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书的编写

志书的编写

志书的编写主讲人:梁新莲(南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一、关于方志编纂的质量标准(一)篇目方面1、突出特色2、归属得当3、标题简明4、排列有序(二)内容方面1、观点正确2、史实准确3、详略得当4、特点鲜明5、消除抵牾6、注意涉外和保密(三)体例方面1、严守志界2、横排竖写3、七体并用4、述而不论(四)文字方面1、严谨2、朴实3、简洁4、流畅5、规范(五)出版方面1、发稿要做到“齐、定、清”2、装帧设计应适用、美观、经济3、校对要细致4、印刷要清晰5、装订要坚固、准确二、关于方志的体例(一)志体志体是方志体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志书形式特点的,它主要由结构、体裁、章法三个要素组成。

1、结构。

志书的结构包括志书的基本框架,结构方式及层次安排。

其特点是横分门类,纵述历史。

方志横排的原则是事以类从。

形成不同地位、等级,上下相辖,相同层次平列的序列层次。

2、体裁。

方志体裁就是按照志书表述对象的内容和性质而裁定的各种表现形式。

体裁主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

“述”,是总揽全局,反映大势,提挈纲领,沟通门类之间联系的“概述”。

“记”是纵记一地古今的大事、要事、新事的“大事记”。

“志”是横排纵述各项事物的分志。

“传”,是记述著名人物生平事迹的人物传。

“录”,即附录,专收不便载入正文而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图、表不单独成编章,而穿插在有关编章之中,使图、表与文配合,增加志书的容量,增强表现力。

这七种体裁又以“志”为主。

3、章法。

志书的章法是述而不论,“寓论于事”,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有几个方面要注意:①按时序纵述。

②要素要齐全。

③用资料说话。

(二)文体文体,即文章的体裁。

志书的体裁七种中述、志、传等所用的文体,是记述体,也是通常说的记叙文。

要注意不要混用其他文体,注意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三)断限属新修的志书,如城区志及上届未修的市志专志上限尽可能追溯,上不封顶,各行各业尽可能追溯到事业在本地的发端,下限到2005年;续修的县区志、市志各专志上限衔接上届修志的下限年1991年,下限也到2005年。

(四)详略主要是详近略远,详今略古,详特略同,详此略彼,详人之略,略人之详等。

可概括为四不记四记和三详三略。

1、不记与本地无关的全国通典,只记本级史实。

在追溯事物的起源时,不能远溯全国的发端;记述方针政策时,不能长篇抄录上级文件;记述重大活动,不能记述全国性同类活动。

一般只记本地的天、地、人、物、事,不记与本地无联系的外地事物。

记述时要掌握好详略:一是对本地有辐射力的事物记述,略辐射的记述,一般只记述辐射所及和结果,略辐射的具体过程。

二是详事业本身,略背景材料。

三是详本地特优、先行的事物,略与各地共有的事物。

2、不记工作过程,只记事业发展。

不记述为事业发展而开展的具体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和日常活动。

详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略一般情况的记述;详事物发展的转折,略一般过程的记述。

3、只记应用的技术和结果,不记技术的具体工艺。

4、只记政策、改革的实施和结果,不录具体政策和改革的条文。

三、几种体裁志稿的编写地方志主要有序言、凡例、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

(一)序言、凡例的撰写一般见于市志的分志,如县志、城区志及部门志。

1、序言的撰写。

主要撰写最能反映当地修志特点,提挈志书纲领的五项内容:(1)横陈地理大势,纵述历史概貌。

(2)简述修志历史,评介旧志史料。

(3)简介成书经过,记载领导经验。

(4)抒发编写心得,展示方志理论。

(5)提示志书内容,表述作者意见。

2、凡例的制订。

凡例一般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例”,即全志的纲领和各个分志编写必须遵守的条例,如断限、体裁、结构、纵横关系、图表处理及其他全书必须整体划一的重要问题。

第二部分是“分例”,即分门别类地说明各种体裁和各个分志的设立依据,辑录重点,记述方法等编纂体例问题,以统一认识,统一规范。

第三部分是“特例”,即处理一些特殊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其内容有12项:⑴阐名指导思想和修志目的;⑵交代记述的地域范围;⑶标明时间断限;⑷概述各种体裁,揭示全志结构;⑸确定大事记的记述原则;⑹交代各专志横分纵述的原则和特点;⑺说明人物立传列表的原则和排列方法;⑻选用图、表的原则要求;⑼设置杂志、附录的说明;⑽对语言文字与行文的要求⑾版本、印刷等方面的规定;⑿对一些特殊问题的说明。

(二)大事记的编写1、大事记的功能。

2、大事记的标准和范围。

大事记的标准可概括为对社会发展起过重大推动和阻碍作用以及对人们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含善、恶之事)。

3、大事记的体裁一般采取编年体。

按年、月、日的时序记述,辅以记事本末体。

对一些重大事件,如会议、工程建设等按事件的发生或结果的时间排列,记事完整,有头有尾。

4、大事记编写中的几个问题。

(1)大事记记的是当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条只记一件事,要写出确切的年、月、日;无日记月,无月记季,无季记年。

