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

犯罪学


第四节 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 • • • • • • 概述 一、早期犯罪人类学理论 二、早期的犯罪社会学理论 三、菲利的犯罪学思想 四、当代犯罪社会学 五、当代犯罪心理学 六、当代犯罪生物学
第四节 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概述 犯罪生物学理论——体质理论、遗传理论 犯罪社会学理论——文化理论、结构理论 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监督理论、互相作用理论
三、菲利的犯罪学思想
1、代表著作——《犯罪社会学》 2、基本思想—— (1)关于犯罪原因—— 人类学、自然、社会 (2)关于犯罪人的类型—— 天生犯罪人、惯犯、偶犯、情感犯 (3)关于犯罪现象的变化规律—— 犯罪饱和法则 (4)关于社会防卫思想——社会责任论 3、基本评价——开创了犯罪多因论,但带机械论色彩
(一)社会结构理论 A、文化冲突理论 —文化冲突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 而后者可能导致犯罪(解释移民犯罪问题)。 B、紧张理论—犯罪是行为人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 得社会地位和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 C、亚文化理论—在亚文化准则的支持下,犯罪是 一种借以实现自己目标的可以接受的方式。 D、社会生态学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 研究犯罪与环境(人口密度、种族关系、居住方 式、交通通讯)之间的关系。 E、急进派犯罪学—运用历史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研 究犯罪问题,指出犯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一般违法行为 这里主要包括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当处罚 的行为以及我国新刑法第13条“但书”所指的行 为等。 4,其他社会病态行为 主要是指自杀、吸毒、卖淫等以自己为被害人的 行为。 如法国社会学家杜尔海姆关于自杀行为的 研究,对后世犯罪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的 社会异常理论也对这些行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这些行为之所以要纳入犯罪学的研究范围,是因 为这些行为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容易 从此而滋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因而必须探求 其形成的原因,寻找预防此类行为发生的对策。
续一
• “城中村”人口构成情况较为复杂,具有来源 广泛、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 以石牌村 为例,地区内除8000余人为常住人口外,其 余近50000人均为外来人口。常住人口中绝 大部分为石牌村原村民,文化层次较低,主 要以出租房屋为业。外来人口来源地主要是 广东省内山区市县致湖南、四川、江西、河 南等省份,年龄结构轻,其文化层次与社会 经济地位都比较低,主要从事广州市及其近 郊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的工作。
四、当代犯罪社会学
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一般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化 过程两个角度研究犯罪问题。 1、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 不同层次的成员享有的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权 利不同,犯罪就与这种社会结构有关.具体包括 文化冲突理论、紧张 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 生态学理论、急进派犯罪理论 2、社会化过程理论——犯罪是个体与社会以及个 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社会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的 结果.具体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 标签理论、整和理论
续二
• 深层次而言,它的文化植根于当地农村,是 土生土长的农村文化。然而在近十几年中, 伴随广州城市外延、当地经济结构改变和外 来人口大量涌人三大变化,现代都市文化、 外来文化大举进人,与原先存在的本地农村 文化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彼 此交织在一起,冲突中有融合,碰撞中产生 交流。
续三
龙布罗梭
(1)生来犯罪人说。他用生理学和隔世遗传的原 理解释犯罪的成因,认为犯罪是天生的,由 于行为人先天的身体构造异于常人,因而决 定他必然犯罪。 (2)犯罪定型说。在他看来,不仅犯罪人的身体 构造异于常人,而且不同犯罪的犯罪人,其 身体异常状况也具有特殊的定型。 (3)社会防卫论。关于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的根 据,龙氏用社会防卫的观点加以说明。
• 从以上对应该纳入犯罪学研究范围的行为的总结 中可以得出该行为具有这样的特点: • 1,这些行为都是具有社会普遍现象的行为。 这些行为在社会中不是偶然发生的,具有普遍性, 可以探寻其规律,从而寻找原因,制定对策,这 使得这些行为具有被犯罪学关注的可能性。 • 2,这些行为会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无论 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还是上述第四类社会病 态行为,都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并会因 此而滋生其他不良的社会现象,容易滋生其他犯 罪的发生。因而具有被犯罪学关注的必要。
一、早期犯罪人类学理论
1、代表人物——龙勃罗梭 2、理论渊源——颅相学理论 精神病学理论 进化理论 3、基本思想——存在天生犯罪人 4、基本评价——开始了对犯罪原因的科学研 究,其具体理论已被现代犯罪学屏弃
(一)龙布罗梭 (C· lombroso,1836—1909)。 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他原来攻读医 学,后来讲授法医,终生工作于手术台、实 验室和医疗所。当时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他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犯罪人的生理和心 理进行研究,1876年他的代表作《犯罪人论》 第1版出版,这是他的刑事人类学派观点的最 早论述。他的主要观点是:
• 2、自然犯、法定犯区别论。
