课件
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限时训练十一课件
来认取具体的亲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 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 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 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 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 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 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C.每个人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是不同的,换言之,在同一个社会里,每个人的社会 关系网络所罩住的人也不可能有任何相同的人。
D.在差序格局中,自己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 激起的波纹就像自己的社会圈子;自己的实力越强, 圈子的范围越大。
【参考答案】C(“在同一个社会里,每个人的社 会关系网络所罩住的人也不可能有任何相同的人”太 绝对,如文中所说的兄弟,还有同学、同事等。对“没 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理解有误,应该是有 重叠的人,但不可能完全一致。)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 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 去包括无穷的人,而这个网络的中心就是自己。
B.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具有丢石头于水面 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这种以“己”为中心同别人 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如波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 远,也愈推愈薄。
④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 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 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 来的人物。这个网络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 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 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 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当我们用这个体系
⑤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 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 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 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鸡蛋,有丧事要抬棺材, 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 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 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 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C.唐人于 把俗见之字“忠孝”用在近体诗《送 戍客南归》中之所以合宜,是因为“忠孝”一词恰好 和《送戍客南归》这首诗的意境一致。
D.俗语往往有诙谐的表达效果,因此以俗语入 诗,能给诗歌带来谐趣,但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 易成为高格”,还必须做到情调沉郁。
【参考答案】C(以偏概全,“‘忠孝’一词恰好和 《送戍客南归》这首诗的意境一致”错,这首诗并不 是体现“忠孝”的主旨,诗人用“忠孝”于此,是诗 中“有汨罗的环境”。)
求异,打破常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 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数物为个,是为 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 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 异军突起。
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提炼,熔化口 语。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 雅。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所谓熔化,就是 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 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 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而是只肯挑选牌子老、来 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 ‘古雅’的部分。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 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 杨国荣
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以人观之”。宽泛而 言,“以人观之”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 判世界,这种“观”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涉及 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理性的认 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 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 指向。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孟子曾指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涉及“亲”“民” “物”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亲”(以 亲情相处)、“仁”(以仁爱之心相待)、“爱”(以珍惜、 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后者也属广
用俗语就有诙谐的味道,很容易落入油滑。施蜇 存《“管城三寸尚能雄”》说:“谐趣不是戏谑,戏 谑就成为打油诗……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易成为 高格。”用方言俗语带来了谐趣,但情调要沉郁。如 聂绀弩《挽雪峰》第二联:“天晴其奈君行早,人死 何殊睡不醒。”“睡不醒”是大白话。第三联“风雨 频仍家国事,人琴一动辈行情”就很严肃了。
⑨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 范围,我们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
(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自己”作为中心的 社会网络结构,可以因时因地地存在,也可以根据自 己的需要而因时因地地扩大或缩小。
B.中国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是以自己 为中心并由此推开去并结成的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的人物在内的网络。
就如取名字一样,个别字也是可以用俗字的,但 姓与名构成一个整体,要有点积极意义。如“吴穷” 好,“吴良”就不好。
方言俗语入诗,如此才能拓宽其审美空间。 (选自邵则遂《诗用方言俗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古
人一般认为作诗不宜用方言俗语,但古代许多大家并 不囿于这种束缚。
⑥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 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 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 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 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 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 序。
⑦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 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 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 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 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 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 推而已矣”。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人冒春荣强调写诗“用字宜雅不宜俗”,
说明古人作诗时,为了让诗歌语言不粗俗,会尽量避 开方言俗语。
B.一些古人用方言俗语入诗,是“求异,打破 常规”之举,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妙不可言,使诗歌 “老健有英气”。
C.以俗语入诗,没必要对俗语进行加工,直接 选用“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即可,但要注意不宜 全篇都用俗语。
【 参 考 答 案 】 D( 孔 子 “ 不 认 同 一 个 人 …… 以 ‘己’作中心的看法”错,原文第⑦⑧段中的相关表 述为:“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 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孔子的道德系 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 求诸人。’这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
C.孔子注重“推”字,即顺着“同心圆”一圈 一圈向外推;儒家讲求的人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 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 纹的差序。
D.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可见他并不认同一 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己”作中心的看法;他的道 德体系里从不放松的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种 差序层次。
B.方言俗语被运用在反映民俗的诗歌中,有“存 真,切合语境”的作用,能够体现风俗民情,让诗歌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C.杨万里诗中的俗语显得比较“古雅”,是因 为他在选用俗语时,总是挑选那些有出典的,即前人 已经提炼和加工过的。
D.方言俗语并不适合所有体裁的诗歌,一般地 讲,在古体诗中用方言俗语较容易,而用在讲究格律 的近体诗中比较难。
②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在中国, 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 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 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 天下可成一家。
③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 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 和西洋的格局是不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 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好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 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 生联系。
专题限时训练十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 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 方口语。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 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这段话反映了古 人作诗的基本态度。但是古代许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 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 存真,切合语境。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 而是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 会采用方言俗语。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百 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 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古人认为“角”音谷, 正是模仿鸡的叫声。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我们中国的社会结构与西洋的格
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 我们的格局好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 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B.作者认为,在我们乡土社会里,每一个家庭 的社会圈子也不相同,家庭圈子的大小是以这个家庭 的地位为中心而决定的,有势力的人家的圈子就大, 穷苦人家的圈子就小。
D.诗用方言俗语,要特别注意“谐”与“庄” 的有机结合,不能单纯追求谐趣,否则,诗歌就很可 能会沦为打油诗。
【参考答案】C(“没必要对俗语进行加工”错, 原文中说俗语入诗的首要条件就是“提炼,熔化口 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差序格局 费孝通
①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 “私”。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考虑整个社 会结构的格局。
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 个“己”作中心的。这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 作为中心的主义。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 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是从自 我中心出发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 次,孔子是决不放松的。孔子把这道德范围依着需要 而推广或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