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家庄市新乐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课时训练

石家庄市新乐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课时训练

石家庄市新乐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课时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共6题;共34分)
1. (4分)(2017·回民模拟) 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字。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③小惠未徧 ________ ④王之蔽甚矣________
2. (5分)翻译下面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 . 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
C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 . 是/炎帝之少女
4. (8分)根据课文《三峡》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0分)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
执策而临之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________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________。

6. (5分) (2017八上·岳池期末)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总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第二个作文需要另拟一个题目;不少于600字;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若涉及本地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一)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你以“回味”为题作文。

(二)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是追赶。

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就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就有了可依靠的港湾。

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

人在旅途,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

请你以“追赶”为话题作文。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共1题;共13分)
7. (13分)请你反复诵读《习惯说》,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若踬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

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中之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这篇短文选自《养晦堂文集》,作者是清末湖南湘乡人刘蓉。

(1)请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浸淫日广________ ②足若踬焉________
③已而复然________ ④则反窒焉而不宁________
(2)请你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原文:噫!习中之人,甚矣哉!
A . 唉,学习中的人,是非常厉害的啊!
B . 唉,从中模仿的人,是非常厉害的啊!
C . 唉,习惯对人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
D . 唉,有习惯的人,是非常厉害的啊!
(3)选文共三段,其中哪些段落是叙事的?哪些是说理的?想一想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4)本文最后归结的中心是()
A . 学思并重
B . 学贵慎始
C . 习惯成自然
D . 治国先治家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共1题;共14分)
8.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

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 ,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

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 ,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

”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

”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撒》)
【注释】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

②钱典:当铺。

③詈语:骂人的话。

④事:量词。

件,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 . 因好语遣之(打发)
C . 某将衣质钱(抵押)
D . 反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共6题;共34分)
1-1、
2-1、
3-1、
4-1、
4-2、
5-1、
5-2、
5-3、
5-4、
6-1、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共1题;共13分)
7-1、
7-2、
7-3、
7-4、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共1题;共14分)
8-1、
8-2、
8-3、
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