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剪辑

第三章 剪辑




蒙太奇同一切其他电影感染力因素一样,也是 电影作品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蒙太奇的基本目的和任务:连贯地、有条理地 叙述主题、情节、动作、行为,叙述一段戏内部 和整个电影故事内部运动的任务。 我们的影片所担负的不仅仅是逻辑连贯的叙述, 而恰恰是最大限度富于感情的充满感情的叙述。 蒙太奇正是解决这一任务的强有力手段。 ——《蒙太奇在1938》


爱森斯坦:“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 在一起,它就必然联想成新的观念。”
(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米哈伊洛维奇· 爱森斯 坦在剪辑理论上最大 的创建就是理性蒙太 奇理论。 《战舰波将金号》 是电影经典作品,爱 森斯坦称它是“引人 入胜的蒙太奇”的胜 利。
爱森斯坦 (1898-1948)


《月球旅行记》根据凡尔 纳的科幻小说改编。影片 描写一群天文学家飞赴月 球探险的曲折经历,全片 由30个场景组成,共16分 钟。 影片包容了科幻片的诸 多元素:精巧别致的特技、 悠悠漫长的空间旅行、海 底的奇花异草、外星的火 山洞穴、利己的科学家和 迷人的姑娘。
《月球旅行记》最有 意思的片断:宇宙飞船 即将登陆月球时,整个 月球幻化成人的面庞, 运载器不偏不倚地正好 落在“月球脸”的眼角, 只见月球奇痒难熬不断 地挤眉弄眼,此情景令 观众忍俊不禁。 科幻片中掺入喜剧因 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 用。
一、表现连续时空的剪辑——连贯性剪辑

表现连续时空的剪辑是绝大部分影视
作品最基本的镜头组接方法。


在以连贯性叙事为目的的影片中, 连续的时空(时空关系清晰的叙事段 落——时间看起来是连续的,空间看 起来是同一且封闭的)是观众赖以理 解影视作品的基础。 表现连续的时空——即在剪辑时表 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同一封 闭性。
《一个国家的诞生》
格里菲斯通过一组 镜头来表现一个连 续统一的时空。
芙萝拉试图逃离格斯的追逐
戴着头罩的三K党人抓住了格斯
2.闪回的运用



闪回是格里菲斯发明的电影手法。 在舞台戏剧中,要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改变 时间顺序,表现已经过去了的一段故事情 节,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通过闪回镜头就 可以轻松地做到,因此闪回也体现了剪辑 在时间调度上的自由行。 闪回可以实现交代过去、解释现在的目的。
1896年,梅里爱在拍摄一辆行驶在路上的公 共马车时,摄影机发生故障停机,胶片被机器 卡住,修好后他又继续拍摄,这时运灵柩的马 车刚好来到了原来公共马车所在的位置,结果 胶片洗印出来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 果:正在行走的马车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 是一辆灵车。 停机再拍事实上就是最初意义上的剪辑,电 影的构成手段从此开始变得复杂。



符拉基米诺维奇· 库里肖夫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 人之一 对格里菲斯的影片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率先提出了 蒙太奇理论,其研究成果 为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提出电影艺术的特性就是 蒙太奇。
库里肖夫 (1899—1970)
蒙太奇的由来
当电影既可连续拍摄,又可中断连 续性时,选择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把现实生活中的连续事件有意地中 断,通过接入一系列的非连续镜头,重 新建构对一个连续事件的艺术再现,使 现实的连续时空被改造为电影的相对时 空——这正是电影的本性所在。
(二)爱德温· 鲍特的探索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流畅而
自由地在不同的地点来回切换,这是电影表现 手段的一大突破。

《火车大劫案》——故事通过两条线索( 强盗抢劫/报务室的呼叫)展开,实现对 时间的自由支配;——展示了一种在电影 形式中经常使用的有效方法来构成作品 ,即省略不重要的东西。
三、格里菲斯和剪辑手法的基本成型

①一个男人从左向右入画 ; ②一个女人从右向左入画 ; ③两个人相遇,互相握手,男人用手指向 画外 ; ④一座白色建筑物; ⑤二人走上楼梯。

库里肖夫对剪辑作用的归纳: 创造全新时空 和 创造全新含义 剪辑的意义在于不同的组接方法会给镜 头带来原来所没有的意义,并且创作出 一个全新的时空关系。

“停机再拍”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了一个全新 的电影时间——电影不是实时的,而是经过加工的 电影的时间。它能天衣无缝地做到“挥之即隐,呼 之即现”,梅里爱以此把魔术师的特长在银幕上发 挥到极致,让观众在惊叹声中欣赏“来无踪,去无 影”的无穷变化。

梅里爱拍摄了《贵妇人 的失踪》、《小舞女》、 《海底两万里》、《月 球旅行记》等一批魔幻 片和科幻片。
【例】《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结尾

