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毒品犯罪【摘要】:在这个越来越发达的人类社会,尽管人们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而且人们也还在为更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着。
可毒品这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近年来毒品更加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虽然我们都在积极开展禁毒斗争,也使毒品犯罪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毒品犯罪活动仍然十分猖獗。
本文就从现阶段毒品犯罪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原因和其危害方面,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下,更好地对毒品犯罪进行有效预测、打击和预防,最终消灭毒品犯罪!【关键词】:毒品犯罪公害产物隐蔽性吸食预防毒品犯罪是全球性的社会公害,在当今的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开它的浩劫,然而毒品的泛滥又是一个极难治理的社会问题。
对于中国的普通百姓来说,毒品祸国殃民,曾经是早已过去的旧时代的一场噩梦。
然而在今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却几乎不知“毒品”为何物,而把它看作是新奇而又陌生的怪物。
因此,有关毒品犯罪的研究,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困难的任务。
可能有人会问: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当然,这是一个无法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加以验证的问题。
毒品不仅直接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重创,而且往往与杀戮、抢劫、盗窃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相伴随,同时还对社会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带来方方面面的消极影响,最为可憎的是它会消磨掉一个民族的意志和精神。
虽然,人类目前正在经受毒品的煎熬,但毒品的侵蚀必将激发全人类的忧患意识,促使人们寻找战胜毒品危害的有效对策。
值得庆幸的是:联合国于1998年6月召开了第二次禁毒特别大会,来自150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减少毒品需求指导原则宣言》和《在处理毒品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的措施》等三项决议,[1]建议发起一个协调一致的全球运动来打击全世界的毒品犯罪。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在全球范围内控制毒品的斗争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它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于“人类应当为在2 l世纪扫除毒品而努力”达成了共识,从而给消除毒品祸害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当前面临的毒品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的国际化性质。
蔓延于我国大陆的毒品犯罪,自80年代以来,始终带有较为鲜明的国际化性质。
一是绝大部分毒品来自于境外毒源地,我国所出现的毒品,尤其是精制海洛因,绝大部分是从境外跨国入境,并多来自于境外的毒源地。
据调查,l 998年侦破的海洛因的特大贩毒案11 9起,缴获海洛因4765.555公斤。
其中4392.84公斤海洛因就来自云南临沧、德宏境外[2]。
2011年3月27日云南大理州公安局禁毒支队在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的指导协调和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禁毒支队积极配合下,于当日15时许在景洪市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缴获海洛因10.036千克,毒品也是从境外毒源地转运过来的[3]。
此外,来自俄罗斯等地区的毒品,也在向我国境内渗透。
这些毒源成为对我国构成直接威胁。
二是境外毒品犯罪集团将我国作为毒品中转地,境外毒品集团和不法分子将我国作为“金三角”毒品销往欧美等国的中转地之一,短短数年间,毒品在我国境内的泛滥,客观上已成为全球毒品犯罪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是过境贩毒引发吸毒蔓延,使我国成为毒品消费地,在境外毒品犯罪集团网从我国过境贩毒的间接作用下,我国的吸毒区域从西南边境地区不断向全国各地蔓延、发展,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县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吸毒现象:而根据中新社北京二00九年十月二十三日电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说,中国目前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一百二十一点八万名。
[4]可见我国也成为一个毒品的消费地。
再是因国内制毒原料和配剂流出境外,1992年至1997年间,我国查获的企图走私出境的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以及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配剂,其总量已经达到874.8吨。
1998年又查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344.5吨[5]。
至于未被查获己被走私出境的,其数量则难以估计。
这不仅为境外毒品犯罪集团提供了毒品生产必需的原料、配剂,刺激了境外毒品的增长,同时还极大地损坏了我国的良好声誉。
(二)、共同犯罪突出,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涉毒犯罪,是我国出现的毒品犯罪中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
虽然单个人实施毒品犯罪,如小量的零包贩卖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虽然并不少见,但从总体上看,其所占比例较小,而更多的则是共同实施犯罪。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
[6]究其原因,主要是毒品贩运一般距离较远,将毒品转化为“商品”的环节较多,因而承担风险太大。
如果没有他人协助,仅靠一人很难进行。
从我国的共同涉毒犯罪来看,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一是有组织犯罪,在制贩毒品案件中,有组织犯罪居多。
