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
于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观察时,我们记录了
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恒恒带来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

自由活动时,恒恒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
准别人摸他的车。

老师说:“恒恒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
恒恒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

接下来,恒恒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

案例二:
琦琦手上拿着两个果冻,老师逗她说:“琦琦,把果冻分给我一
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老师,然后一直注意老师接下来怎么做。

过一会儿,她见老师仍没把果冻还给她,就说:“给我!”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我了吗?为什么现在又不给我吃了?”
琦琦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我!” 琦琦的妈妈告诉老师,类
似的事情往常琦琦一定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经过一学期的
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
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如何把小班幼儿
尚处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在日常活动中
我们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进行了培养。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
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
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
有力手段。

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
享就是失去。

要想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先对幼儿进
行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
育活动,从教育幼儿爱身边最亲密的人开始,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
一种互利行为。

如:“三八”节为妈妈制作一样礼物,为妈妈做一件事。

平时关
心帮助比自己小的幼儿、主动向老师询问某某小朋友为什么没来等,
并通过故事《团结果》、《猪八戒吃西瓜》、《佳佳真快乐》,情境
表演《客人来》,歌曲《分果果》等形式来教育幼儿。

告诉幼儿好的
东西大家一起玩才最快乐的,让孩子明白了“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
乐我也快乐”的道理。

幼儿逐步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
人分享。

二、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任何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我们试图
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增加幼儿积累自身经验的机会。

1、创设情境。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去
面对矛盾,解决问题。

如在户外活动“骑小车”中,孩子要解决“小
车不够怎么办?”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拼图,可拼图却只有一盒;幼儿的点心不够分了,没拿到的小朋友怎么办等等。

对幼儿采取
的正确行为,教师都及时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和表扬,
强化幼儿分享后的愉快体验。

2、开辟玩具分享区。

班级活动区中,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玩具区,
让小朋友带一件自己的玩具放到分享区,供大家一起玩。

凡是带玩具
来的幼儿还可以向全班小朋友介绍玩具的玩法。

玩具分享区的玩具定
期更换,(娃娃、动物毛绒玩具、各种枪、汽车玩具等)那里成了小
朋友最喜欢的地方。

他们不仅愿意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也学会爱护
别人的玩具,从中体会着快乐和友谊。

3、形成生日分享会。

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把“生日会”办成一
个“分享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成为小朋友共同
分享的物品。

我们还利用“生日会”的过程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
的机会,让大家唱生日歌,说祝福语,请“小寿星”邀请好朋友拍照
留念,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
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
分享带来的乐趣。

4、分享活动成果。

主题活动结束后,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和快乐。

如开展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时,我们创设停车场,除了让幼儿带
各种汽车玩具、还鼓励小朋友与家人一起制作的汽车。

活动结束后,
他们抢着告诉老师:“小朋友都喜欢我这辆车。

”“他们问我怎么做出来的。

”小朋友沉浸在分享的快乐中。

5、建立牵手小组。

行为霸道、任性的孩子很少有同伴愿意与之交往,如何转变他们的行为?我们发挥了家委会的作用,将幼儿4-5人分成一组,鼓励幼儿利用节假日互相上门拜访,让幼儿轮流做一次小主人,家园合作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分享。

三、家园共育,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交流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方法。

我们还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表现,便于家园有针对性地教育,为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出谋划策。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方面。

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的点滴生活,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分享意识增强了,自觉分享的行为逐渐形成,培养幼儿发自内心的分享行为,让幼儿真正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