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采煤工艺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简称为 “综采”,综采之所以先进是因为破、装、运、支、处等主要生产环节 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减少了中间人力参与的环节,提高了劳动效 率。但是在上述各个环节尤其是设备的控制过程中全部需要人员 手动进行控制,这不仅不利于日常的安全生产,而且也与国家目前 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加综采 工作面自动控制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综采工作面电气自动化 的应用使采煤过程更加人性化,工作面各种装备的远程监控及诊 断系统能够实现:顺槽胶带机、转载机、破碎机、工作溜以及液压支 架和采煤机的远程监测及控制,同时实现采煤机能根据煤层的变 化实现自动割煤、自动调节速度,检验并完善支架液压系统压力和
Probe into Vector Potential in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EN Ling・ling,SHI Jian-xin
ABSTRACT:Electromagnetic AB effect,which is physics.The understanding of
In(双速电机)
转载的油缸发出一个回收600胁的指令。
(3)1513021巷的胶带输送机闭锁后。必须能同时停止其向 里的所有机电设备(一键闭锁)。第一,单台支架控制器电控单动 作、邻架操作,实现电液换向阀组手动按钮本架操作。第二,单台
PCMl60
400Umin.1 140V
315 L/rain。6.3 MPa,1
3.3.7
3.3.1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 综合自动系统能调用各个组合开关的运行参数、整定参数、 故障参数;并能对供电系统实现远距离控制,具有与工作面设备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的联网功能。 3.3.2采煤机控制系统 采煤机控制系统能与支架的电液控系统配合实现自动跟机 移架,完成系统所需参数的调用等。该系统直接与液压控制系统 相连,并进行数据通信。采煤机的数据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上传至 设备列车(地面),在设备列车中(地面)能调用采煤机的运行和 故障参数。该系统还需具备对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的负荷量的连 续监测,随时监视其工作状况,在发生超负荷时,可放慢采煤机 的牵引速度,减少煤量,实现连续工作。同时应具有与工作面设 备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联网接口。 3.3.3泵站控制系统 检测乳化液泵和喷雾泵出口的压力、流量;控制乳化液的液 箱液位、油箱油位、乳化液浓度;自动补充乳化液或清水;实现乳 化液浓度的自动配比;检测乳化液泵和喷雾泵的运行参数。以上 所有参数上传至中央控制器,并在中央控制器上进行动态模拟 显示;泵站必须配备所需的全部传感器,传感器及被控设备必须 符合要求,并具有与中央控制器联网的通信接口。泵站有自己的 控制系统,通过预留控制器和接口箱,实现与泵站自动控制系统 的通信及对泵站电机启停控制。乳化液泵和喷雾泵可实现远控 自动和就地手动启停。 3.3.4液压支架控制系统 控制方式:前柱、后柱、拉架、升架、降架等5个动作。 自动控制时要求的正常作业程序为(下述程序以支架处于 正常位置,即拉架、顶溜后升至正常状态): (1)主控机发出指令—后柱降150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electromagnetic AB effect and vector potential in electromagnetic field.
KEY WORDS:AB effect;vector potential in electromagnetic field;gauge invafiance
到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结合原煤 的发育条件配套好相应的机械设备。另一方面更需要选择合适 且较为先进的采煤工艺,从而达到矿井高产高效的目的。煤矿属 高危行业,随着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在 煤矿井上下的应用日益增多。因此提高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可 靠程度和自动化控制程度,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在井下现场的 作业时间.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2泵l箱
V
140
2泵l箱
l l 2 2
8 9 10 ll
l 600 kVA,6 kV/1.14 kV 630 kVA/6 kVll.14 kV
支架降—移—升自动顺序控制。第三,成组自动控制应包括:推 溜、降—移—升、自动移架喷雾。第四,能在工作面就地操作及远
程操作。第五,能在工作面实现本架闭锁和工作面急停功能。第
MPa—插入询问是否开始操作下一个支架?循环上述步骤。 (2)主控机在发出机头端头架开始推溜指令时,要同时给拉
设备名称 采煤机,台
型号和规格
MG250/600—AWD2
ZY8800,16/30D SGZ7昏l,400 SZZ一830/250 33
数量
l 122 l 1 l
液压支架倮
刮板逛输机,台 转载机,台 破碎机,台 乳化液泵站/台 喷雾泵站/台 移动变电站/台 移动变电站/台 组合开关,台 皮带机,部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1005--6033(201I)29--0195--03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
201
1年第2l卷第29期 收祷日期:2011-09-09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q应用
尹卫兵,都勤勤
(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山西晋城,048000)
