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演练剖析
• 谢谢大家!
HCV暴露的追踪
• 病人为HCBiblioteka 抗体(+),当事人当时有3个月 后抽血查HCV抗体和肝功能。
梅毒暴露的追踪
• 病人为梅毒血清学(+),当事人在当时及 第4周做梅毒血清学检查,同时在医师指导 下进行预防性用药。
无传染病
• 病人无血源性传染病,当事人不需要进行 任何处理,仅密切观察。
科室讨论
在外一科示教室,护士长主持对该事件进行 讨论。 护士A叙述事件发生经过。 护士B认为这次事件时因为护士A未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技术操作造成。 护士C认为护士A缺乏职业暴露前的防护知识。 护士D、E讲述职业暴露前的防护措施。 护士长进行归纳总结。
模拟演练步骤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局部处理 报告 填表 随访和咨询 科室讨论
局部处理
• 处理步骤: • (1)挤血; (2)冲洗; • (3)消毒; • (4) 抽血备查。
挤血与冲洗
• 护士A立即回治疗室,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 伤口周围血液轻轻挤出,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用流水冲洗2~3分钟,再用肥 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15分钟以上(禁 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同事A询问今年 发生何事,在旁协助护士A进行处理并安慰 护士A。
护士职业暴露的 应急演练方案
职业暴露的定义
•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 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 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 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 感染的情况。
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使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安全要 求,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 急处理,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 高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规 范各种操作,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 为,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 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模拟现象
•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及血液、体液职业暴 露时的应急处理。包含病员为各类传染病 的相应处理。
时间地点
• 拟定2014年12月10日下午15时 • 外一科示教室
参加人员
• 组织协调人员:吴明 雷雅琪 唐光燕 • 病员组:病员A • 护士组:护士A、护士B、护士C、护士D、 护士E • 医生组:医生A • 护士长组:护士长 • 院感科组:院感人员 • 预防保健组:预防保健人员
演练背景
• 病员A:男性,23岁,彝族,因腹部刀刺伤 半小时急诊入院。病情危急,入院后立即 给予病员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等对症处理。 病员有吸毒史。术前九项检查尚未检查。 是否有传染病不明确。 • 护士A:女性,22岁,当日值班护士,给病 员A建立静脉通道时,第一次穿刺未成功, 回套针帽时,不慎刺伤自己食指,伤口较 深,有血渗出。
填表
• 护士A前往院感科备案 • 护士A前往预防保健科进行登记,填写职业 暴露信息卡
评估及预防性用药
• 预防保健科人员对此次暴露进行评估和健 康指导。 • 护士A在预防保健科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用药。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级
• 共分为三级,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 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 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 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 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 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 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 三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 可见的血液。
职业暴露前防护
• 护士E讲述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 过程中应当注意: • 1、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 2、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 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 的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 用锐器,以防刺伤; •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报告
• 1、同事D立即报告科主任及科护士长。告 知内容包括护士A,22岁,于2014年12月10日 下午16时30分在外一科病房21床进行穿刺时 刺伤食指,伤口较深,有血渗出。初步评 估为三级暴露。暴露源不明。联系电话 18025446677,病员A为急诊刀刺伤病员, 有吸毒史,术前检查尚未完善。。 • 2、护士长A报告护理部。
随访和咨询
•
院感科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安排追踪时间。
艾滋病病毒暴露的追踪
• 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 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的 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 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HBV暴露的追踪
• 病人为HbsAg(+),如当事人(伤者)HbsAg(+) 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乙肝疫 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如当事人HbsAg(-)或 Anti-HBs(-),从未注射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 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注射乙肝疫苗3次(锐器 伤当时、1个月后、6个月后),当时及3个月、 6个月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当 事人Anti-HBs(+)<50mIU/ml,需24小时内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单位,当时及3个月、 6个月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
暴露源的分型
• 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 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 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 计数正常者。 •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 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 计数低者。 •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 毒阳性者。
预防性用药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 性用药方案。应当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尽早 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 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 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方案
• 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 量,连续使用28天): • A发生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 药; • B发生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重度或者二级暴露,暴露类型 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 C暴露类型为不明型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 • 2、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 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两个强 化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重度或者发生 三级暴露,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消毒
• 同事A协助护士A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 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 0.5%安尔碘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抽血
• 消毒完后同事A立即给护士A抽血留取基础 血样(3ml,普管)备查。
采集病员血标本送检
• 同事B在护士A冲洗消毒同时,立即去翻看 病员A病历,发现病员为急诊病员,检查尚 未完善,无法确定是否有传染病,立即通 知值班医师A。 • 值班医师A立即下医嘱抽取病员血样查输血 前检查,等待病员检查结果。 • 同事C遵医嘱给病员A抽取血样送检(戴手 套操作)。
职业暴露前防护
• 护士D讲述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 •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人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 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 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 飞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 隔离衣或者围裙; • 3、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