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8春《创业基础与案例分享》导学资料2(第2、3章)第二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本章学习内容概述认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了解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其对创业的影响,注重识别创业活动的理性因素。
认识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学习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一、创业者(一)创业者的概念创业者一般被界定为具有以下几点的人:创业者是一种主导劳动方式的领导人,创业者是具有使命、荣誉、责任能力的人,创业者是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人,创业者是具有思考、推理、判断的人,创业者是能使人追随并在追随的过程中获得利益的人,创业者是具有完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
(二)创业者的类型按照创业者的驱动不同,创业可分为机会拉动型创业和热情驱动型创业。
创业者的愿景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赚取更多的利润。
2、获得更多的人生发展空间。
3、体会成功的快乐4、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5、满足自我价值的提升(三)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创业者需要做的事及具备的能力如下:发现新创意的能力。
积极寻找创新来源的能力。
创意评估的能力。
将创意转变为商机并获得成功的能力。
制定资金计划,明确所需资源的能力。
(四)创业者的产生与培养创业动机的产生。
1.热情驱动创业。
2.梦想改变生活现状。
(五)如何获得创业的驱动力1.世界的发展与变化。
2.技术的创新与淘汰。
3.解决顾客的迫切需要。
4.创意的获取与互联网的发展。
5.相似案例的不同解决方案。
二、创业团队(一)创业团队的含义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创业团队的条件:1.在企业创立的较早阶段就加入企业。
2.拥有企业的股份。
3.在企业内部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或者其他任务。
(二)创业团队的5P要素概括团队构成的5P要素包括:1、目标(Purpose)2、人(People)3、定位(Place)4、权限(Power)5、计划(Plan)(三)创业团队的优势与作用创业者在寻找创业伙伴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共同的理想,对创业活动同样有高度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
要制定一份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
应处理团队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的策略分析一般来说,创业者不必非得得到最优秀的人员,“合适”才是作重要的1、创建团队的原则(1)具有共同的理想,利益。
(2)打造互补性团队。
(3)打造稳定的初创团队。
(4)学会及时沟通。
2、创建团队的途径(1)寻找相同或相似背景的伙伴。
(2)招聘是一条快捷、方便的寻找团队成员的途径。
(五)团队管理的策略1、注重团队凝聚力。
2、合作第一。
3、致力于价值创造。
4、分享成果。
5、重视绩效考核。
6、充分发挥决策者的作用。
7、明确执行者的任务。
第二章创业机会本章学习内容概述认知创业机会,了解机会与创意之间的区别。
了解创业机会的评价,掌握创业机会的评价方法。
认识创业风险,增强学生对创业风险的理性认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认识商业模式的本质,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开发的思路,明确商业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如下:一、创业机会概述(一)创业机会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创业机会是指有利于创业的一组条件的形成情况。
第一,某个细分市场存在或新形成了某种持续性需求。
第二,拟创业者开发了或持有着有助于满足前述市场需求的创意。
第三,创业者有能力、有资源,可实施所持有的创意。
第四,创业者将自己的创意转变为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不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和团队。
(二)商机和市场回应的重要性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业也是创新的实现方式之一。
创业可分为商机诱发型创业和创意推动型创业。
商机诱发型创业,即细分市场中出现了某种可持续需求的商机,由此诱发了创业者推动创业的后续相关环节。
发现市场商机是创业的逻辑起点。
创意推动型创业,即创业者开发了某种自认为可为用户创造并传递价值的创意,基此推动创业的后续环节。
细分市场是否存在是创意是否有商业价值的试金石。
市场回应是商机诱发型创业和创意推动型创业共有的环节。
(三)创业机会的来源创业机会本质上来源于变化和创新。
变化主要是市场的变化或技术的发展。
二、创业机会的识别(一)创业机会识别的一般过程1、创业机会识别是为了应对并化解机会的不确定性①客观上,特定商机具有不确定性。
②特定创意与商机的匹配关系具有不确定性。
③创业者是否有能力实施相应的创业,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创业者能否获得创业所需要的资源,更具有不确定性2、创业机会识别的特殊性创业机会的识别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
首先,创业机会不同于一般性商机。
其次,创业机会的识别是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
一般性商业机会多数是显在的,而创业机会多数是潜在的。
再次,创业机会识别是将“创业的冲动”变为“理性的创业”的关键环节。
3.创业机会识别的主要过程环节环节一:商机的价值性分析:商业价值。
商机总是针对细分市场而言的,不同细分市场上的商机的商业价值是不同的。
环节二:商机的时效性分析:机会持续时间与市场成长性。
环节三:机会要素的匹配性分析:商机、创意、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环节四:机会的风险收益性分析(二)相关因素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创业者能否恰当地把握创业机会,主要受到以下四类因素的影响。
