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概述(ppt 58页)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概述(ppt 58页)


11.10.2020
3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和血象特点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11.10.2020
4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和血象特点
2、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是生后主要的造血场所
(2)骨髓外造血 正常情况下极少
11.10.2020
5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和血象特点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
11.10.2020
(5~7)×10 /L
生后6~12h 生后10天左右
稍高 减少20%
150~230g/L
稍高 同前
进食少
浓缩 不显性失水 生理性溶血
2~3月
3×10 /L
110g/L
生理性贫血
3月后
逐渐上升
1岁以内 维持在4×10 /L左右
12岁
达成人水平
11.10.2020
8
生后红细胞计数变化
11.10.2020
9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和血象特点
2、白细胞 A、总数:初生时较高,生后6 ~12h可比 初生时高。 婴儿期维持在10×109/L左右。 8岁时接近成人。
B、白细胞分类有两个交叉 。
C、幼稚中性粒细胞在数天内消失。 3、血小板
与成人相似,150~300×109/L。 4、血容量
相对较成人多
11.10.2020
11.10.2020
18
诊断要点
小儿贫血概述
1、病史: (1)年龄 (2)病程经过或伴随症状 (3)喂养史、服药史 (4)过去史 (5)家族史 (6)性别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骨髓检查 , 血红蛋白分析, 红细胞脆性试验, 特殊检查
11.10.2020
19
治疗原则
小儿贫血概述
1、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2、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 3、药物治疗:针对病因选用必要的药物。 4、输红细胞:
造血系统疾病
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儿科教研室 甘世伟
11.10.2020
1
主要内容
造血系统疾病
一、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二、小儿贫血概述 三、营养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1.10.2020
2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和血象特点
一、造血特点 1、胚胎期造血 (1)中胚叶造血期 :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2)肝脾造血期 肝脏:有核红细胞 脾脏:淋巴细胞 胸腺及淋巴结:生成、分化淋巴细胞等 (3)骨髓造血期
6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和血象特点
二、血象特点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初生时较高,12岁时达成人水平 生后6 ~12h可比初生时高
2~3月时出现生理性贫血
初生时可有有核红细胞,1周内消失 网织细胞: 血红蛋白的种类:有六种
11.10.2020
7
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年龄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变化原因
初生
主要因组织、器官缺氧所致的一系列症状。
1、一般表现: (1)皮肤、粘膜苍白为最突出表现。 (2)病程较长者常伴有易疲倦、毛发干枯、
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11.10.2020
17
2、造血器官反应 髓外造血
3、各系统症状 (1)循环、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
小儿贫血概述临床表现
10
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年龄
出生时 6~12小时
1周 <1岁 >8岁
11.10.2020
WBC总数
15~20?0 /L 21~28?0 /L
12?0 /L 10?0 /L 达成人水平4?0 /L
11
造血系统疾病贫血概述
小儿贫血
贫血是一种症状
11.10.2020
12
造血系统疾病贫血概述
定义: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
11.10.2020
14
造血系统疾病贫血分类
二、形态学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 <80
<28
32~38

小细胞低色 <80
<28
<32
素性
11.10.2020
20.0
黄素
肌红蛋白
2.0

0.3
运转铁(血浆铁)
0.3
总量
62.6
64.0 32.0 3.2 0.4 0.4 100.0
11.10.2020
24
NIDA 铁的代谢
程度
Hb
轻度 中度
正常低限~ 90g/L ~60g/L
重度
~30g/L
造血系统疾病贫血分类
新生儿的Hb 144~120g/L
~90g/L ~60g/L
极重度
<30g/L
<60g/
注意:
1、患大细胞及小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
白浓度不成比例,此时需参考红细胞形态。
2、诊断贫血与判断贫血程度必须参照小儿年龄。
1、含量及分布 (1)含量:成人35(女)~50(男)mg/kg 新生儿约为75mg/kg (2)分布:血红蛋白(约64%) 贮存(约32%) 运转 肌红蛋白 构成人体内必需的酶
11.10.2020
23
NIDA 铁的代谢
表 : 小儿体内铁的分布
铁(mg/kg)
含量(%)
血红蛋白
40.0
铁蛋白和含铁血
(1)对长期慢性贫血者若代偿功能好可不必输血。 (2)贫血越严重,一次输注的量越少且速度宜慢。 (3)一般选用浓缩红细胞,每次5~10ml/kg;
对合并肺炎者,量应减少。 5、造血干细胞移植 6、并发症的治疗
11.10.2020
20
营养性贫血
造血系统疾病
11.10.2020
21
造血系统疾病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
概念: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而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 致的贫血,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是 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临床特点: (1)多发生在6月至2岁的婴幼儿。 (2)具小细胞低色素性。 (3)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4)铁剂治疗有效。
11.10.2020
22
NIDA 铁的代谢
一、铁的代谢
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者。
血红蛋白低限值(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6月~6岁 110g/L
6岁~14岁 120g/L
注: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
我国暂定6月以下的血红蛋白的低限值为:
新生儿
145g/L
1~4月
90g/L
4~6月
100g/L
11.10.2020
13
一、贫血程度分类
15
三、病因学分类
(一)RBC、Hb 生成障碍
造血系统疾病贫血分类
造血物质不足 (营养性的) 造血功能障碍 (骨髓抑制)
RBC内在异常
(二)RBC破坏
增加(溶血) RBC外在异常
急性失血
(三)失血性
慢性失血
11.10.2020
16
小儿贫血概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与病因、贫血发生速度、贫血的程度等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