电影史上 著名的“最 后一分钟营 救”经典场 面
4.加速剪辑的运用
加速剪辑 是对镜头的长度和变化的 调度。 加速剪辑速度,可以制造紧张加剧的 气氛。


【例】《党同伐异》(1916)
《党同伐异》(1916)
电影故事的层面使 用了平行蒙太奇,具有 同一主题但发生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的4个故 事被切割,然后进行了 平行的剪辑,交错地叙 述了这4个情节、人物都 不相干的故事。 影片中还使用了隐喻 蒙太奇、对比蒙太奇、 镜内蒙太奇等。


“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 之和,而是二数之积。……因为对列的 结果在质上永远有别于每一单独的成 分。” “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 它们就必然联结成新的观念,也就是由 对列中产生出一种新的性质来”。 ——《蒙太奇在1938》
爱森斯坦理论与库里肖夫理论的区别


库里肖夫理论中,镜头组接产 生的新的含义是为叙事服务的, 产生的是叙事上的含义,而情 感的产生则在叙事之后。 爱森斯坦认为完全不需要依赖 叙事,而可以直接创造情感。

D· 格里菲斯 W· ——视听语言发展历程 中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如何恰如其分地估计格里 菲斯的贡献和影响,是谈论电 影艺术形成时期的主要课题。”
——邵牧君《西方电影概论》
“格里菲斯的贡献即在于奠定了电影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基础,这也就决定 了他在电影史上的巨匠地位”。
四、前苏联电影学派和剪辑理论的建立

“虽然蒙太奇(Montage)最初只 是剪辑(Editing)的法译,但剪辑 只是指导演把片中各个镜头的冗长、 拖沓之处剪掉,使影片更戏剧化、更 集中、更有效果。蒙太奇后来则意味 着通过剪辑使上下镜头间产生新的关 系、新的意义。”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
(一)库里肖夫效应
乔治· 梅里爱 (1861-1938)
卢米埃尔 与 梅里爱的比较
卢米埃尔 致力于生活实景的拍摄,所表现 的生活是写实的、纪录性的,可 称之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 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可 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梅里爱
对于视听语言的发展而言,他们之间存在着承 前启后的历史关联,从单一的真实记录到缤纷的 虚拟创造,从科学开发到叙述事件,视觉语言通 过各种表现形式而得到丰富和发展。
《十月》

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周年,爱森斯坦接受了 拍摄影片《十月》的委托。


在这部影片中,他使用了 理性蒙太奇的原则。 不仅再现了1917年 2~10 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并 且揭示了这些事件的含义。
【总结】

通过对剪辑理论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 看到剪辑手法的创造和作用经历这样几个 发展阶段:创造新的时间和空间(场景)、 创造富有感情(戏剧性)的场景和直接作 用于感情。如果仅从画面的角度考虑剪辑 的话,至此,电影剪辑的基本样式已经基 本呈现出来了。
——邵牧君
1.格里菲斯和鲍特影片的区别



鲍特: 镜头切换是因为要转换场景,一个镜头就 相当于传统戏剧中的一幕,一场戏 = 一个 镜头; 格里菲斯: 通过剪辑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一场 戏往往通过一组镜头表现,镜头切换频繁自 由,景别、角度等不断改变,但依然为观众 保持了连续时间和同一空间的幻觉。
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以固定视点的单镜头为 语言形态,表现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电影 因此也成为了“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真实记录户外生活场景,给观众一种观看世 界的新奇感,为电影艺术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传统。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几种电影摄影机
二、剪辑手法“停机再拍”技术的发明 乔治·梅里爱(1861-1938)

在电影诞生的初期,影片的拍摄,就 是架起摄影机对准要拍摄对象连续进行 拍摄而已,只有当胶片不够或是拍摄背 景需要变化时,才停下摄影机而将要拍 摄的内容分成若干段落,然后再把它们 连接起来放映。 因此,这一时期对电影胶片的组接 只是个技术问题,它对电影所表现的内 容的影响并不被人门所重视。
【例】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早期影片
第 三 章


【本章主要内容】
一、剪辑诞生的历史 二、剪辑的基本原则 三、声音与影片的剪辑
第一节 剪辑诞生的历史

一、早期电影没有剪辑
二、剪辑手法的意外发现和非自觉运用 三、格里菲斯和剪辑手法的基本成型 四、前苏联电影学派和剪辑理论的建立 和发展
一、早期的电影没有剪辑

【 建立两个概念 】(p126)

1.剪辑首先是关乎时空的,剪辑赋予了 影视作品在时空上的自由; 2.剪辑是为了戏剧性服务的,应当服务 于表情的目的。
当剪辑具备了叙事(创造时空)和表情(渲染 戏剧性)的双重作用时,电影也就真正成为了 艺术。


【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次剪辑,都应该服务于 表情的目的,否则即便剪辑在技 术上无可挑剔,但也会被认为是 毫无意义的。
3.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

平行剪辑技巧是格里菲斯首创的一种
剪辑技巧,即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 的情节交替出现,营造悬念和紧张气氛。 【例】《孤独的别墅》( 1909) 【例】《隆台儿的服务员》( 19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