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量刑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量刑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量刑(总分:9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王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刑罚执行2年后,又发现他在判决宣告前犯有故意杀人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那么,王某尚需执行的刑期最高为( )。

A.18年√B.20年C.23年D.25年这是一道(发现漏罪)数罪并罚的计算题。

答题思路如下:(1)王某属于《刑法》第70条规定的发现漏罪的情形;(2)对发现的漏罪作出判决,即10年有期徒刑;(3)依据《刑法》第69条的规定,确定应当执行的刑期:数刑中最高刑期15年以上、总和刑期25年(=15+10)以下,有期徒刑不得超过20年,所以,其应当执行的最高刑期为20年;(4)根据《刑法》第70条的规定,将已经执行的刑期2年减去,某甲还应服刑18年。

2.下列情况中构成累犯的有( )。

A.李某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第4年因盗窃金融机构被判处无期徒刑B.王某因过失导致某甲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5年内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C.刘某因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拘役,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以后,又犯间谍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D.谢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刑罚执行6年后被假释,假释期满后第4年因.为境外窃取国家情报,被判处拘役本题考查累犯的成立条件。

由于构成累犯,要求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为条件,选项A中,李某前罪被宣告缓刑,而缓刑考验期满的法律后果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存在刑罚执行完毕问题,故A项不成立累犯。

选项B中,王某前罪为过失犯罪,不符合累犯对前后罪罪质的要求,故不成立累犯。

选项D 中,后罪不符合累犯前后罪刑罚量的要求,故D项不正确。

故应选C。

3.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

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根据《刑法》第69条的规定,我国刑法对附加刑采取的是并罚原则,对死刑和无期徒刑采取的是吸收原则,对管制、拘役、有期徒刑采取的是限制加重原则,因此,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为折中原则。

4.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在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 )。

A.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D.相加原则我国《刑法》第69条规定,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

本案同时涉及主刑和附加刑,刑法中只规定了“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一般认为对附加刑采用的原则是并科原则或相加原则,但由于刑法本身并未对各种附加刑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因此,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不确切的。

但是,就本题而言,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将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吸收。

此题意义不大,即便考生不清楚附加刑的适用原则,仍然可以很容易地选择出正确答案。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 )。

A.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根据我国《刑法》第69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因此,对于选项A、B,采用的是吸收原则,选项C采用的是相加原则,只有选项D采用的是限制加重原则。

6.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

A.3年√B.2年C.一年半D.1年7.下列关于立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归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属于立功,可以从轻处罚B.对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的行为人,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立功表现的,仍适用1979年刑法典关于立功的规定C.我国《刑法》中的立功有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之分√D.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题考查刑法关于立功的认定及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选项A不属于立功,而属于自首的情形,故应排除选项A;根据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对于1997年9月30日前犯罪的行为人,有立功表现的,应适用1997年刑法典的规定,故应排除选项B;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的规定,只有犯罪后自首同时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才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而非重大立功表现的,不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故应排除选项D。

8.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如果判有期徒刑的,采用( )。

A.先并后减法B.先减后并法√C.吸收法D.并科法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的原则是先减后并。

9.某甲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12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故意伤害他人,被判刑9年。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某甲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罚,具体而言,对某甲应适用何种刑法幅度或刑种?( )A.应在9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B.应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C.应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D.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本题考查撤销假释后的数罪并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86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并按照第71条的规定,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本题中,某甲前罪被判无期徒刑,因撤销假释,所以该罪没有执行的刑罚仍应为无期徒刑,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9年有期徒刑,根据数罪并罚的规则,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10.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

A.一律不适用减刑B.可以减刑,但是不能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C.不能减刑,但是可以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D.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减刑。

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予以减刑,同时相应地缩短其缓刑考验期限。

所以,A、B、C三项表述均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酌定减轻处罚,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A.犯罪分子不具有法定减轻情节√B.案件具有特殊情况√C.必须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犯罪分子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本题考查酌定减轻处罚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63条第2款的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根据该规定,适用酌定减轻处罚,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1)犯罪分子不具有法定减轻情节;(2)案件具有特殊情况;(3)必须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故本题应选A、B、C。

12.缓刑适用的对象是( )。

A.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13.一般累犯成立的条件是( )。

A.前罪和后罪均为故意犯罪√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C.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D.前罪和后罪均触犯同一罪名参见《刑法》第65条的规定。

14.下列情形哪些应当认为自首?( )A.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B.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名,但与判决确定的罪名属于同种罪行C.某甲犯罪后经亲友规劝,在亲友的陪同下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名,但之后又翻供,并维持到一审判决D.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后,为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辩护的√本题考查自首的成立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中规定,“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据此可知A项成立自首。

该条还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据此可知,C项不正确。

该第2条规定,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

第4条规定,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果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这两条的规定,可知B项不构成自首。

15.在下列情形中,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C.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D.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这四种情形都属于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前犯有数罪的情形,符合数罪并罚的条件。

16.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假释的有( )。

A.累犯√B.因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D.盗窃惯犯参见《刑法》第81条规定的假释的限制条件。

17.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属于立功表现?( )A.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B.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揭发其他同案犯,查证属实的C.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的√D.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本题考查立功的具体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根据该规定,可知只有B项不构成立功,其余情形皆应认定为立功表现。

18.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自首的条件包括( )。

A.自动投案√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D.为侦破其他案件提供重要线索《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构成自首。

19.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B.累犯√C.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参见《刑法》第29条、第65条的规定。

20.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包括(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