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第十届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策划书主办方:城环学院科协2015.11-2016.11.目录目录................................................................................ - 1 -一、活动背景 ................................................................ - 2 -二、活动主题 ................................................................ - 2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 2 -四、参赛时间地点及对象 ................................................ - 3 -五、参赛作品要求.......................................................... - 3 -六、比赛规则 ................................................................ - 4 -七、人员安排 ................................................................ - 5 -八、前期准备 ................................................................ - 6 -九、活动流程图............................................................. - 8 -十、活动流程 ................................................................ - 9 - 十一、后期工作............................................................ - 20 - 十二、评分细则............................................................ - 20 - 十三、大赛奖励机制 ..................................................... - 21 - 十四、应急预案............................................................ - 21 - 十五、经费预算............................................................ - 24 - 十六、注意事项............................................................ - 25 - 十七、可行性分析......................................................... - 26 - 十八、亮点分析............................................................ - 27 - 十九、附录.................................................................. - 28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进入了发展转型期,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瓶颈期,GDP增长速率有所下降;而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都需要强而有力的政策作为后盾和科技创新进行刺激。
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誓言也将箭头直指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作为知识与文化代名词的大学生理应挑起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重担。
而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却普遍缺乏将创造力展示、实现的综合能力,需要一次科学严谨而正式的活动的磨砺。
二、活动主题科创新风,助力减排三、活动目的及意义1.此次院赛旨在让学生熟悉科技创新比赛的流程,为大型比赛预热:大学四年乃至研究生时期有非常多的科研竞赛,其形式和强度都是新生从未接触过的。
而通过这次比赛,他们能积累比赛经验,更好地面对将来的更高平台的比赛。
2.通过本次比赛,增强学生的“减排”意识:选手亲历减排的构思、实施过程,从中也对减排、环保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能体会到减排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减排意识、环保意识。
3.培养参赛选手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次大赛要求选手经历发现灵感、构思设计、讨论细化、实施的完整过程,能极锻炼选手缜密的思维能力、信息的搜集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
4.提高举办单位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本活动对组织比赛的城环科协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拥有团队精神、紧密合作、认真完成任务;在一次次的活动准备、实施中锻炼自己、相互磨合,成为一支有组织有能力的优秀队伍。
5.提高城环学院、城环科协在校的知名度:大赛面向全校所有学院学生,通过高参与面和良好的宣传来让大家了解城环学院的涵和义务,了解城环科协的实力和追求。
6.大赛产生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或创新技术,能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作品的高质量、高创新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许多优秀的项目正来自于此;而参赛作品能够实际应用也是我们追求的的终极目标。
7.给新生提供与研究生、专家、教授交流、学习的机会:本次大赛有导师制、研究生组队制,能够给选手提供绝佳的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除了比赛本身,这些交流机会也将是选手宝贵的财富。
而这些交流也能让专家学者了解到新鲜的思想、也会给他们提供宝贵的灵感。
四、参赛时间地点及对象时间:2015年11月15日至2016年11月5日地点:大学虎溪校区对象:全校学生五、参赛作品要求1.本次大赛以“科创新风,助力减排”为主题分为两个大类:A类:学术类作品A1:调研(需要提交调研报告)A2:论文(需要提交论文)B类:科技创作类作品B1:科技含量较高,专业性较强,制作成本较高作品(需要提交作品分析报告,重点放在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B2:投入较少,关于减排的小发明(需要提交作品设计原理说明、作品分析报告及作品模型)2.作品提交流程:A、B两个大类作品提交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作品提交(关于作品的基本构想)第二阶段:中期作品提交(提交论文、科技制作、调研报告的初稿)第三阶段:最终作品提交(提交作品成品,即调研报告、论文、B1类分析报告,重点放在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B2类设计原理说明、作品分析报告及作品模型)六、比赛规则1.本次大赛需以3-5人团体报名参加,设队长一名,团体成员或队长不得同时为其他团体成员或队长;2.未组队成功的个人可以在填写报名表时说明并请求组委会协调组队;3.报名之后,需紧跟大赛赛程分阶段上交作品,超过截止日期后仍未上交作品的小组视为自动弃权;4.队长不得一人代表全队参加之后的各项活动,至少要3名成员(包括队长)出席;5.参赛队伍可在中途退出比赛;6.参赛队伍的成员不得随意更换,更换需经过组委会的批准。
队长可在团队部更换,仅能更换一次;7.组委会可为团队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源支持;8.提交的作品不得抄袭他人成果,若出现作品雷同或类似,由组委会负责判定是否为抄袭,一经确认,当即取消参赛资格;9.若创意想法雷同,且判定不为抄袭,先提交申请表的队伍有优先权;10.报名截止时间之后上交报名表的参赛队伍报名视作无效。
七、人员安排八、前期准备1.宣传材料准备1)宣传海报制作与打印2)宣传单制作与打印3)宣传展板制作4)宣传视频制作5)报名表打印注:报名表见附录一。
2.宣传活动1)新媒体①容:面向全校推送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相关消息,并告知参赛要求及报名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②地点:微信、易班公众平台③负责人:龚文辉2)通知科协会员①容:科协各部门向其会员宣传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相关消息,并告知参赛要求及报名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②负责人:龚文辉3)QQ群①容:发送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相关消息,并告知参赛要求及报名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②地点:相关QQ群③负责人:龚文辉4)视频①容:联系宿管阿姨,播放宣传介绍视频。
②地点:一楼大厅有大屏幕的舍区③负责人:嘉怡5)海报展板①容:粘贴城环科技风宣传海报;设立宣传展板。
②地点:舍区公告栏、一食堂二食堂广场③负责人:嘉怡6)宣传棚①容:发放宣传单;向前来咨询的人讲解城环科技风相关容;提供报名表。
②地点:一食堂东广场③负责人:一鸣注:为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性,所有宣传不得透露此次赛题相关容。
3.创建报名群1)容:邀请对参赛感兴趣的人加入QQ群进行有关比赛的讨论;发布比赛相关消息。
2)负责人:鹏4.时间安排注: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九、活动流程图十、活动流程1、开题报告大会1)时间:11月15日下午2点至5点2)地点:D11373)大会进程:注:报名表见附录一;参赛手册见附录七。
4)人员安排:注: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2、作品培训会1)时间:11月16日下午2点至5点2)地点:D11373)大会进程:4)人员安排:注: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3、报名截止1)时间:网上11月23日24:00前,纸质11月23日18:30前2)地点:D1125(纸质报名表的统一收集)3)流程:注:①特殊情况(如:报名表填写不规)延期处理,详见应急预案;②报名统计表见附录三。
4)人员安排注: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4、初期作品评审、分类1)时间:12月16日中午12点至26日中午12点2)地点:网上3)评审形式:注:课题初期报告书格式见附录四。
4) 人员安排注:① 主办方指定:1670977531qq.; ② 作品分类标准见附录; ③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5、 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会暨学术沙龙1) 时间:1月15日下午2点至5点 2) 地点:D1137 3) 大会进程:4)人员安排注: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6、中期作品评审①时间:3月1日中午12点至11日②地点:网上③评审形式:注:①主办方指定:1670977531qq.;②课题初期报告书格式见附录四。
4)人员安排注: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7、研究生本科生组队1)时间:网上3月31日24:00前,纸质3月31日18:30前2)地点:D1125(纸质报名表的统一收集)3)流程:注: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