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ppt课件
12
一、十二经脉名称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起于或止于手部,主要循行 于上肢者为手经,起于或止于足部,主要循行于 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 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 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13
(二)具体名称
8
(一)经脉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包括正经和奇经两大类。经别 也包括在经脉系统中。 1、正经:“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
通道, 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有表里关系。 2、奇经:任、督、带、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 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穿插循行于正经之间,“别
19
2、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 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面 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厥阴经在颠顶 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0
3、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
手之三阴均从胸部行于腋下 手之三阳均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之三阳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6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
1、经脉的“经”有路径之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
脉的“络”有网络之意,是经络系统的分支。 2、经脉较粗大;络脉较细小。 3、经脉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络脉纵横交错,网络
全 身,无处不至。 4、经脉位置较深;络脉较浅。
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组成,包括 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 二经筋以及十二皮部。(详见教材列表)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手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Βιβλιοθήκη 经 中——足厥阴肝经下肢——足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中——足少阳胆经
14
(一)走向交接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学习要求
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
5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肢节官窍,沟通人体上下内外的通 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的理论。
三 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 《灵枢·营卫生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5
(二)交接部位
1、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太阴肺经 食指末端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无名指端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小指端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大趾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大趾后
22
十二经脉在体内分布
体内指胸腹腔,包括脏腑在内。十二经脉均循行到 胸腹腔中。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是指其与 脏腑的联系,所以说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十
二 经脉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有“属”、“络”关系。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1、四肢部位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分布于四肢内 侧面,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上肢内侧分为三阴 分别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外 侧分为三阳分别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 后;下肢内侧分为三阴:内踝尖上八寸以下是厥阴 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是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道奇 行”,具有统率、联系和调节十二经脉中气血盛衰的作用。 3、经别:“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
与十 二经脉有别,但仍属于经脉的范畴。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9
(二)络脉
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按其形状、大小、深浅等 的不同又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 1、别络:络脉中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五别 络”。别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为表里的两条经脉
之 间在体表的联系和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并能 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而补正经之不足。 2、孙络:最细小的络脉,分布全身,难以计数。
有 10
(三)连属组织
包括经筋和皮部,与经脉和络脉有紧密的联系。 1、经筋:又称“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
“结、 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
附 属组织,具有连缀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保持人体 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 用。 2、皮部:又称“十二皮部”,是与十二经脉相应
的皮 肤部分,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 11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学习要求 1、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2、掌握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掌握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4、掌握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5、了解十二经脉大体的循行路线
足厥阴肝经
16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鼻翼旁(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睛明)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17
3.异名足、手阴经在胸腔内脏交接
心中 足太阴脾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18
太阳经行于后(背面) 少阳经行于侧面 足三阴经均行于胸腹面 循行于胸腹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是足少阴肾 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
21
(二)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