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不踏实的原因和对策1、缺微量元素,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钙,宝宝的卤门就闭合得不好。
2、太热、太冷。
3、太干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兴奋,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
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
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
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室温适宜、安静,光线较暗。
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
睡前应先让宝宝排尿。
5、注意肛门外有无蛲虫。
6、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晚上哭醒会以为孩子饿了,然后就给孩子喂奶,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样做反而会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习惯。
7、积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
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睡前再喝一点奶。
8、母乳宝宝的恋奶。
(这个很多母乳宝宝都存在的情况)9、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话,要注意: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
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
这样,当喂完奶或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不要让孩子产生夜间吃奶的习惯。
10、如果宝宝因为夜里想尿尿就醒,应该给他用尿不湿,这样不至于因为把尿影响宝宝睡觉。
如果有用尿不湿的话,一定是尿不湿包得太紧。
11、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
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
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当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13、宝宝哭闹,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
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
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14、被子或者睡觉姿势不舒服 15、分离焦虑,除了表现在依恋/不愿分开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怕见生人,在陌生环境中自我保护意识强外,就表现在晚上睡眠醒得多,睡得轻,对外界警醒。
应注意以下几点:(1)睡前哄,拍宝宝不要时间太长,在宝宝睡着之前离开,让宝宝自己睡着。
不要大人抱着睡着。
(2)白天要有一定长的时间和宝宝亲密的玩耍,让他/她意识到爸爸妈妈很爱她,会给他充足的关爱。
(3)和宝宝玩捉迷藏,让他意识到即便他看不到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其实也在他周围。
(4)经常带到外边看看,不要天天闷在家里,只熟悉家里的环境。
4招轻松应对宝宝睡觉不踏实睡眠在宝宝的成长发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爸爸妈妈观察宝宝睡眠的状况可以发现他的健康问题,这非常重要。
1、宝宝睡觉易惊醒忙了一天之后,只有等宝宝睡着了,妈妈才能松口气,让自己休息。
可就是有些宝宝,睡觉时不老实,容易惊醒、喜欢来回翻腾,搞得妈妈休息也不踏实。
其实,这也是宝宝在告诉妈妈:我不舒服了。
如果宝宝睡着后来回翻腾或哭闹,妈妈首先要看看宝宝的睡眠环境是不是舒适,比如说是不是冷了或热了,被子是不是裹得太紧了,光线是不是太强,周围是不是太吵,等等。
如果排除这些外在原因,宝宝睡觉不踏实,就可能是缺钙导致的。
应对措施:缺钙会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加,让宝宝睡觉时不安稳,缺钙的宝宝还容易夜惊、多汗、烦躁、哭闹,出牙晚而少,严重的还有肋骨外翻。
这样的宝宝,需要补充钙质,平时可以多晒太阳,夏天在阴凉处接受太阳照射,两岁以下的孩子还要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以帮助钙质吸收。
另外,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让孩子再做大量活动,或做一些容易引起宝宝情绪兴奋的事,以免宝宝睡觉前过度兴奋,身体休息了,大脑还处在兴奋中,影响睡眠质量。
2、宝宝睡觉会打呼噜有的宝宝在入睡之后,很快就打起了小呼噜。
妈妈们可要注意了:打呼噜并不意味着宝宝睡得香、睡得沉,而是疾病信号。
资深儿科医生说,宝宝打鼾说明呼吸道不通畅。
呼吸道不通畅,就会造成宝宝在睡眠时大脑慢性缺氧,导致宝宝第二天困倦嗜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和智力发育。
应对措施:睡觉时姿势不对,可能造成宝宝打呼噜,这种情况引起的打呼噜,只要别让宝宝枕头太高,注意不要让宝宝的脖子“窝”住就可以了。
但如果经常打呼噜,那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暂停,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就诊。
还有是可以让宝宝在医院睡一夜,做一次睡眠呼吸检测,看看血氧饱和度啊、脑电图啊。
如果睡眠中血氧饱和度低于某个指标,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去掉影响呼吸道通畅的组织。
3、宝宝睡觉吮手指宝宝在睡觉时总是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才能睡得安稳,也是让不少妈妈头疼的问题。
育儿专家说,嘴里咬着东西睡觉,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医生介绍,断奶过急、妈妈过早上班,都会造成宝宝缺乏安全感;如果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宝宝渴望爱抚的正常心理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宝宝来说,某个阶段照看人的突然改变,或者送入幼儿园后对环境不适应,都会造成安全感的缺乏。
