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美与健康论文

审美与健康论文

审美与健康
爱美是人的天性。

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中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才有了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实际上,凡是热爱生活的人,总是表现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当你欣赏着真切隽永文艺佳作的时候,当你流连于清新、幽雅、秀丽、或奇特的自然景致的时候,当你被英雄烈士的豪迈和高贵品质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一种美感便会油然在你心中滋生、散发,并且久久地萦绕在你的脑际。

于是,你感觉愉快、感到甜美、感觉幸福、感到崇高。

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和我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我们经常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对一些事物做出评价。

当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情感,认为这种行为是不美的;当我们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陶醉于奇峰异岭的险峻时,会深深地感到大自然的壮美;当我们看过一本好书,掩卷深思时……;当我们与久别密友相聚,畅谈一番后……;我们都会有不同于一般的感受,并希望能再次享受到自认为是美的事物或感受,而不希望再次经历令自己厌恶的事物或感受。

当然,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个环境,人们的感受却往往不同,甚至会大相径庭。

原因就在于人们对美的认识以及审美标准不同。

大学生不仅是美的保护者,也是美的创造者,而且大学里不仅存在别具一格的客观美,而且存在一种大学生特有的心灵美,因此,大学生更应该对美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要真正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美和审美。

审美感受的个性差异是审美活动丰富性的表现。

这种审美活动和审美感受的丰富性是符合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

但是,审美感受的个性差异也是相对的。

它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民族的审美感受的共同性;更不可能超越审美感受的客观标准。

这个客观标准就是以实践来检验是否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美。

只有反映“真正美的东西”的审美感受才是积极的健康的值得肯定的。

在经验的偶然性中表现出客观的必然性,在个人爱好和趣味的追求中受到美的陶冶和启迪,在精神的自我满足中有益于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

这就是审美感受个性差异与客观标准的一致,是审美感受的高级境界。

既然美是人之所向,那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呢?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需要个体不断地投入到审美的话动中去,并运用积极的心理,对审美情趣的诸多形态进行训练、升华。

(1)审美直觉与理性相结合。

审美直觉是指审美活动中客观事物的审美特征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瞬间感知。

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

审美直觉形成的对美的反
映只是外在的审美特征,还只是一种初级的肤浅的美感。

还必须与理性活动结合,即进一步与人的审美想像活动。

(2)正确进行审美移情。

审美移情即把审美主体的情感投射到客观事物上去并和事物产生共鸣和交融的现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境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因此,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正常心态与客观事物进行交融,追求美好与高尚,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运用联想,获取对美的深刻理解。

看到梅花,我们会想起坚强不屈的性格,看到杨柳吐绿,会感到春天的来临、事物的美好。

这种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起有关的事物,或由一件事物而想起另—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联想。

联想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激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审美活动不断升级,获得对美的更深刻、更鲜明的理解。

(4)通过体验,激起对美好形象的珍爱。

审美体验即是审美主体通过对审美对象的品味与领悟。

达到与对象相融相合、共感共鸣的心理过程。

审美体验最终走向心灵与情感的满足与愉悦,超越审美对象和功利杂念,达到主体与对象的融。

人合——。

审美体验中,心灵直接观照到美的客体,我们会感到“至美至乐”,实现了与客体的情景交融与共鸣。

“千山鸟—屯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使读者体验到的是一老翁独坐在小船上冒雪垂钓,周围万籁俱寂,一尘不染的意境美,使我们领悟到作者独立前行去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与情感。

可以说,这种积极而深刻的审美体验,培养、陶冶和训练了人的审美心理与意识,使我们在审美活动中,珍惜美好的事物努力地去追求和探寻,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代表时代与社会理想的要求,向社会和人生发出强烈的审美召唤。

(5)升华审美情趣,实现审美理想。

审美升华是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情感向纵横方向扩充的心理状态。

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在她的感情中升华为一种信念:即使是、——颗流星,也要把光留给人间。

她顽强地生活,无私地奉献,描绘了自己人生中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令人赞叹和感动。

通过不断的审美升华和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主体不断超越自我,形成——定的审美理想,这是“真”、“善”、“美”的综合反映,它能用来衡量和识别生活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揭露现实矛盾,鼓舞人们为光明的未来而奋斗拼搏,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和人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