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第一章第一节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5.构成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 D.教育内容 )。 6 .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 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7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 8 .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A.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生产属性 B.交往起源论 C.教育的社会属性 C.心理起源论 D.教育的艺术属性 D.劳动起源论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51.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 52.被称为“六三三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5 3 .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5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 (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 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 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针包括( )。 ( )。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 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3 .教育区别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是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4.下列不属于教育的构成要素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环境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0.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于( A.夏朝 B.殷商 C.西周 D.春秋战国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1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12.为了更好地选用人才,隋唐建立了(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33.“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 A.柏拉图 B.格赛尔 C.华生 D.皮亚杰 )。 34 .“白板说”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提出的 ? ( ) A.华生 B.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 黑。”这句话夸大了( )因素对人的身心发 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41.“教育活动的归宿”是对( A.教育属性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应 )的描述。 42.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作用的是( A.导向作用 B.基础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43.柏拉图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的代表人物。 4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主义制度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2 1 . 《 学 记 》 提 出 : “ 化 民 成 俗 , 其 必 由 2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 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 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要性和教育与( )的关系。 A.教育与生活 A.宗教 B.教育与经济 B.经济 C.教育与政治 C.生产力 D.教育与生产劳动 D.政治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69.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除教师中心、教材 70.以下不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是( )。 中心外,还有( )。 A.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A.教学中心 B.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B.学生中心 C.教育性教学 C.活动中心 D .“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 D.课堂中心 中心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61.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 6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 A.《雄辩术原理》 想的是( )。 A.张焕纶 B.张百熙 C.王守仁 D.朱熹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
57.教育史上提出“因材施教”口号的教育著作 58.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是( )。 (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劝学篇》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59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6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 ( )。 长也。”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A.《论语》 B.《学记》 B.《学记》 C.《孟子》 C.《孟子》 D.《大学》 D.《大学》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4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学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质量 D.教学手段 )。 4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 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 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55.( )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 56.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A.学校的产生 A.形式化教育 B.学制的建立 B.前制度化教育 C.教育实体的出现 C.制度化教育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D.非制度化教育 )。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67.主张绅士教育的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 68.“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 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 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63.下列反映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巨人传》 C.《理想国》 D.《教育论》 )。64.提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 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65.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学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 )。66.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是( )。 A.卢梭的《爱弥儿》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7.“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 28.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 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 属于( )。 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 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 A.内发论 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 B.外铄论 A.杜威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华生 D.能动论 C.斯金纳 D.桑代克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29.“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 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 C.生理成熟 D.先天因素 )30.“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对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3 1 . “ 一 两 遗 传 胜 过 一 吨 教 育 ” 的 观 点 是 3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反 ( )。 映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成熟势力说 A.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论 C.教育万能论 D.环境决定论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13.“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诗乐 )。 14.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军事体育训练 D.读写算的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15.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 1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25.下列哪一项不是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划 分的?( ) A.发展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预测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 26.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 D.教育与文化相结合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23.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 24.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 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贡献率显著提高。这说明教育具有( )。 相关,说明( )。 A.政治功能 A.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功能 B.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科技功能 C .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 D.文化功能 结构的变化 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