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新闻的真实性)【圣才出品】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新闻的真实性)【圣才出品】

第三章新闻的真实性
一、概念题
1.新闻本源
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

这是陆定一借用哲学中“本源”一词,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

他把本源和新闻组合成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方面继承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词的本意,另一方面强调新闻报道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构成新闻真实的基础。

2.个体真实
答:个体真实又称事实真实、单一事实真实、具体真实,是指对某个事实所报道的五或六要素(人物、情节、时间、地点、起因和结果)完全符合实际,即发生在某个时空中的人物、情节、数字、细节和事件发展过程同客观事实相符。

某个事件的报道确有其事,报道的事件越具体越能给人以真实感,真实蕴涵在具体事实之中。

3.事概真实
答:事概真实是指真实地概述事况,对事实整体的概貌作出真实的归纳,又称事况真实。

有些新闻使用一定的概述语反映事实的概况,反映得准确就真实,概括得有出入,新闻就要失实。

事概真实的实质是记者的概述与事件的概况一致,对事实整体的概貌作出真实的反映。

新闻反映客观事实,记者可能做到无限近似于对象的轮廓,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概貌,达到主观符合客观事概的情境。

4.事体真实
答:事体真实又称新闻的情节真实、情境真实,是指借助生动的描述再现客观事件的过程,达到确切模拟客观事实情节的图景。

在事体真实这一概念下探讨新闻的真实性,应注意两方面的实际:①如实地反映生活本源的详情——事实的演变是否符合实际;②如实地再现新闻具体情节的语义手段是否准确。

5.合理想象
答:合理想象,即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根据自己的愿望对事实添枝加叶,任意演绎。

合理想象的主要特征是,以主观推想作为细节或人物心理描写的根据,把新闻报道当做文学作品,其实质是记者用主观推想代替对事实的忠实陈述。

此外,合理想象还表现为把美好的愿望当成现实,以希望代替事实,甚至把宣传崇高理想的虚假事件作为服务于伟大目标的手段,对计划中要做的事情报道为已有的事实。

6.事势真实
答:事势真实是指真实地阐释事实的性状,准确揭示事实呈现的利弊或作用,又称做趋向真实。

事实的情势是指事实外显的优劣或其它意象,诸如对新闻事实应有的结果、未来发展以至作用作出真实的陈述,就属于事势真实。

新闻的事势真实主要不是记者裁决是非,而是说明事实的作用、分量和性状,也是一种事实。

7.整体真实
答:整体真实又称总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反映各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事实的真相。

整体真实不再把新闻的个体真实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同时追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

整体真实包括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反映真象与假象的整体真实这几种类型。

8.假事件
答:假事件又称伪事件或制造新闻,在媒体的“注视”下“真实”地发生,报道效果大都真切动人。

它是指专门为自我宣传而人为策划的事件,属于策划者的主观事实,对它的报道是对事先安排的事实的报道。

这种由某些人蓄意设置出来的事件,均按媒体报道和录制的标准而量身订做。

假事件具有蓄意策划、场面演示和眼见为实、实则为虚的特点。

假事件不能离开媒体的报道而独立存在,它是人为策划并邀请媒体报道的事件,否则基本事实根本不会发生。

9.新闻的真理性
答:新闻的真理性是指媒体真实地再现事实,对事实的内在趋势作出准确的呈现,让受众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是非。

新闻真理性的特点包括:①新闻真理性不会自然显露出来,新闻事实的内在趋向并不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②真理具有客观性,包括对客观规律的再现;③新闻的真理性必须通过记者对事实的点评或暗示,让受众体会出事实的发展趋势才能再现得彻底。

二、简答题
1.新闻真实的含义是什么?
答:新闻真实体现为记者的反映与被反映的事实的一致性,是对事实存在的确认,给人们揭示的是事件的实在性,离开客观事实,新闻真实就无从谈起。

它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范畴。

(1)新闻真实虽然经过媒体的“把关”,但它是不依媒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真实是新闻的本性,是新闻本源被感受、被摄录的行踪,因此它首先属于客观范畴。

这主要是指:
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报道的真实,记者的真实认识来源于客观事实。

