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路定理本章内容:1.叠加定理 替代定理 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3.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 对偶定理本章重点: 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 本章难点: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的应用§4-1 叠加定理一、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作用时,则任一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其它电源不起作用),在该处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叠加(代数和)。
即: Λ++=)2()1(u u u Λ++=)2()1(i i i(a) (b) (c)二、叠加定理求解电路的步骤 分析(如图a)对(a )图,由KCL 、KVL 得由上式解得:可见i 2、u 1分别是i s 、u s 的线性组合,写成:式中:对应图(b )(c)可见电路中的i 2(1)、u 1(1)和i 2(2)、u 1(2)分别是激励(电流源和电压源)单独作用产生的响应.电压源单独作用,电流源为0相当于开路,如图b 所示。
设产生的电流、电压为i 2(1)、u 1(1),则i 2(1)=21R R u S + u 1(1)=S u R R R 211+ 得到的式子与前面一致。
电流源单独作用,电压源为0相当于短路,如图c 所示。
设产生的电流、电压为i 2(2)、u 1(2)则 i 2(2)=S i R R R 211+ u 1(2)=S i R R RR 2121+ 得到的式子与前面一致。
以上分析对多个电源的电路也适用。
*总结步骤:❖ 将电路分解成电源单独作用❖求分解后电路的响应❖将各响应叠加*应用叠加定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2.叠加时,注意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求代数和。
分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原电路相同取“+”号;分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原电路相反取“-”号3.在叠加的各个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源为0,电压源为0,看成短路;电流源为0,看成开路。
4.功率不能叠加。
(因功率与电流或电压的平方成正比,非线性)5.受控源保留在电路中。
*举例例4-1如图所示,求U和I 电阻电流及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a) (b) (c)解:电压源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b所示,产生的电流、电压为电流源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c所示U(2)=-4⨯124 )2 6363 (26363⨯+++⨯++⨯=-24VI(2)=124)26363(4)633(⨯+++⨯+=2A原电路的电流、电压为U=U1(1)+U1(2)=-4VI=I2(1)+I2(2)=17A例:4-2电路如图,求u3(a) (b) (C) 解:此电路含有受控源,在分析时保留在电路中10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b)4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c)所以,原电路的电压为:例4-3 在例4-2图a(下图a)中串入6v 的电压源,求u 3(a ) (b) (c) (d) 解:由4-3计算知:c 图中u 3(1)=19.6v 由c 图知:i 1(2)= i 2(2)=466+-=-0.6Au 3(2)=-10 i 1(2)+6 i 1(2)=9.6A原电路电压 u 3= u 3(1)+ u 3(2)=29.2A 三、 齐性定理及梯形电路1.齐性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的激励(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 倍时,相应(电压和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 倍。
当电路只有一个激励时,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若上题(d )中电压源从6V 上升到8V ,则响应s u '为6:8=29.2:s u '可求s u '2.应用:用齐性定理分析梯形电路采用倒退法,即在梯形的最远端设一个电流或电压,在推至激励。
例4-4 求梯形电路的支路电流。
解:设最末一条支路的电流5i'=1A则在假设条件下,各支路的电流电压分别为:已知给定电压为uS =120V 增加的倍数K=uS/su'=120/33.02=3.63,故各支路的电流、电压同时增加K倍,有§4-2 替代定理一、替代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若第k条支路的电压uk 和电流ik为已知,那么此支路可以用一个电压等于uk 的电压源us或一个电流等于ik的电流源is替代,替代后电路中全部电压和电流均将保持原值。
(第k条支路可以是电阻、电压源支路、电流源支路,受控源支路不能替代)即下面a图可以用b图或c图替代。
解释:1. 对于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如果已知它的端电压,则可以把这条支路拿掉,用一个电压源替代,这个电压源的电压的量值和极性应和原支路的端电压相同。
这样替代不会影响电路中其它部分的电流和电压。
2. 对于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如果已知它的电流,则可以把这条支路拿掉,用一个电流源替代,这个电流源的电流的量值和方向应和原支路的电流相同。
这样替代不会影响电路中其它部分的电流和电压。
二、证明: (自学)如下图a 所示。
应用结点电压法可求出u 3=8V ,i 3=1A , 44620)418161(3+=++u u 3=8V u 3=4 i 3+4 i 3=1Ai 2=8/8=1Au 3=-6i 1+20i 1=2A若把第三条支路拿掉用电压源u S =u 3=8V 或用电流源i s =i 3=1A 来替代;其电路如图b 、c 所示。
