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 )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单 元:语文百花园四 版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1.能教学喜悦,培养百花园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综合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采用活泼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2.在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能说会道”练习。
5.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学目标:
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
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3.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习作,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1.观察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描绘家乡的现在,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信息。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百花园里知识多,百花园里真快乐!”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我们游览百花园的日子了,这次的百花园又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二、走进“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生字,读一读(展示课件第三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提示:什么情况下有“点”,什么情况下没有“点”?有“点”的字读音有什么特点,没有“点”的字读音又有什么特点?)
(1)读一读,结合字音字形找规律。
(2)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又多又准确。
4.师小结:我们在认字时,要学会发现规律,掌握汉字字形和读音的特点,注意字与字之间细微的差别。
这样,认字、写字就不会出错。
(二)词语真有趣。
1.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规律了吗?(展示课件第四屏)
(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
2.小结:第一组的每个词语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同;第二组的每个词语中,两个字的意思完全相反。
3.拓展延伸:你还可以再说几个这两种形式的词语吗?
(三)看看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动笔改一改。
1.指导朗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五屏)
2.找病因,改病句
(1) 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宽广”或 “广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2)归纳病因:
第一个病句用词不当。
第二个病句词语搭配不当。
第三个病句归类不当。
3.拓展练习。
(展示课件第六屏)
设计说明
以快乐开始上课,以快乐开始游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快乐中进行知识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发现其规律,记忆将会被强化,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学生的自信心会增强,学习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意在让学生自主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举一反三,掌握词语的构词特点。
学生尝试修改,教师归纳总结,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学”。
适量的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修改方法。
第二课时
一、采撷“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全班齐读古诗《凉州词》。
(展示课件第七屏) 2.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3.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诗句的意思是:夜光杯装满了葡萄美酒,正要喝的时候,传来了马上弹奏琵琶的催促声。
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不要嘲笑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战将士置生死于不顾的豪情,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古代战争的惨烈。
5.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二)展示“我的采集本”。
1.课件出示“我的采集本”内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奥运会徽)
2.认识、欣赏会徽。
师讲解: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来,至今为止,已经举办了29届了,奥运会会徽是宣传奥运会最具权威性的形象标志。
我们一起来认识、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会徽吧。
(展示课件第八屏)
3.仔细观察会徽,试着用语言描述会徽的样子。
4.拓展延伸:我们平时也可多搜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及艺术价值的作品,如邮票、图标、纪念章等。
5.开展“小小博览会”活动,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作品或资料。
(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搜集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搜集材料的积极性。
)
三、踏上“阅读平台”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
利、连贯。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师简单介绍事件的背景以及吉鸿昌这个人。
4.讨论、交流: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
昌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吉鸿昌语言和动作的句子,体
会人物的心情。
6.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的吗?(展示课件第九屏)
明确“能说会道”要求,课前布置观察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达到熟读成诵。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体味将更加深刻。
在认识这些奥运会会徽的同时,感受人类的灿烂文化,受到艺术的熏陶。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激励学生多角度搜集知识信息,增长见识。
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今后读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会重点词句,更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中心思想。
学生有感而发,更
四、练习“能说会道”
(一)读一读。
(展示课件第十屏)
1.说说这次口语交际要注意什么?
2.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乡变化带来的喜悦。
(展示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说一说家乡的变化。
4.评一评,看谁说得清楚而又生动。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市貌变化:小河、街道、绿地、楼群……
生活变化: 吃、穿、住、行……
人文变化:商店、超市、娱乐广场……
第三课时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讨论了家乡的变化,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赞美家乡,想象家乡的美好未来,共同进行一次作文练笔吧!
一、明确目标
指名读题目,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二、分类指导
(一)写赞美家乡的文章,需要抓住家乡的哪些方面?从哪里入手呢?
[提示小语: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衣、食、住、行;市场上商品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等,也可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描写。
]
(二)设想家乡的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提示小语:可以写一写家乡面貌的变化;家乡人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家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还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幅未来的宏伟蓝图。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三、自主习作
1.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
2.学生独立思考,选准切入点,开始习作。
教师巡视指导。
四、互评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 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以学习小组为单
位进行评赏。
加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说心中所想,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预习生成,提前感知学习内容,为说写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家乡的过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后,讲给大家听,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共同分享家乡变化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会审题,弄清习作要求,初步确立习作中心内容。
既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使学生乐于表达
培养学生语言再现生活的能力。
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表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良好的独立作文能力,为今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基础。
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