• 他将犯罪区分为自然犯和法定犯两大类,自 然犯是违反人类怜悯和正直之心的行为,法 定犯是法律规定予以禁止的行为。前者以违 反自然道德为特征,适用于任何国家和任何 时代,后者以违反法律规定为特征,是由于 某些国家的具体情况而规定的,并非普遍地 被认为是犯罪。他认为,如果放弃法律定义 而采用他的自然概念,就会使某些违法行为 从刑法中去掉。因为只要不是伤害利他主义 情操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犯罪学
《犯罪学》参考书目
1许润章:《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康叔华:《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 社; 3、吴宗宪:《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4、皮艺军:《犯罪学研究要论》,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意大利]龙勃罗梭:《犯罪人》,中国法制 出版社2000年版; 6、期刊:《青少年犯罪研究》等。
• 2、三元的犯罪原因论。
• 他将犯罪的原因分为体质的、地理的及社会的 三类。然后说:"无论哪种犯罪,从最轻微的到 最残忍的。都不外乎是犯罪者的生理状态,其 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其出生、生活或工作于其中 的社会环境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反对 仅仅根据某一因素讨论犯罪的原因。他得出结 论说:只有借助自然影响的三种因素,才能解 释犯罪。
第二节 犯罪学中犯罪的定义
犯罪学与刑法学中犯罪的概念 • 运用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分析犯罪学中的犯 罪 1. 社会危害性 2. 刑事违法性 3. 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三节 犯罪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十八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意义:标志着西方对对人类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探讨的 开始 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边沁、费尔巴哈 犯罪原因:自由意志论 二、十九世纪末实证犯罪学 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进化 论、生物学、精神病学) 代表人物:龙勃罗梭、加罗法洛、菲利 犯罪原因:人类学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三、当代犯罪社会学—— 文化冲突理论、标签理论 四、西方犯罪学的最新发展——社会反应犯罪学
3罪犯的分类和合理的刑罚体系。 • 加氏将罪犯分为四类:谋杀犯、暴力罪犯、缺乏正直 感的罪犯、色情犯。根据对这四类罪犯的不同刑事 处罚建立他的合理的刑罚体系:对付谋杀犯,惟一的 办法是死刑。对暴力犯需要区别情况对待,对其中 的杀人犯,应流放一个岛屿或殖民地去,刑期不事 先确定。对缺乏正直感的罪犯,区分习惯性的或非 习惯性的而作不同处置:对前者流放到遥远地区,对 后者改变他们的环境、习惯和工作性质。对色情犯, 如非精神病患者,处不定期流放 (到海外或殖民地去); 如是精神病患者,应关进精神病院,以防止他们危 害社会。
二、早期的犯罪社会学理论
1、代表人物——法国的迪尔凯姆、塔尔德 2、基本思想 (1)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犯罪是人们彼此 模仿的结果 (2)迪尔凯姆的犯罪社会学—— 犯罪是一种正常现象 犯罪是一种有益的社会现象 犯罪是社会规范调整失效的产物 3、基本评价——开始从社会自身寻找犯罪原因,其 具体来历论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从文化冲融角度考虑,有以下几种值得重视的因 素:第一,不同的文化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排 他性。就石牌村而言,村内外来人口众多(是本 地人的近6倍),构成复杂且与本地人杂居相处, 造成石牌村文化驳杂的现状,文化的排它性可 能引发文化的承载主体(即不同文化的持有人) 行为上的排它性。第二,来自同一文化源的人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容易打成一片,结成小团伙、 小群体 。第三,不同文化源的人由于成长背景 不同容易发生摩擦、误会。
• 在广州,具有“城中村”特点的地区有石 牌村、洗村、员村、东圃、猎德村、登峰 等138个。在这些地区,原有的农村文化与 现代都市文化之间,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 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 对城市景观、居民观念、经济结构等都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社会 问题,比较极端的表现为犯罪.
• 1、生来犯罪人论。 • 这里菲利受龙布罗梭影响较深的表现。他 承认生来犯罪人的存在,而且早期他认为 体质因素完全独立于社会因素,对生来犯 罪人可以通过生理观察识别出来;只是到 了后期受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 才开始主张,体质因素同社会因素之间存 在着一定联系,认为仅有先天的体质缺陷, 而无后天的不良环境影响,犯罪就不会发 生。
导论
第一节 犯罪学定义 第二节 犯罪学中犯罪的定义
第三节 犯罪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四节 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犯罪学定义
一、犯罪学的定义——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 生的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二、犯罪学学科群体系 犯罪哲学 犯罪统计学 犯罪生物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经济学 被害人学
第一节 犯罪学定义
三、犯罪学的特性 1、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 点。 2、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 3、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四、犯罪学的功能 1、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 2、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 3、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
第二节 犯罪学中犯罪的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