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晔——《张衡传》学案

范晔——《张衡传》学案

《张衡传》学案主备人:王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1、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过程:课前知识预习一、走近作家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

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等职。

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

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二、走近传主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字平子。

河南南阳西鄂人。

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

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

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四愁诗》。

《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三、文体文化常识1、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2、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除《史记》为通史,其余皆是断代史。

3、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解释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4、史书体例分类:纪传体(《史记》)、编年体(《左传》)、国别体(《国语》)。

5、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四、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范晔.()属.文()璇.机( )算罔.论( ) 蟾蜍..()()连辟.公府()邓骘.()合契.若神()河间相.()五、熟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课内问题探究一、课前知识预习效果展示二、问题探讨1、课文文本探讨:请同学们解释标注出来的(加点)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指明划线句子的句式。

如果有不会的知识点,请标示出来,写在空格处,并与同学们讨论这个知识点。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之情。

常从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不行..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连辟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第一部分(1段):介绍张衡的学业、品行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一段文意探讨: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2、要求同1衡善.机巧..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尤致思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乃知震之所..,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第四段文意探讨: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重点介绍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候风地动仪。

3、要求同1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常思图身之..《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乃作...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永和初,出为..,治威....,共为不轨。

衡下车..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严.,整法度,阴知...,..三年,上书乞骸骨..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5、6段文意探讨:这两段写了哪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2、本文文意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写出你不明白的知识点,并与同学积极探讨这个知识点:三、当堂巩固(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3、一时收禽(二)词类活用1、衡少善.属文/衡善.机巧/安帝雅闻衡善.术学2、时.天下承平日久3、皆共目.之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三)古今异义1、常从容..俗人..淡静 2、不好交接3、举孝廉不行..拜郎中.. 4、公车特征5、自去.史职6、覆盖周密..无际7、振声激扬.... 8、寻其方面(四)文言句式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2、观太学/果地震陇西/讽议左右/累召不应3、游于三辅/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验之以事/权移于下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5、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四、课堂小结课文以时间为序,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张衡的一生。

首先介绍了张衡卓越的文学才能,然后写他一生中辉煌的科学成就,重点介绍代表其最高成就地候风地动仪,最后记述了他杰出的政治才干,赞美与敬仰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其中对候风地动仪196字的记载,也成为地动仪消失后的一线史痕,为后代地震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特点鲜明。

记叙语言质朴通俗,说明语言准确简洁。

作者用史家的笔法记载了张衡多方面的才华和贡献,成为《后汉书》中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课后作业巩固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好交接..俗人与……交往 B、遂.通五经介词,于是C、连辟.公府不就躲避D、十年乃.成副词,才2、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游于三辅D、古之人不余欺也3、下列语句不属于表现张衡高尚品德的一项是()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常从容淡静4、翻译画线句子。

二、完成基础知识梳理P188—189跟踪练习题。

文意探讨答案:1、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第4段文意探讨: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的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状、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使用。

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3、第5、6段文意探讨:这两段写了哪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4、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谦虚谨慎)——“从容淡静”“举孝谦不行”(淡泊名利)——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