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江铃一般情况swot分析

(完整版)江铃一般情况swot分析

(一)江铃集团的一般情况的swot分析一.公司背景: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家汽车出口基地企业,1989年跻身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2008年全球华商500强第382位。

集团现拥有120多亿元总资产、60多亿元净资产、年创利税总额十几亿元的国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

江铃推行双品牌战略,自主品牌的轻卡、皮卡、多功能车等发展迅猛,全顺品牌领跑中国轻客市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比翼双飞,推动销量连创历史新高。

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优质中价的良好品牌口碑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赢得了国际声誉,江铃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轻型柴油商用车出口商,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之一。

从1984年扭亏至2007年9月,江铃累计销车70万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72.73亿元,累计上交利税61.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53.8亿元。

一个具年产29万辆汽车与18万台汽车发动机能力的综合性汽车集团已矗立在赣江之滨。

发展历程:一路走来很精彩●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仿苏式嗄斯车的井冈山牌卡车。

●1984年,孙敏等老一辈创业者敢为人先,敏锐抓住当时国内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现状,果断决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具有8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的五十铃轻型卡车,使企业的产品水平由40年代升级到80年代国际领先水平。

●1993年,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江西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

●1995年,在国内第一个采用ADRs方式定向增发B股,引入福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1997年,江铃第一辆全顺车下线,从此,全顺开始了中国轻客市场十年(1997-2007)销量增长冠军的东方之旅。

●1997年,江铃毅然斩断了旧的营销关系实施销售体制改革,在全国汽车行业率先以现代营销理念吸引了一大批民营资金加入到江铃的销售体系,迅速布局全国。

当年,在全国轻型车总量下滑的情况下销量增长30%以上,创历史最高纪录。

在国内汽车行业首屈一指的江铃市场营销体系被誉为汽车行业营销典范。

●面对入世挑战,江铃孙敏提出了“高品质、多品种、中价位、优质服务”十三字经营方针。

2001—2003年,江铃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增长。

●“新合作、新车型、新基地、新增量”,王锡高领导江铃在二次创业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销售收入、利税、工业增加值三年内翻了一番。

2004年,江铃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南昌市首家百亿级企业。

●江铃全面深化同世界五百强伙伴的战略合作,福特增持江铃股份,零部件战略重组引来各行业国际巨头。

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52亿元,配合整车规划快速扩张,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极大地推动了南昌制造业的做大做强。

目前,围绕江铃整车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约50家,拥有年销售收入4.5-10个亿的零部件企业5家,1个亿以上的有7家。

●伴随“江铃”国际品牌的开拓,江铃海外分销服务网络快速拓展至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形成欧洲、北美、中南美、北非、西南非、西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八大主干销售区域。

江铃产品出口六十多个国家,2007年海外销量过万辆,是“国家整车出口基地”和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的出口商。

二.行业背景: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

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我国汽车企业发展历程(一)第一阶段(1953年~1978年)1、初创时期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2、自主建设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

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

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

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二)第二阶段(1979年~1993年)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单一经济计划模式逐渐被突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渐明显,汽车企业开始出现竞争。

2、企业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汽车行业形成了一些骨干企业集团,开始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

部分地区打破了“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促进了汽车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专业化生产。

3、国际技术的引进我国汽车企业从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走向了与国际汽车企业加强合作的道路。

十余年间,我国汽车企业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多项。

通过KD方式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建设改造,使我国整个汽车工业有了明显进步。

不仅汽车产量增加迅速,而且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单一的中吨位载货车变为中型汽车与重、轻、微型货车等多种产品生产,商品车、专用车、客车同时发展的新局面。

(三)第三阶段(1994年~2006年)自1994年开始,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

其背景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汽车工业面临着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汽车市场已从单一的公费购车转向多元化结构,私人购车趋势明显上升。

汽车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重要的转折。

在这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植下,围绕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和轿车工业的建设为中心,建成了以轿车工业为主体的汽车工业新体系。

2004年一季度,供产销汽车129.96万辆和127.77万辆,是1993年全年的汽车产销量。

其中,轿车累计产销57.69万辆和56.70万辆;载货车累计产销39.62万辆和37.80万辆;客车累计产销32.65万辆和33.27万辆。

汽车产品在产量、质量、品种、性能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国汽车工业出现高速发展的新局面。

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1年国家经贸委有发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在客观分析国内外汽车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企业要坚持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提出了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势汽车企业的加快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的汽车行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SWOT分析:优势弱点分析优势:一.江铃相对多年的发展经验,累积的行业地位优势。

从1968年成立,从濒临破产的小厂经历60多年风雨一路走来逐渐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家汽车出口基地企业。

成为中国商用车领域最大的企业之一,国内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连续三年位列中国上市公司百强,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类上市公司第一名。

江铃有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和相对成熟的广利模式。

二产品战略优势,江铃推行双品牌战略,主打商用车领域。

自主品牌的轻卡、皮卡、多功能车等发展迅猛,全顺品牌领跑中国轻客市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比翼双飞,推动销量连创历史新高。

三.营销管理优势,江铃在中国汽车市场率先建立现代营销体系,构建了遍布全国的强大营销网络。

按照销售、配件、服务、信息“四位一体”的专营模式,在中国至今已拥有一级代理商70多家,二级网点300多家,特约服务站遍布全国,达到200多家。

优质的营销、健全的网络和快速、完备的顾客服务,成为江铃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树立起江铃汽车中国商务车领域知名品牌的形象。

四.产品技术优势。

对国内而言江铃拥有中国一流的发动机、铸造、冲压、车身、总装等几十条现代化的生产线,运用国际最新质量管理手段和制造体系,进行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

江铃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品种。

实用化功能与简约时尚价值观相融合的江铃汽车产品,已经包括了全顺汽车、“宝典”皮卡、“凯运”轻卡、宝威BUV商务多功能在内的四大系列四百多个车型。

1997年,江铃第一辆全顺车下线,从此,全顺开始了中国轻客市场十年(1997-2007)销量增长冠军的东方之旅。

五.强势联合优势,江铃作为江西较早引入外商投资的企业,江铃引进了福特等世界五百强作为战略投资者,迅速发展壮大。

1997年,江铃/福特成功推出中国第一辆中外联合开发的汽车----全顺。

江铃建立了研发、物流、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等符合国际规范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中国本地企业与外资合作成功的典范。

六.海外市场的初步拓展,为企业未来发展铺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伴随“江铃”国际品牌的开拓,江铃海外分销服务网络快速拓展至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形成欧洲、北美、中南美、北非、西南非、西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八大主干销售区域。

江铃产品出口六十多个国家,2007年海外销量过万辆,是“国家整车出口基地”和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的出口商。

弱点:一.核心技术缺失,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大步迈进,取得了突出成就。

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事业已成为众多国内车企的共识。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是,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热点多集中于整车开发和传统零部件生产上,而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缺少投入和精力,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还亟待突破。

这是中国汽车整体现象,江铃也不例外。

二.企业规模仍然较小布局分散,尽管近几年我国汽车企业生产集中度生产规模有所提高,但论单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仍落后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

这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通病。

机会威胁分析机会:一.优惠政策支持。

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补贴。

为江铃的汽车销售扩大了市场。

有人把2009年的汽车市场称为“政策导向年”,车市繁华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市场消费体系与各项刺激政策的落地。

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为去年的车市添了一把火;“汽车下乡”政策补贴,促使全国各大微车的销量同比增长都在七成以上。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为汽车企业发展指明了新路。

随着我国跨入年产超千万辆的行列,节能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就迫使我国汽车企业必须站在世界技术进步的高度,加大对新能源的探索,发展“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