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天康大道配套工程的设计范围西起5号桥、东至天扬路,全长1217.765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60米,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如下:2×6.0m人行道+2×5.0m慢车道+2×8.0m分隔带+22.0m机动车道。
现状为18米车行道,机动车道需两边各拓宽2米,同时增加绿化带、慢车道、人行道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机动车道拓宽、绿化带、慢车道、人行道)、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同时对电力电缆、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给水工程等管位作出预留。
二、设计依据1)天长市道路总体规划2)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及相关要求三、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标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四、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2)计算行车速度:40km/h3)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5)交通饱和设计年限:20年6)路面结构设计年限:30年五、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如下:2×6.0m人行道+2×5.0m慢车道+2×8.0m 分隔带+22.0m机动车道。
拓宽部分机动车道采用原道路横坡度,慢车道与绿化带横坡度为1.2%,坡向朝外,人行道横坡1.5%,坡向朝内。
六、道路平面设计平面线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有天康大道平面走向确定的,全线呈东西走向,道路沿线与秦栏路、金集路、天扬路相交,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七、道路纵断面设计天康大道(5号桥-天扬路)纵断面根据天康大道现状道路起伏情况确定的。
八、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路床顶面设计抗压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
(1)材料要求: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及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2)填方施工要求①填土前,必须将原地面杂草、树根、腐植土全部清除,并应将路堤填筑范围内清理留下的坑、洞用素土填平。
②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可分段填筑,先填低洼路段,后填一般路段,须保持有一定的路拱和纵坡,路基填筑宜做成2.0﹪双向横坡。
原地面横向坡度在1:10~1:5时,应先翻松表土再进行填土;原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
路基最小填筑高度30cm,填筑高度不足地段应进行超挖,保证最小填筑高度。
③填方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分层厚度一般为松铺30cm、压实厚约20cm,路基填筑压实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宽度,以便削整边坡,严禁边坡不足的帮宽贴坡。
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
④在不能连续填土时,应将分界处做成台阶,阶高30cm,台阶长度每阶100cm。
(3)挖方施工要求①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
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②路堑开挖,无论为人工或机械作业,均须严格控制路基设计高度,若有超挖,应用与挖方相同的土壤填补,并压实至规定要求的密实度,如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应用合适的筑路材料补填压实;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留有5~10cm的土层,作为修整使用。
(4)水塘路基处理遇有水塘、暗塘、地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挖纵横排水沟,将水引出路基,排干积水,清除淤泥及腐殖土。
清至硬质原状土后,塘陡坎挖成90cm宽、60cm高的台阶,清淤底部回填平均厚度70cm的碎石土,然后用素土分层回填,再在结构层底做两层20cm(含灰6%)的石灰改良土,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要求塘与塘之间狭窄堤挖除(5)路基检测(1)压实度检测: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其压实度要求为:①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否则应翻挖30cm进行压实;②压实应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同时检查土壤含水量,不足时应洒水,稍湿时应晾晒;③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其沟槽的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且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须用轻型静力压路机压实;④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状、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⑤用12t~15t压路机碾压,轮迹深不得超过5mm。
(2)弯沉值检测:弯沉仪检测路拓宽部分床顶面弯沉值≤310.1(0.01mm)。
