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中教学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中教学艺术论文

浅析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

只要教师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和方式,用心去品评学生的语言,一定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一定法。

笔者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如今,在二期课改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提倡研究性的学习,这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便成了重中之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艺术,以更好的教学方式把知识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教材不仅是“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我们要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好教材。

当然,教学不能只是课程教材的传递,更要重视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冲撞,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技能的训法,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把学到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充分地发挥出来。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
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并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笔者认为,要在语文课堂中做到提问的有效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并不是每篇课文,学生一开始都是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应该深入钻研课文,找出突破口,有意的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心理上得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时,也就是说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如二年级语文《红围裙》一课,一开始就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妈妈高兴的说:“味道好极了,就是没放盐。

”这句话,既然没放盐,怎么味道又会好极了?是不是互相矛盾呢?这一番提问,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急切的去钻研课文寻找答案。

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文章,这样一提问就能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研读起来。

关键在于教学者深入钻研了教材,找到了突破口,把它转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问。

二、教学节奏的张与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


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

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

在教学中,笔者因材施教,当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或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稍稍加快些教学节奏。

反之,教学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枯燥的,要表现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对课文中的重点部分则要“动作慢”,要细细讲解,逐句品味。

如教学《铁人王进喜》时,引导学生通过“铁人”一词来理解课文内容,笔者让学生找出表现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句子,找到后,笔者便一句句地讲讲读读,通过朗读、讲解,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王进喜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不顾个人的安危,奋不顾身的精神,教学这一环节时,运用了“慢节奏”。

但对于文中的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便用“快节奏”,让学生自己读。

教学中有“张”有“弛”,“张”“弛”有度,对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语句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提问艺术有利于课堂训练目标的落实
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课堂训练目标,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在一堂课中,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教学要求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紧扣教学重点提问便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紧扣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四、委婉批评,精当指导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自尊心,焕发他们的心理自信,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

但是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批评表现出漠然的态度。

因此,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正视问题,在激励评价的同时能委婉地指出不同(当然要讲究方式,注意艺术),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笔者听过校内一次公开课有位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很好,谁再读下一段?”我想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

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

希望以后继续努力。

”这种精当的指导评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的朗读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五、巧妙引导,给予启迪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艺术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要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善于思维,乐于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

如笔者班一位学生作文中以水晶来比喻小孩的眼睛,笔者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展示作品时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

”这固然不错,但不
够全面,笔者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的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可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