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


(1)属种关系
当上位类表达的是属概念,下位类表达的是种概念, 或者说上位类所表达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下位类所 表达概念的外延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 例如,《中图法》中: Q 生物科学 Q1 普通生物学 Q17 水生生物学
(2)整体与部分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简称整部关系,是指表示事物整体
2、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一个上位类依据某一分类标准划分 出的各个下位类之间的关系。
等级分类法中,同位类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并列 关系,包括可视为并列关系两种特殊形式的矛盾 关系和对立关系。
具有并列关系、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的同位类之间, 在内涵上互有联系,但是在外延方面应该相互排斥、 不相容。
例如,《中图法》中:
G232 编辑工作 G234 印刷工作 G235 发行工作
Q959.1 无脊椎动物 Q959.3 脊椎动物
K21 原始社会 K22 奴隶社会 K23 封建社会
由于等级分类法的类目划分并不严格遵 循形式逻辑的概念划分规则,往往考虑 信息的特点和用户的检索习惯,采用罗 列列类法、多重列类法等多种变通方法, 因而,同位类之间的关系并不全是并列 关系、矛盾关系和对应关系,还存在外 延不互相排斥的其他关系。例如: 《中图 法》中:
的上位类与表示事物某一部分的下位类之间的关系。 分类法中表示地区的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人体系 统与器官之间,物质、产品的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 等都是整部关系。例如, 《中图法》中:
U261 蒸汽机车 U261.1 锅炉部分 U261.11 火箱及附属装置
(3)全面与方面关系
全面与方面关系简称方面关系,是指表示事物总体 的上位类与表示事物某一方面的下位类之间的关系。
方面关系在分类法的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广泛存在。 例如, 《中图法》中:
F25 物资经济 F251 物资管理 F251.1 物资管理体制 F251.2 物资计划 F252 物资流通
在等级分类法中,一些类目只有一种从属关系的下 位类,但是,不少类目下列有两种或三种从属关系 的下位类,而且根据从总到分,从一般到个别的排 列原则,往往先列方面关系及整部关系 的下位类, 后列属种关系的下位类。例如,《中图法》中:
交替类目的类号一般置于方括号内,类目下一定有 “宜入×××”的注释 。与对应的正式使用类目相 联系。必要时,可将分类表中的交替类目改变为正 式使用类目,同时将相应的正式使用类目改为交替 类目。例如,《中图法》中:
G21 新闻学、新闻事业 [G218] 新闻摄影
宜入J419 J41 摄影技术 J419 新闻摄影
例如,《中图法》中:
S93 水产资源
鱼类学入Q959.4。 参见Q948.8和 Q958.8。
Q948.8 水生植物学
专论某种水生植物 入Q949 有关各 类。
参见S93。
Q949 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 Q958.8 水生动物学
专论某种水生动物入Q959有关 各类。 参见S93。
Q959 动物分类学(系统动物学) Q959.4 鱼纲
第三章 体系分类法
第一节 体系分类法主表的结构
体系分类法的主表是指由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逐级展开而 形成的类目表。它是体系分类法的 主体。
第一节 体系分类法主表的结构
一、基本部类 基本部类是文献分类表中为便
于各种类目的展开而对人类全部 知识与客观事物所作的最基本、 最概括的划分。基本部类的排列 次序称为基本序列。
(6).以某理论、方法、技术、 设备在各方面的应用为总论,以其 在一方面的应用为专论。例如:
O439 应用光学 Q63 生物光学
←总论 ←专论
TK42 柴油机
←总论
U664.121柴油机(船舶) ←专论
由于总论类目与专论类目的相对性, 有些类目在上一个层次是专论类目, 在下一个层次就是总论类目。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第二级类目)
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
(第三级类目)
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第三级类目)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第三级类目)
三、简表
简表的作用是: 第一,对基本大类与详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便于用户查找所需要的详细类目。 第二,便于用户进行较大范围课题的检索(目 录功能)。 第三,供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标引使用。 第四,供分类标引非专业文献 (标引功能,无需详细标引,省时省力)。
四、详表
详表是由简表展开的各种不同等级 的类目所组成的类目表,它是类分 文献的真正依据。现以《中图法》 为例,列出详表的片段:
四、详表
T 工业技术
(第一级类目)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第二级类目)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第三级类目)