②新闻的内容是反映客观事实的具体过程,反映的全部东西和客观事实吻合,才会有全面的真实。

③新闻是记者意识活动的产物,但永远受事实第一性的制约。

(2)新闻真实又属主观范畴,因为它是记者正确认识的结果。

①没有记者的采访调查、分析、综合这类主观行为,就无法再现事实的原貌。

②不同记者的认识能力有很大差别,对客观事实真实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

③对同一条新闻,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勾勒出不同的真实画面,这种差异有时不是失实的差异,而是真实的差异,取决于记者观察的方式或选择事实的原则不一样。

④真实是一种认识活动及认识的结果,因而它是主观领域里的概念。

(3)新闻真实的主客观范畴表明,新闻报道包含主客观分离与统一的两种因素。

新闻不仅依赖反映对象而存在,还依赖记者这个认识主体而存在。

记者必须在主客体之间寻求真相的极限,全力倾向事实那一面,才能真实地反映事实。

(4)对新闻的真实性的要求
①新闻中不仅某个具体事实符合实际,而且反映全面事实的真相。

②新闻中的事件、人物、数字、思想观点以及细节都必须准确可靠。

③引文、史料及背景材料同样准确有据,同时要准确地报道全面事实及其相互联系。

2.新闻失实是怎么造成的?怎样杜绝新闻失实?
答:新闻失实是指新闻内容包含主客观分离的因素,部分或全部内容同客观实际不符,包括主观杜撰的失实和采访不周而出现的过错失实。

(1)新闻失实的原因
①怀有某种动机,故意捏造事实,达到歪曲事物的目的,出现此种失实既包括利益集团出于政治需要,进行自我美化、攻击对方,也包括媒体或记者出于私利,被人收买,为其吹嘘。

②非故意制造假新闻而出现的失实。

由于主客观原因,记者丧失亲临事件现场的时机,没有直接目睹或参与事件,只能获取第二手甚至第三手材料,包含较大的失实风险。

有的媒体出于节省经费等原因,不派或少派记者深入现场,大量转载其它媒体上的消息,因缺乏直接新闻来源而造成失实。

③记者采访首先接触的是事实的现象,一些现象同事实的真相并不一致,如果满足于事实的现象就匆忙报道,极可能歪曲事实。

新闻失实还与记者的调查功力或专业水平有关。

现实生活中的真相常常隐藏在现象背后,不进行艰苦细致的求证,就很难把握事实真相。

④记者编写新闻不及时,容易产生遗忘而失实。

有的记者在事件发生几天后或更长时间才采访或编写新闻,采访对象或记者都可能忘记或忽略一些细节。

这种由时间延迟造成的新闻失实在媒体中经常发生。

⑤为追求新闻的意义、夸大事件的思想性,任意拔高事实而导致新闻失实。

为强化新闻的意义而渲染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削弱事实原有的倾向,也容易导致新闻失实。

⑥语言陈述不得体,对事实大加渲染或贬低,也容易导致失实。

新闻通过记者对客观事
实的陈述,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陈述是记者表达认识、报道新闻的基本手段。

记者陈述的语言不准确,破坏反映的准确性,也影响新闻的真实度。

(2)杜绝新闻失实的措施
①树立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责任感
认识假新闻对媒体和社会的危害,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应有的报道理念。

只有从这一理念的层面上认识假新闻对受众的损害,才能将新闻真实性原则内化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在新闻界树立起自觉防假的精神动力。

②建立新闻核实制度
建立一套核实新闻真实的制度,从记者部、编辑人员一直到总编室都设置稿件真实的检查关口,形成一套完善、周密的稿件核实程序。

实践证明,建立制度性的防范机制是杜绝新闻失实的根本保障,主要体现为媒体内部严格执行稿件的把关流程。

一是在稿件形成中的记者把关;二是从稿件送审到稿件公开报道前的把关。

③接受监督与依法治理
编辑部经常开展新闻自律,有错必究,发生新闻失实要公开道歉、公开更正,是防范假新闻的有力措施。

④提高记者的业务素质
深入学习新闻专业知识,了解采访行业的相关要求,刻苦锻炼采访本领,提高业务素质,是掌握新闻真实性规律的重要条件。

3.正确认识新闻个体真实的范畴。

答:个体真实又称事实真实、单一事实真实、具体真实,是指对某个事实所报道的五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