自动控制中各子系统的控制功能要求
3.3.5综采工作面三机通信控制系统 能完成对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等的开停及闭锁控制, 完成设备的急停闭锁,完成工作面刮板机电机及减速器的工况监 视及控制,完成启停预告、故障报警等,完成工作面沿线的通话。 3.3.6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的监测功能 (1)采煤机、刮板运输机等生产设备工况的监测及告警。 (2)通过对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负荷量的连续监测。 随时监视其工作状况,在发生超负荷时(如:当刮板运输机发生 超负荷时)可放慢采煤机的牵引速度,减少煤量,实现连续工作。 (3)采煤机在工作面的位置监测。通过对采煤机在工作面位置 的连续监测,可随时掌握工作面的生产状况,以便合理调度生产。 (4)乳化液泵站的工况监测。乳化液的供给质量对支护质量 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极大,系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液量、压力 及乳化液浓度的情况。 (5)工作面生产工艺过程监测。通过对以上各项监测结果的 分析和数据整理,可以确定整个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过程,并以形 象直观的显示方式在专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以便对生产过程 进行及时调度和管理。
2新阳煤业1号煤层地质概况与围岩特性
2.1
1号煤层地质概况与围岩特性 l号煤层上部有一层0.09 m的伪顶,直接顶为5.13 m的灰
国内矿井采准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现状
1956年我国开始使用锚杆支护技术,如今已走过了50余
色砂质页岩含云母及方解石;底板为5.58 rn厚的灰色泥岩,含方 解石脉,顶部有砂质泥岩(2号煤层直接顶)。煤层平均厚度1.2 m。煤岩层走向南部近东西向,倾向南,北部倾向东.走向近南北 向。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充水含水层为1号煤层 上部的K8砂岩含水层,为层间裂隙水,水量微弱,对掘进工作影 响不大;下伏含水层为K4灰岩含水层,为裂隙溶洞水,水量丰 富,但距2号煤层底板较远(约40 m),在无构造导通的情况下。
各受力点的状态,自动调节支架推移输送机的拉移等。
3综采工作面设备的选型和自动控制系统及程序设计
3.1程序设计 (1)主集控系统。 (2)胶带输送机子系统。 (3)乳化液泵(喷雾泵)站子系统。 (4)监测监控系统。 (5)12组合开关启动设备子系统。 (6)工作面三机(转载机、破碎机、刮板运输机)子系统。 (7)采煤机系统。 (8)视频监测及跟机控制系统。 (9)支架作业系统。 3.2各系统通信功能要求 (1)主控系统对各子系统进行检测、控制、显示、报警等功能。 (2)采煤机控制系统与液压支架控制系统之间进行通信。采 煤机控制系统和液压支架控制系统2个子系统的全部数据经液 压支架控制系统通过光缆汇报给监控系统,实现设备列车(地 面)对采煤机和液压支架联动控制的远程操作。 (3)液压支架控制系统同中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液压支架 控制系统与控制器之间通过协议连接。支架控制系统将采煤机 位置及支架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数据传给中央控制器,通过中 央控制器上传设备列车(地面)。
摘要:论述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意义。分析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技 术的现状。介绍了综采工作面设备的选型和自动控制系统及程序设计。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自动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1
提高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意义
在煤矿原煤的生产过nificant discovery of physics,brings
a
huge impact
to
classical
potential is the key for understanding the microscopic electromagnetic effect.This
195
万方数据
尹卫兵.都勤勤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本刊E-rnail:bjb@sxinfo.net科技论坛
(4腆电系统和主控系统问通信:监控组合开关及移动变电站。
(5)泵站和中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6)泵站子系统控制器带有监控接口与主控进行连接直接通 信。
3.3
六,支架跟随采煤机位置的自动推溜、自动降—移—升、自动移 架喷雾。第七,在支架控制器和主控制计算机上具有对支架控制 系统的故障诊断、显示和报警功能。第八,具有程序的上传和下 载功能。第九,具有与工作面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联网接口。
1
状况和安全条件的改善,而且制约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发展 和工作面单产及效率的提高。 近年随国外先进锚固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引入,我国锚固技 术得到迅速发展,并随着先进生产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提出了 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2],进一步揭示了锚杆支护的实质,扩 大了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是为煤巷和软岩巷道的锚 杆支护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