i 2=8/8=1A ,i 1=2A ,可见其它支路的电流电压不变。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等效发电机定理) 第二章第7节学习了不含源(独立电源)的一端口网络(二端网络),其等效电路为一个等效电阻。
那么一个含源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如何呢?这就是戴维宁定理要学习的内容。
一、二端网络及其等效电路(复习)1.二端网络(一端口网络):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互连的一组元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当这个整体只有两个端钮用以与外部电路相连时,则不管它的内部结构如何,称它为二端网络。
用方块来表示。
2.特点:流入端口的电流等于流出端口的电流。
故也称一端口网络。
3.分类:有源网络、无源网络)。
1)线性无源网络的等效电路是一个线性电阻(等效电阻、输入电阻R0(电阻的串并联)2)线性有源网络的等效电路是一个等效电源支路。
可以用电压源串联电阻支路来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并联电阻支路来表示。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二、戴维南定理1.定理:一个含源(含有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电阻等于把该一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一端口的开路电压(uOC)。
入电阻(Req为含源一端口。
1-1‘的等效电路为b,其等效电阻和开路*图示如下a,设NS电压可由c、d求出。
(a) (b) (c) (d)2. 证明:设N S 含源一端口,端口的电流为i ,外电路的电阻为R O ,如图a ,由于R O 中的电流为已知,可用电流源i s =i 来替代R O 支路,如图b(a ) (b) (c) (d) (e)对图b 求端口电压u ,应用叠加定理得到图c 、d ,则有u=u (1)+u (2)=u oc + R eq i 这一方程对应的等效电路为图e 。
故定理成立。
左面的电路称为戴维宁等效电路。
应用戴维宁定理关键在于求出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 3. 求输入电阻(有三种求法)1) 当网络中不含有受控源时,设网络内所有电源为零时,求等效电阻。
2) 当网络中含有受控源时,设网络内所有独立电源为零时,在端口外加一个电压u s ,计算端口的电流i ,则R eq =iu s3) 试验的方法,测出或计算出端口的开路电压u OC 和短路电流i SCR eq =SCOCi u三、诺顿定理1. 定理:一个含有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电流源和电导并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流源的电流等于一端口的短路电流(i sC );电导等于把该一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G eq ) 2. 证明:由一端口图(a )应用戴维宁定理得到图(b),再应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得到图(c),其左部分称为诺顿等效电路(a ) (b) (c))2()1(i i i +==u G i eq sc - 其等效电路如图(c )戴维宁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统称等效发电机电路,相应的定理称为等效发电机定理。
四、举例1.例4-5已知如图a 中每个电阻和电压源的数值,求电阻R 3的电流(a ) (b) (c)(d) (e) (f) 解:电路的左边如图b ,可求出等效电路cR=R 1//R 2 u s =-R 1i+u s1电路的右边如图d ,求出R cd ,可等效成c 。
由最后的等效电路f 可求电流i 3。
2.例4-7求下图a 的一端口的等效发电机解:由电路知,求短路电流方便。
R eq =2014012011++=8Ω故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
3. 例4-8如下图a 所示,含有受控源i c =0.75i 1,求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a ) (b) (c) (d) 解:对(a )图,求出i 1、i 2就可以求出开路电压,由KCL 得i 2=i 1+i c =1.75i 1 由KVL 得5310⨯⨯i 1+202310i ⨯=40解上面两个方程得:i 1=10mA u oc =20⨯103⨯i 2=35V对图(b),求短路电流端口短路,i 2=0 i 1=40/5=8A i sc = i 1+i c =1.75 i 1=14 mA等效电阻为R eq = u oc / i sc =2.5k Ω 故得到等效电路(b )(d)*说明:通常两个等效电路同时存在,但对含受控源电路,等效电阻可能为0,∞或负电阻,若为R eq =0,等效成一个电压源,诺顿等效电路不存在;若R eq =∞,等效成一个电流源,戴维宁等效电路不存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等效电路不同时存在。
当仅对电路中某个元件分析时应用该定理非常方便。
(适用于单一元件的分析) 五、最大功率传输、匹配的概念电阻R 吸收的功率为:p=i 2R=22)(R R Ru eq oc + 用数学的手段求功率的极值dRdp =0 dR dp =422)(])()(2[R R R R R R R u eq eq eq oc ++-+=O 当R=R eq 时R 获得最大功率,这时,负载电阻与一端口的输入电阻匹配最大功率 p max =eqocR u 42例4-9,求电路外接可调电阻等于多少时,从电路获得的功率最大。
(a) (b)解:由戴维宁定理化简a 电路,得到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b开路电压u oc =-32052052052010⨯+⨯+⨯+=4V等效电阻R eq =16+520520+⨯=20k Ω可求得R=R eq =20k Ω时R 获得最大功率,p max =eqocR u 42=0.2W结论:对于下图示的含源一端口网络,外加负载电阻的大小可以变动,当满足负载电阻等于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R=R eq )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p max =eqocR u 42),称负载电阻与一端口的输入电阻匹配(负载与电源内阻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