心理上的问题,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喜欢咬手指头、喜欢咬着东西睡觉,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
但是这种安慰,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宝宝的健康。
一是不卫生,容易让致病细菌“病从口入”;二是会影响到宝宝的牙齿和颌面部发育,影响外貌,妈妈切不可掉以轻心。
应对措施:对于这种宝宝,最好的办法是“替代治疗”。
不要批评孩子,强化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可以让宝宝手里拿个小玩具啊,或者抱一个玩具入睡,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但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增加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陪陪宝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宝宝爱跟妈妈睡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很多爸爸妈妈都让宝宝和自己一起睡在大床上。
殊不知,这并不利于宝宝的睡眠质量和成长发育。
宝宝太小没有活动能力,一旦被大人压到了也无法反抗,容易导致窒息;而且大人呼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宝宝大脑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爸爸妈妈和宝宝同床睡眠,容易造成宝宝缺氧,影响发育;此外,大人的活动范围和环境都比宝宝复杂得多,接触的病毒、细菌也多,容易让抵抗力低的宝宝感染细菌而生病。
应对措施:医生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在大床旁边安臵一张小床。
这样既避免了同睡带来的影响,又方便妈妈照顾宝宝,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分房而睡。
但妈妈要注意安抚宝宝的情绪,比如陪着宝宝入睡,敞开房门让宝宝有安全感,等等。
睡眠对于成人,睡眠主要是恢复体能,从而保持洁醒状态时的良好记忆力、判断力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等。
而对于儿童来说睡眠意义更为重大。
睡眠对宝宝成长发育的作用第一有明显的益智作用睡眠对宝宝来说,有非常明显的益智、促进智力发育作用。
有研究证明,睡眠比较好的婴儿智商发育是比较好的。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睡眠对孩子的记忆力、创造力、精神状态方方面面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有促进宝宝生长发育的作用有研究证明,生长激素70%左右都是夜间深睡眠的时候分泌的。
有些孩子睡眠特别不好,超过三个月到半年以后,孩子的身高会逐渐出现偏离,这是因为睡眠障碍、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当然,饮食、运动等对身高体重也有影响,但是睡眠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
第三睡眠有储能作用睡眠有储能作用,即储备能量供人体完成白天的活动。
睡眠对情绪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小婴儿也好,大孩子也好,如果缺乏睡眠或睡眠质量不高,会有易怒、烦燥、行为障碍、记忆力碱退、活动能力降低等情况,还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所以说良好的睡眠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睡眠规律和特征,年龄越小的孩子睡眠时间越长,如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6—18小时,6个月到一岁半的孩子睡13—15小时,5岁睡12小时左右,学龄期睡11小时左右。
2岁以内的孩子白天睡两次,2—6岁白天小睡1次。
当然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强求一致,如果白天宝宝的精神状态很好,活泼、聪明、发育良好,那么睡眠时间就应该是合适的。
咬被角咬嘴唇,这常常是一个心理方面的问题。
这种孩子很敏感、心事比较重,比较胆小、比较内向。
比如说房间里一关灯以后,出现一个黑色的影他都很害怕,从故事里面和动画片里看到的场景做一个联想,他就会很害怕。
孩子的睡眠环境中还要包括房间的布臵,如果孩子害怕这个图画,一定要换一换。
大的孩子这方面的心理压力来源就更明确一点。
大一点的孩子,内向、敏感、胆小,这种孩子我们可以适当的做一个陪伴。
在之前陪伴的时候可以握住孩子手,给一个小小的皮肤按摩。
可以给孩子可以讲故事、吸引孩子注意力。
还可以给孩子做口部按摩,他原来咬被角和嘴唇,你越说他越做。
这个时候在口周做一个轻微的按摩以后,把他原来固化的东西给打破了。
涂一点润肤油,让他有一个很舒服的感觉,几天以后他会忘记这种习惯。
我们让他忘掉原来的行为习惯,用一些新的好的习惯来替代他。
按摩的一开始力度大一点,后来力度小一点、范围小一点,逐渐摸着孩子的手、皮肤,这样一点一点的改变孩子原有的模式,第二,就是把你的刺激量在孩子能够接受的情况下慢慢降低。
改变原有的、建立新的,这常常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特别提倡,建立就是新的、就是好的。
这是最省事、省力,孩子最不受伤害的方法。
但是因为孩子有特殊性,家长没有注意到,所以怎么省事怎么做,有一些孩子就需要处在改变的状态。
改变是需要有一些方式方法、循序渐进的去改变的。
打骂、训斥孩子是不可取的。
宝宝各类睡姿优缺点宝宝一天要睡12—16个小时,睡姿不仅关系到宝宝是否能睡出一个漂亮的头型,还影响着宝宝的睡眠安全。
宝宝睡姿大PK1、仰睡小青蛙头型漂亮程度:★安全指数:★★★香甜指数:★★★★宝宝仰睡的时候,两个小拳头经常会向上举着,就像一只肚皮朝天的小青蛙。
这种可爱姿势可以使宝宝全身肌肉放松,自然而又健康。
仰睡优点-身心放松。
无压迫感,自然放松,会感到比较舒服;-高安全性。
宝宝的口鼻不会被棉被等外物遮掩而导致窒息,安全性较高;-减少压迫。
不会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脏腑器官造成压迫;-便于照顾。
父母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宝宝的睡眠状态,随时给予呵护。
仰睡缺点-影响头型。
长期仰睡。
头型容易睡扁。
可能波及脸型;-缺少安全感。
仰睡时,因为没有任何束缚,宝宝也会感觉没有依靠。
缺少安全感;-阻碍呼吸。
仰睡使宝宝身心放松,可能会使已经放松的舌根后坠,有阻塞呼吸道的顾虑。
如果宝宝感冒鼻塞。
仰睡会便呼吸比较费力,引起小呼噜,所以鼻塞时最好不要仰睡。
2、俯卧趴趴熊头型漂亮程度:★★★★★安全指数:★★香甜指数:★★★★宝宝趴睡的时候,握着拳头的小手举起在头两侧,头偏向一边,那模样俨然是一只熟睡的趴趴熊,俯卧睡眠的宝宝通常会有一个圆鼓鼓的后脑勺。
俯卧优点-富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