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传学案-答案.docx

张衡传学案-答案.docx

《张衡传》学案备课人:XXX 审定:高一年级语文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3. 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自主学习】一、相关文学吊识1. 关于范晔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 关于张衡(见材料补充)3. 关于人物传记:(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⑵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形似酒尊(尊通樽)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2、古今异义词①举孝廉不仃。

古: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②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

今指从车上下来③常从容淡静。

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特地征召。

今: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⑤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 周到细致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⑦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篆,篆策文, 文通“纹”花纹今:汉字的一种书体⑧振声激昂古: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 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2) “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

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 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 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 “游于三辅”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一一天资聪明,勤奋好 学。

(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 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累召不应” “衡不慕当世”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尤致思于”” “研核阴阳,妙尽,,谨。

(原因之三) 【当堂检测】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 “都”读A. 属文(Zh U ) 左冯(P Ing ) 征辟(b 1)B. 逾侈(y d ) 邓骘(Zh 1 ) 不徙(X DC. 都柱(d ou ) 合契(q 1) 陇西(l d πg )D. 骸骨(h d ) 肃然(S U )收禽(q m )2.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止确一项是(D“视事”指治理事务)A. 不好交接俗人 (与 ,,交往)B.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C. 辄积年不徙 (调动官职)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介词,用 )。

A. 虽才咼于世 青,取之于蓝B. 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d u 。

(看、视察)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原因之二) “言甚详明”。

一一执著专一,治学严伺者因此匕觉知问今是何世, 过;后者表范围, C. 因入京师,观太学 D. 十年乃成(A 项前者表比较,比, 项均为副词,前者为才;后者为竟、去卩) 4. 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E.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 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 省略“于”。

②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 ③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一一状语后置。

乃丕知有汉,无论魏晋 从 ,,中C 项前者表顺承,于是;后者表依据,根据 D 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C.果地震陇西(他)也没有去就任。

,即张衡。

“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的主语(即兼语) “其”。

【合作探究】1.自读第四段,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鸣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 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 (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2. 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 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 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3.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 物的材料的?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 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 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 出,主次分明。

【课堂小结】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1. 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 “不就” “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了张衡不追 逐名利的高尚道德。

2. 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170多个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当堂达标】1.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 .吾得兄事之C .且庸人尚羞之D .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 剖析:C 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 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所记”,“所” +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词类活用① 妙尽璇玑之正。

②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③ 又多豪右 ④ 时天下承平日久 ⑤ 衡少善属文(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研究透了。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时,名词作状语,当时)(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确的道理)2.—词多义① a .游于三辅(表处所,在 )c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表范围,在② a .因入京师,观太学(趁(机会))c .伺者因此觉知(因为)③ a .公车特征拜郎中(召,动词)④ a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词)b .虽才高于世(表比较),,方面)b .,,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通过、藉) b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象,证据,名词。

)b .以精铜铸成(纯,形容词。

)课件用语之简洁;用酒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 A •“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 •“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 “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答案:B 剖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项中“拜”不指调动官职;D 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B )A .举孝廉不行B .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 •覆盖周密无际答案:B 剖析: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C )A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 .果地震陇西答案:C 剖析: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5•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C )A •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 .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答案:C 剖析: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拓展延伸】(一)关于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