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为什么经济繁荣的背后孕育危机?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政府任凭经济 自由发展
“繁荣”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人民消费能力弱 生 产 过 剩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 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周期性生产过剩) 它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 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 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 入混乱和瘫痪。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 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经济 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⑵加强对工业的调节和控制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缓和劳资矛盾
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探究: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如何复兴工业的?
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 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 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 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人工资。 为此,美国成立了“全国复兴总署”由它 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纽约股票市 开始标志 场崩溃。 笔 记 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 首先爆发的国家 世界。
纽 约 股 票 交 易 所 前
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出 现狂抛股票的狂潮。当一个 国家经济处于发展时期,股 票价格会随之上涨;当一个 国家经济处于下滑时期,股 票价格会随之下跌。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 自由的市场经济,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 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 我保证将为美 国人民实行新 政!
1575万票—2280万票 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胡 佛
罗 斯 福
二、罗斯福新政
背景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
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笔 记
时间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繁荣”一时。 经 济 大 危 机 1929 美 爆发:____________ 年首先在____________ 国爆发,很快席卷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 影响:生产大幅下降,社会动荡,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引起政局动荡。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材料一:工业工人失业数字在危机期间逐年逐月增长:1930年4月300万; 1930年10月400万;1931年达700万;1932年10月将近1100万;1933 年的最初几个月从1200万增加为1400万。 材料二:1932—1934年,政府投入180亿美元修13000 个运动场、1000个机场、800个医院、2500所学校、100
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 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 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 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 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 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 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 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 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 羊被杀死。
⑴整顿金融业, 颁布《紧急银行法案》
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材料一:从危机前最高点的1929年5月到危机中最低点1932年7月, 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相当于倒退了26年。危机中所有工业部 门,尤以工业繁荣时期的支柱部门为重。危机期间,汽车生产下降了 74.4%,其产量从1929年8月的44万辆,降至12月的9.25万辆。下降 速度之快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材料二: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 “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 展。到1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 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 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1920~1929年
美国工厂中的生产率增长了55%
美国工人的工资仅增长了2%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笔 记
背景: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繁荣稳定。 ①直接原因:市场的虚假繁荣掩盖了贫富的 差距和供求的矛盾; 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爆发原因
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投机狂潮,由此引 发了经济大危机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 尖锐,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 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
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他 是 唯 一 一 位 连 任 四 届 的 美 国 总 统 (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 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田纳西河上新建的水坝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社会症状
银行纷纷倒闭 工商企业破产
新政药方
整顿银行,美元贬值 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
积极效果
恢复银行信用 刺激出口 防止盲目竞争 引起生产过剩 稳定产品价格 改善生产环境
业复兴法》
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
农产品价格下跌 失业人数激增
兴办公共工程,实行社会救济 刺激消费生产 稳定社会秩序
胡佛的竞选主题是“促进自愿主义、个人自由主义、联邦 不对市场进行经济干预……” ——《美国通史》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个国家需要大胆地 改革,失败了就再换一种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复兴(Recovery)、 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罗斯福 胡佛和罗斯福面对严重危机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自由放任政策;实行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蓝鹰 运动
材料一: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 农民负债累累甚至破产,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 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 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⑶调整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压缩产量,政府补贴农民。 目的: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暴露了资本家的残 忍和资本主义制度 的腐朽。
目的是保住商品的 价格和市场,保住 利润。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笔 记
影响
• ①经济危机使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资本家
大量销毁商品,破坏生产。
•
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
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
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一整段)
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罗斯福新政
“如果我当选 总统,保证让每家 工人锅里有只鸡, 每间车库里有辆汽 车。” —— 胡佛
1933年3月4日,发 表了“无所畏惧”的就 职演说:“这个伟大的国 家将坚持下去,并获得 新生和繁荣。因此,首 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 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 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 涉及范围特别广 融部门的危机; 特点
持续时间比较长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特别大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 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局限性
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 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同时适 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勇于创新,及时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计划和市场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 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个水电站、20万亩国家公园、种了2亿颗树。
材料三: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 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颁布《社会保险法》
解决民生,稳定社会
作用:建立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
工程提供了4.4万个就业机会。 这里人均国民收入提高了9倍
笔 记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 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 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一 家 人 的 住 处
这位32岁的母亲卖掉 了房子和服饰,以便 全家七个孩子能有吃 的。全家只能吃捡来 的蔬菜度日。
经济大危机期间一个男子在汽车上的牌 子写道:“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 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二、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新”(特点)在哪里?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笔 记
二、罗斯福新政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美国经济得到恢复
评价罗斯福新政
①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 评价 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②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政府的权力 得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美国 笔 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 记 里程碑。 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