整条大事要把时、地、人、事、因、经、果记清楚。

(2)大事记要突出地方特点,对上级地区以至全国的大事对本地没有强烈影响的不记;对本地有强烈影响的,但对当地没有重要关系的不记;在当地有强烈影响,直书本地的活动;在当地有重大影响,有密切联系的上级地区、全国的大事,不单独立条记述,只作背景材料与本地有关大事结合起来记;上级地区和全国专门为解决本地而作出的重大决定要并列记述。

(3)对本级党委、政府会议和决定选择有影响的记,一般例会影响不大的不记;虽然重要,但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效的也不记。

(4)对上级领导人和群众活动,要根据活动的影响作用而定。

不要论资排辈,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则记,没有什么影响,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不要记。

(三)章下无题小序的写作用简要的文字记述一章综合性的基本情况,让读者了解各结构层次所涵盖内容的概况。

例1:《广西通志·体育志》“群众体育”篇“少数民族体育”章下无题小序: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约有150个项目,内容丰富,有直接表现生产、生活的,有反映军事武技的,有纪念祖先或英雄人物的,有表现民族风情习俗的,有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也有反映迷信活动的。

形式多样,常与音乐、舞蹈连在一起,深受群众喜爱。

有些项目原属一个民族,后由于民族间的外流而为多民族所共同喜爱,记述时将它放在当代该项活动开展得最具特色的民族中,如抢花炮。

有些项目,形式是歌舞而内容是祭祀的,如师公舞、跳灯等,亦予收入,以存史实。

这章无题小序概括了少数民族体育的项目总数、内容种类、民族属性和表现形式等,这些综合性资料却是章下各节无法记述的,是宏观可用的资料。

起到横向联系,互为沟通的作用。

例2.《广西通志·文化志》“戏剧”篇“少数民族剧种”章下无题小序:少数民族剧种有5种,分属壮(壮剧和壮师剧)、苗(苗剧)、侗(侗剧)、毛南(毛南剧)4个民族。

除侗剧系约清光绪元年(1856年)从黔桂交界侗族聚居地区和贵州境域传入,其他均产于本土。

壮师剧形成于清中叶;壮剧诞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苗剧和毛南剧是20世纪50年代所形成。

它们皆为联曲体,以本民族流行的民间乐曲,说唱曲调为主要声腔,以民族语言演唱(壮剧在解放后用“广西官话”演唱的),拥有一批各自独有的剧团。

壮剧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其余则简单朴实。

这篇小序,简要点明少数民族剧种的数量、族别、发祥地、方生或形成的时间和声腔体制等。

体现了揭示规律的作用。

(四)若干内容的编写1、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在记述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国策通典时,要详细、准确地记述本地改革的时间、落实的情况。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记述的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制、集体和个体双层经营机制、农村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及其阶段性成果等,它和农业生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农业志或农业篇(章)中要记述。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分量最重而又最难写的是国企改革,写国企改革,要注意反映它各个阶段的成功和问题,要把正反两方面都写透。

国企改革所记主要内容一般有公司制度改革、行政性公司转轨、组建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股份合作制、小企业经营形式改革、经营制度改革等。

流通体制改革,需要记述的是国有和集体商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流通渠道改革和经营者的变化。

在商贸志(或篇、章)中要记述好。

2、关于各种经济数据的运用(1)标准问题。

续志在运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体系时,要采用1992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关于经济成分类型也做了新的划分。

要按照1998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

(2)主要内容。

①要有记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资料,以及GDP形成后其最终分配给各部分的资金流向:1)以工商税收、所有税等,形成国家所得,主体部分即财政收入。

2)企事业单位以净利润、公益金,提取的折旧基金等形式留成,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形成单位,集体所得。

3)以劳动报酬、福利费、各类津贴、利息等形式向居民支付,形成个人所得。

②要有宏观经济分析用的指标:1)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总额、销售品种、销售形式。

2)消费方面。

集体、居民的消费,包括餐饮业、假日与旅游、IT产品、家居、汽车、教育、医疗等指标;3)居民储蓄存款、现金、客户保护金存款、保险、股票、国债等资料。

③要有城市综合实力指标的数据:1)市区年末总人口;2)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批发零售贸易商品总额、外商实际投资;3)在岗职工月或年平均工资;4)城乡居民储蓄年末总额;5)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6)城市的竞争指数;7)城市影响能力。

④要有反映百姓生活的资料:1)家居改善,室内陈设更新;2)衣着变化;3)不同阶层的典型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及反映两极分化的基尼系数。

3、关于精神文明建设(1)记清组织机构。

主要记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来如何加强领导和管理,包括不同时期的机构设置,主要有基层组织、队伍建设、部署规划、综合治理、考核管理等。

(2)理清发展脉络,反映这一活动的缘起、发展及趋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全过程。

(3)记述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

要素要齐全,有时间、地点、活动名称、组织部门、主要内容、经过、效果,既有全面情况介绍,又有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具体记述。

(1)对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记述生活环境、社会秩序、创建文明街道、文明家庭、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单位、优质服务等主要活动内容。

(2)对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应记述村容村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主要内容。

(3)对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要记述机关事业单位、服务行业实施在社会服务承诺制和公示制、接待首问制、创“十佳”、评“三好”、“五好”等内容。

(4)对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记述好崇尚科学、厉行节约、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见义勇为、拾金不味、助人为乐等各种活动的开展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