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

戊戌变法
材料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的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

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

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

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害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师:第七课戊戌变法
上一堂课我们学了地主阶级兴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

但是成功没有?甲午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知识分子对时局是最敏感的,甲午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搞洋务这么多年,又是买兵器,又是练海军,又是请外国专家,还是不堪一击?惨痛的教训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原来中国缺的不光是先进的技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也要来一个改变,我们的邻国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向日本学习就是像西方习学,学习西方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提出这一主张的的阶层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这场变法到底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行的,结果怎样?
首先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
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是举人进京赶考专坐的马车,引申为知识分子。

时间:1895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

却轰动了全国。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但上书最终没能到达皇帝的手中。

公车上书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否就此停止努力?没有。

我们来看戊戌变法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问》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组织了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不断努力使戊戌变法迎来了高潮—“百日维新”
同学们看到小字部分,下面我们根据小字请三个同学演一段历史剧:
舌战群儒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荣禄:(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有为:﹙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
李鸿章:(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康有为: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
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
翁同酥: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开始时间:1898年6月11日
主要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结果:以慈溪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光绪帝被囚禁。

维新人士有的被迫逃亡、有的被杀害。

看到课本动脑筋?
1,他献身的精神对后人起激励的作用;
2,维新人士逃脱后可以继续斗争.
失败的原因: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维新派的软弱与妥协
3没有发动群众
历史意义: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也起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