TP33 电子数字计算机(第四级类目)
TP331 基本电路(第五级类目)
一般可以依据类目所表达概念的类型对类目作出总 论与专论的相对区分。下面就从《中图法》中取例 说明这些区分。
(1).以某类或某种事物的全面为总论, 以该类或该种事物的一方面为专论。例如:
Q94 植物学
←总论
Q944 植物形态学 ←专论
H1 汉语
←总论
H19 汉语教学 ←专论
(2).以某类事物的一方面为总论,以该 类中某种事物的全面或一方面为专论。例如:
三、简表
简表是由基本大类与由其直接展开的一、二级 类目所形成的一种类目表,亦称为基本类目表。 文献分类表中基本大类是第一级类目,由基本大 类直接展开的类目称为第二级类目,由第二级类 目直接展开的类目称为第三级类目,依此类推。 现以《中图法》为例。列出简表的片段:
三、简表
T 工业技术
(第一级类目)
鱼类学入此。
5 、总论类目与专论类目的相对区分
在等级分类法编制过程中,往往要在不同层次区分 和安排总论性和专论性两类类目,以分别容纳概括 性的和专门性的信息。
总论类目与专论类目是相对而言,相互比较而存在 的。所谓总论类目,是指概括性高一些、专指性低 一些的类目。专论类目则是指概括性低一些、专指 性高一些的类目。
TF6 铁合金冶炼
TF61 理论和计算
←方面关系下位类
TF62 原材料
←方面关系下位类
TF63 冶炼方法
←方面关系下位类
TF64 各种铁合金冶炼 ←属种关系下位类
需要指出,等级分类法中上位类与下位类之 间的关系并不一定全都属于从属关系,少数 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 例如,《中图法》中,“I 210 鲁迅著作”与 “I210.96 向鲁迅学习”,“J31 雕塑技法” 与“J316雕塑材料和工具”等都不是从属关 系。
等级分类法类目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从属关系、 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相关关系。
1、从属关系
从属关系是指一个类与其直接细分出来的小类之 间的关系,又称隶属关系或等级关系。分类法的 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从属关系。
类目等级结构是显示从属关系的主要方式。 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的从属关系包括
属种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 全面与方面关系
(对于基本部类的划分,一般出自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例如关于产业的基 本部类划分)
第一节 体系分类法主表的结构
我国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的基本部类,按照 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点,分成与人和自然 界斗争的(社会和自然)科学,加上对二 者指导的哲学,形成了三大类。中图法在 此基础上前后分别补充上起纲领性指导作 用的革命导师思想和具有收纳功能的综合 性著作,构成“五分法”,其基本序列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TP331.1 逻辑电路(第六级类目)
TP331.1+1 集成化逻辑电路(第七级类目)
(加号用法见备注)
五、主表中类目之间的关系
1.从属关系 2.并列关系 3.交替关系 4.相关关系
类目之间的关系
等级分类法中成千上万的类目是根据类目之间 的内在联系组织起来的。虽然分类表中类目的 排列是采用线性方式,但是,等级分类法中可 以采用类目等级结构、交替类目、类目注释等 方式来显示类目之间的多种关系,使众多的类 目组成有机的类目体系。
G258.2 公共图书馆 G258.7 儿童图书馆
3、 交替关系
交替关系是指表达相同主题概念的正式使用类目 与非正式使用的交替类目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 等同关系,但又是类目多重从属关系的体现。
所谓交替类目,是依据概念的多重从属关系而设 置的非正式使用的类目。
当某个或某些主题概念可以同时隶属于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类目时,为使它们多向成类,一般同时 在分类表的有关位置设立类目,但只将其中一个 位置的类目作为正式使用的类目,用于类分(标 引)信息;其它位置的类目作为非正式使用的交 替类目,不用于类分信息,可作为检索系统中建 立“见”参照论。
例如:
V351 航空港(站)、机场 ←总论
V351.17 候机楼
←专论
(5).以“理论”或“世界” 为总论,以“各国”为专论。例如:
F530.84 铁路联运 (理论) ←总论 F532.4 铁路联运 (中国) ←专论
E12 军事制度 (世界) ←总论 E26 军事制度 (中国) ←专论
4、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关系、并列关系、 交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
在分类表中类目的相关关系主要是靠注释指示。 其中,“参见”注释指示的类目参照是主要的相 关关系显示方式;指明类目内容范围划分(总论 与专论的划分、应用与被应用的划分、制造与使 用的划分等)的注释和互见注释也是对相关关系 的显示。
设立交替类目的目的,主要是为综合性单位和 专业性单位提供从不同角度集中相关信息的选 择,缓解分类法的“集中与分散”矛盾(即某 主题信息与某些相关主题信息集中的同时,却 与其他一些相关主题信息分散了)。
交替关系可以是一个类目对另一个类目的,也 可以是一个类目对多个类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