1.创业者对于创业机会基本特征的认识,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的全面性2.先前经验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影响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选择态度。
3.领域知识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的宽度和深度。
4.悟性及灵感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决定创业者机会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程度。
(三)创业机会识别的技巧-从寻找细分市场商机做起1.寻找适合本团队的国民经济第一级分类2.寻找适合本团队的国民经济第二、三级分类中的行业3.寻找适合本团队的国民经济第四级分类中的行业4.对所选择的国民经济第四级行业调研可能的市场需求5.进行全面的四要素匹配分析和风险收益分析三、机会风险识别(一)机会风险的分类与构成1、有价值的创业机会也是有风险的创业的机会风险,一是指潜在的机会风险因素;二是指一旦某些风险因素未来实际发生时可能形成的损失。
2、创业机会的两类风险创业机会的风险分之为两类,即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即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非系统风险即创业者自身行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二)规避系统风险的可能途径1、商品市场风险的规避创业的商品市场风险,即在创业的市场实现环节,创业者会遇到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或者是竞争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能造成创业的失败。
(1)新产品市场多是潜在、待开发、待成长的(2)很难确定市场接受新产品的具体时间(3)很难预测新产品的市场需求成长速度(4)很难预测未来同行市场竞争的实际态势2、要素市场风险的规避(1)资本市场的资金可得性多是不确定的(2)技术市场的技术可得性、实用性是不确定的创业起步之初,创业者即应尽可能地使用自有技术,同时应对所用技术进行科学地评估。
(3)人力资源市场存在“趋存而流”的不确定性(4)上游产品市场供应商往往存在机会主义行为3、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规制风险的规避(1)国家法律或政府政策的出台有可能超出创业者的预期(2)创业相关事务能否得到政府许可也具有不确定性(三)防范非系统风险的可能途径1、技术开发及其价值实现风险的防范(1)新产品研发能否成功是不确定的首先,新产品试制能否成功往往是不确定的。
创业者选择创业机会时,首先应思考、分析、判断自己的团队有哪些独到的技术能力,究竟有能力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其次,新产品的批量化产销能否成功也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而创业者要规避此类风险,即需要在面向批量化产销的技术整合、OEM(外包)两者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
(2)相关行业能否提供技术配套是不确定的创业者选择创业机会时,即需要尽可能详尽地分析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这些生产要素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财务风险的防范(1)新产品研发的资金需求极难判定创业者在做研发预算时,即必须就此留有适当的“资金余量”。
(2)新产品市场开发的资金需求是不确定的创业者也需要为新产品市场开发准备较为宽松、富裕的资金预算。
3、团队分化风险的防范(1)团队成员即缺乏共识的利益、目标、规则等造成的团队风险(2)部分成员的“畏惧心理”和机会主义造成的团队风险(3)没有形成领袖人物造成的团队风险(四)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和机会风险收益的估算1、创业者应规避和降低的主要风险第一步,可借助下表1罗列、穷尽特定创业机会所对应的风险来源。
第二步,将每类风险来源下的风险具体化。
第三步,客观估计各类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第四步,剔除发生概率小的风险因素,揭示发生概率大的风险因素。
第五步,在发生概率大的风险因素中,揭示一旦发生将造成损失较大的风险因素。
2、创业者需要估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可用“企业的财务能力/最大的风险损失”,来表示新创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一比值越大,则新创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FRM M B P PC JS t b s md=+×××+×()3、创业者需要进行机会选择的风险决策:风险收益估计一般而论,可按以下关系式测算特定机会的风险收益:其中,FR––特定机会的风险收益指数;M t––特定机会的技术及市场优势指数;M b––创业者的策略优势指数;B––特定机会持续期内的预期收益;P s––技术成功概率;P m––市场成功概率;S-创业团队优势指数。
C d––利用特定机会创业的有型资产投资总额;J d––利用特定机会创业的无型资产投资总额。
需要注意的是,当且仅当FR≥R(创业者的期望值)时,创业者才值得冒某些风险去利用特定的创业机会四、商业模式的(开发)设计(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其本质1、商业模式的内涵商业模式,即企业实施相关商业活动的一套逻辑化的方式方法,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企业为客户创造并传递价值,使客户感受并享受到企业为其创造的价值的系统逻辑,反映的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关系。
2、商业模式的内在结构但客观地看,商业模式最为基本的是由四者及其联系构成的:一是价值体现;二是价值创造方式;三是价值传递方式;四是企业的盈利方式。
其中,价值体现是基础,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是“过程性手段”,盈利方式是根本。
(二)商业模式设计(开发)的特点1、商业模式设计的目的是把做不成的事变为可以做成的事2、理想的商业模式设计至少有两个特征理想的商业模式设计至少应有两个特征,一是短期地看,理想的商业模式应有助于新创企业尽快地实现“正的现金流”;二是长期地看,理想的商业模式应有助于新创企业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做成尽可能大的商业,从而使整个创业活动为创业者带来“最大化的利润”。
3、商业模式设计是一个反复试错、修正的过程4、商业模式开发是企业战略设计的基础商业模式通常先于战略,是战略生成的基础,战略则是在商业模式基础上新创企业对于自己长期拟走道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