过境贩毒的主体,基本上是境外黑社会贩毒集团,他们多以过境贩毒为目标渗入我国境内。
从所破获的贩毒案件来看,涉及大批量精制海洛因案件,一般都直接或间接与国际贩毒集团有关。
1996年6月,云南警方抓获了潜入我国境内的缅甸毒枭李仕森,该人系缅甸北部某武装势力后勤供应处副处长,长期大量贩运制毒物品,有“药水大王”之称。
经查,1991年至1996年6月,李仕森这个金三角的“药水大王”从我国境内先后走私、贩运制毒化学物品共计22.6吨,麻黄素43吨。
[7]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澳门包括台湾地区黑社会成员入境贩毒的现象也格外突出。
早在1988年,上海警方所破获的“3.9”贩毒大案,就发现其背后的黑手是香港黑社会组织“大圈”1992年8月,上海警方曾打击台湾“四海湾”、“萤桥帮”成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中,也发现黑社会成员持有海洛因和“冰”毒。
[8]与大陆贩毒分子勾结进行猖狂的走私贩毒犯罪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贩毒集团渗透境内,实际上是境内外毒品犯罪“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是有专门从事走私贩毒的犯罪集团,境内的一些不法分子,尽管还没有形成规模庞大的犯罪组织,但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相互勾结,长期经营,组成了专门从事走私、贩运毒品的犯罪集团。
毒品犯罪集团人数较多,少则三四人,多则十几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其成员固定,有明显的首要分子进行策划和指挥;其组织较为严密,分工明确。
各成员之间既互相配合,相互衔接,又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一旦有人退出不干或泄露了内部秘密,往往遭到残酷的报复,不仅伤害其本人,还会累及其家人,发现有成员已暴露,则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掐断侦查线索。
因此,毒品犯罪高于以其他形式结合的共同犯罪,因而是最危险的共同犯罪形式,也是禁毒斗争打击的重点。
再是有相对松散的犯罪团伙,大量的小批量贩运和零包贩毒,都是各式各样的犯罪团伙进行的。
以团伙的形式从事毒品犯罪,虽然不具有犯罪集团的组织性、严密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但其纠合性很强。
再次是家族成员搭伙贩毒,由同一家庭或同一家族的众多成员共同参与贩毒活动,很难把其归类为“犯罪集团”,也不好定性为“犯罪团伙”,但它是我国当前毒品犯罪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新形式。
这种呈“家族化”的毒品犯罪特点,有的是夫妻结伴,有的是父子同行,有的则是兄弟姐妹联手,远亲近戚助阵,甚至全家老少共同“上前线”,“前赴后继”者屡有所闻。
与这种“家族化”类似的另外一种特殊形式,是犯罪成员地域化。
即参于者往往来自同一地域。
农村地区尤为突出,邻里乡亲三五成群外出贩毒的,最为常见,一般都是同一乡村的农民。
很显然,在共同涉毒犯罪中,家族血缘关系和乡情邻里关系往往成为相互连结的重要纽带。
(三)、犯罪手段现代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毒品犯罪分予虽然没有完全舍弃传统的犯罪伎俩,但在更多情形下,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以隐蔽、快速、安全地实施毒品犯罪活动,已成为主要趋势。
因为毒品犯罪通常是一种有计划、有预谋的犯罪,而且往往是职业性犯罪。
而且由于毒品犯罪分子装备越来越先进,与警方的对抗能力不断增强。
一般在每一次行动之前都会精心策划,并为一旦被查获时如何应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特别是某些老谋深算的惯犯、累犯。
都是一些胆大心黑的亡命之徒,他们深知一次失手,就会丢掉了性命,因而事先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有的还配备了枪支或其他可用于搏击的凶器。
一旦遇到缉毒人员,能避开则避开。
无法避开时便铤而走险,或者奋力反抗,或者与我缉毒人员同归于尽。
这种顽强的对抗性是其他刑事犯罪很难与之相比的,这就加大了缉毒工作的危险性。
(四)毒品犯罪分子其作案手段和交易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首先是毒品运输方式的隐蔽性。
贩毒分子为了躲避侦查,一般采取在毒品运输过程中采取隐蔽性措施,包括:人货分离。
利用合法的运输工具,如铁路、航空、邮轮等,将毒品伪装成邮件邮包邮寄,自己不携带毒品;利用不知情的人做工具运送毒品。
自己随车监控;将毒品伪装或藏匿,雇人押运或随车押运;运输毒品的工具躲避各种检查关卡,跨境跨区域贩毒等等。
其次是利用各种隐蔽方式藏毒。
毒贩在贩运毒品的过程中,挖空心思,手段不断翻新,凡是能够藏匿毒品的物品均可能作为工具用于藏毒。
最常见的有:混装藏毒。
常见的混装毒品工具大多为随身携带物品;再是空心部位藏毒。
利用皮鞋、胶鞋底(跟)部,书籍、砧板、家具、电器、机器等中心部位或掏空部位藏毒;还有夹层藏毒。
利用纸箱、木箱、竹萝、水壶、茶杯、饮料筒、帽子、头巾、衣领、衣裤口袋、腰带、棉絮等制作夹层藏毒。
更甚者是人体藏毒。
为掩人耳目,将毒品藏匿于身体隐蔽部位等等。
常常境内外贩毒组织相互勾结,由境外贩毒集团策划、组织、操纵、遥控,毒品犯罪分子动利用各类汽车、移动电话等现代运输、通讯工具,组成犯罪网络,毒品罪犯在数千里外长途遥控指挥。
此外,在毒品贩运中,犯罪分子虽然不乏以“空心藏毒”、“混杂藏毒”、以人体肛门、阴道藏毒的传统手法携毒、运毒,但在不少场合还采用了涉及现代化工、物理、医学、电子等高科技手段,有的将毒品植入携毒者体内,或叫其吞入体内,过关后再用手术取出:有的将毒品溶解于饮料、食品中,或掺杂于其他材料中制成浴衙、碗碟以及橡胶、塑料制品,有的通过特殊方法将毒品与油画颜料混合,制成油画入境后再提炼还原等等。
毒品交易除开洗钱外是毒贩最后一道难关,在此阶段,由于交易双方不完全信任对方,毒贩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
当然包括交易时利用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不断变换时间、地点,待双方谈妥价格,验过毒资后,才在另外一个地方交货;或是将毒品藏到大型商场存包柜,待买方将毒资存到其指定账户上,再告知其存货柜号码等等。
(五)、毒品犯罪一般无特定被害人和特定犯罪现场。
由于毒品犯罪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巨额利润,这种追求巨额利润的行为不同于抢劫、盗窃、诈骗等经济型犯罪,不是通过暴力、欺诈或恶意占有等方式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而产生的吸毒者自觉寻找、购买毒品的行为。
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决定了毒品对吸毒者的人身危害结果是吸毒者可以预见和不可避免的,而吸毒者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追求的,加上吸毒本身是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吸毒者一般不会主动向公安机关检举揭发贩毒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