十、路面结构设计1)路面结构设计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包括拓宽部分、绿岛断口、交叉口范围)24cm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5.0MPa)18cm水泥稳定碎石(含水泥5%、压实度≥97%)18cm石灰土(含石灰12%、压实度≥95%)◆慢车道路面结构22cm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4.0MPa)16cm水泥稳定碎石(含水泥5%、压实度≥97%)16cm石灰土(含石灰12%、压实度≥95%)◆人行道路面结构6cm预制彩色人行道地砖3cm水泥砂浆(1:3)卧底10cm C15水泥混凝土垫层16cm石灰土(含石灰12%、压实度≥95%)路面结构检测路面各结构层设计与检测标准:(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①原材料水泥、碎石、水应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检验;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宜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②碎石的颗粒范围与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压碎值不应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15%;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③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含水泥5%);④纵、横接缝均应设直茬。
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接缝应做成阶梯形,梯宽不应小于1/2层厚;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⑤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推移、裂缝、贴皮、松散、浮料。
(2)石灰土①石灰土宜采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合(厂拌)。
石灰土中石灰掺和量为12%。
②石灰土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具体如下:土的有机物含量小于10%,硫酸盐含量小于0.8%,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物。
凡是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粘性土塑性指数为15~20,易于粉碎及拌和,并便于碾压。
石灰宜用1~3级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大于70%。
石灰土底基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施工期的最低气温在5ºC以上。
石灰土采用集中厂拌施工,其颗粒不得大于50mm,消石灰过筛的颗粒不得大于5mm。
石灰土底基层不能在低温季节施工,并不能在水文不良地段采用。
基层和底基层必须保湿养生,一般基层与底基层养生期应大于7天,基层未铺封层,严禁一切机动车通行(施工车辆除外)。
③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7Mpa。
(3)水泥混凝土板①原材料水泥、粗集料、细集料、钢筋、外加剂、水等应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规定检验②抗折、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规定③混凝土板厚度允许误差±5mm④抗滑构造深度:0.7~1.1mm⑤混凝土板应板面平整、密实,边角应整齐、无裂缝,并不应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踏痕、积水等现象,蜂窝麻面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0.5%⑥在面层混凝土抗折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十一、附属构筑物1.路缘石1)采用花岗岩路缘石2)采用M7.5水泥砂浆灌缝,灌缝后常温期养护不少于3d3)砌筑应稳固、直线段顺直、曲线段圆顺、砂浆饱满、缝隙均匀、勾缝密实、外露面清洁4)路缘石背后浇注C15混凝土支撑,并还土夯实。
还土夯实宽度不宜小于50cm,高度不宜小于15cm,压实度不得小于90%2. 人行道砖及盲道1)采用C25混凝土预制人行道砖(20×10×6cm)2)采用1:3水泥砂浆铺筑,铺筑后可用干砂浆(1:10)灌缝、扫墁后应再补灌一次,同时洒水冲实,养护期不少于3d3)铺砌应稳固、无翘动,表面平整、缝线直顺、缝宽均匀、灌缝饱满、无翘边、反坡、积水现象4)行进盲道砌块与提示盲道砌块不得混用,盲道必须避开树池、检查井、杆线等障碍物,路口处盲道应铺设为无障碍形式3. 绿化、树池1)树池采用花岗岩2)道路绿化为两侧绿化带和人行道边缘布置行道树。
绿化带建议采用常绿植物满栽,形成色块,点缀花灌木。
行道树树种建议采用广玉兰、合欢等,干径大于20cm,定干高度大于3.5m,间距为6m,双侧对称布置。
十二、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需对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核,注意坐标系和高程系,本设计采用北京坐标系及黄海高程系。
2. 填方路段施工前,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
路基施工时必须做好路基排水。
3. 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 路基、路槽、路面等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均应按照设计说明及有关规范、质量评定标准执行。
5. 未尽事宜详见各相关规范。
6.若拓宽部分原混凝土板无纵缝传力杆,则在混凝土板厚1/2处钻孔,钻孔直径为27mm,中心距30cm,传力杆采用φ25光圆钢筋,长50cm,25cm嵌入混凝土板内,传力杆采用树脂锚固或环氧浆牢固,铺设水泥混凝土面板前,光滑传力杆的伸出端应涂少许润滑油。
7. 拓宽部分基层的碾压需达到设计要求,对局部机械无法压实的部位进行人工夯实,达到压实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规范、依据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3)《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JC 889-2001)4)《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二、排水工程设计雨水:1)管材雨水主管道(800mm)、雨水口连接管(D=300mm)、雨水外接管(D=400mm)、预埋过路管(800mm)均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外接管位置建设单位可根据两侧用地规划进行调整;2)管位雨水:全段双侧布置在慢车道内,距人行道侧石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