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
教材简析:
《猴子种果树》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这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主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课文情节生动,故事经过的结构相似,但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朗读,表演,由扶到放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本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讲故事。
4、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本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讲故事。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猴子种果树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朋友跟在座的小朋友认识,它呀特别爱吃水果。
谁来跟它打个招呼?(指读)它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更多的水果,于是它决定——种果树。
2.板书:猴子种果树
(1)书空课题
学习生字:种“种”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我们在识字3里就知道,“禾木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庄稼、植物),读好这个字。
种还是个多音字呢,我们课题中读哪个音?
(2)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这篇课文词语特别多,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指名读)
这些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果树,你还知道哪些果树?
齐读第一竖行词语
2.这些果树它们结果的时间都不一样,农民伯伯总结下来很多经验。
(1)我们来看看第一条经验,
(出示:梨五杏四),读
(2)再看第二条经验,
(出示:杏四桃三)读。
(3)再往下看,(出示:桃三樱二)读。
懂吗?齐读。
这些就是农民伯伯种树的经验,叫——(农谚)齐读,再读。
农谚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还有一条农谚我们来看看,(出示:樱桃好吃树难栽。
)读,齐读。
懂吗?怎么说这句话的意思呢?栽:就是栽活、种活。
再读
3.出示词语:乌鸦喜鹊杜鹃
指读。
这一竖行都是什么?齐读
你喜欢乌鸦吗?(师补充:乌鸦是世界上最孝顺的鸟,但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它。
)4.每种鸟的叫声都不一样,乌鸦的叫声——哇哇,喜鹊的叫声——喳喳,杜鹃的叫声——咕咕。
齐读
5、下面我们竖着一列一列地读。
6.我们再把这些词语横过来读,一行一行地读,齐读。
横着读,这些词语要记得住,现在我们一边读一边记,看哪个小朋友能记得住。
再读。
三、听故事、讲故事
1、这篇课文是一个故事,故事是用来“讲”的(板书“讲”)
首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猴子种果树。
2.(出示第一小节)下面自己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猴子种了梨树后,它天天就干两件事,第一件是——(浇水),第二件叫——(施肥)。
范写“浇”。
谁能帮它换一个偏旁。
范写“肥”,“肥”是什么偏旁?(“月”,演示古字写法,像一块挂着的排骨肉,以后看到“月”字旁,就知道和肉有关系。
)
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一起看着大屏幕讲一讲。
3.下面听老师讲故事,听着听着,你们也会讲故事,信不信?咱们来试一试。
(师讲故事。
)
这回猴子又做了两件事——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范写“拔”和“改”。
4.这段故事会讲了吗?(要想把故事讲好,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要讲得有声有色)
乌鸦的语言应当怎样读?指读。
指导“猴哥猴哥”读得紧凑,读出乌鸦的着急。
“猴子一想”,心里想的话怎样读?指读。
自己练习一遍。
5、这段故事都会讲了吗?会讲得小朋友举手。
咱们二(4)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第一关:(出示填空)正当____成活的时候,一只__“__”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___呢?有句农谚,‘____’。
___要等__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猴子一想:“对呀,__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于是就拔掉___,改种___。
(厉害)
第二关:正当_____的时候,一只____地对猴子说:“_______________”
猴子一想:“____________”于是就____________。
(特别厉害=高手)
第三关:上台讲故事(高手中的高手)
6.这都难不倒你们,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
下面还有两段故事,内容呢大家都知道的,猴子呢拔掉了杏树改种了桃树,然后又拔掉了桃树改种了樱桃树。
这两段故事老师不讲了,你们讲,谁敢来挑战?需不需要自己先试一试?
(出示填空)一段一段说。
两段一起说。
说得这么好,高手中的高手,你想不想成为高手高手高高手?那我告诉你,只要你能教会其他小朋友讲故事,那你就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了。
把你讲故事的秘诀跟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师小结:下面两段故事,基本只要把鸟的名字、鸟的叫声、果树的名称,还有农谚换一换,就可以讲了。
)
这位小朋友教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赶紧自己练一练,这次让老师看到你们讲故事的表情。
(这几段故事语言结构相似,只要更换一下鸟的名字、叫声,果树的名字还有农谚就可以讲了。
)
7.现在谁来讲一讲故事的结尾。
8、故事都讲得这么好,那这个肯定难不倒大家。
(出示填空)猴子种果树时,先种(),听了()的话,改种(),接着听了()的话,改种(),然后又听了()的话,改种(),最后()。
9.是啊,樱桃好吃树难栽,猴子一连几年都没有种成果树,它的心情怎么样?指名说。
那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果树?(板书“主见”)
10.(出示填空)因为猴子___________,所以他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小结:别人正确的话要听,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小朋友们,故事不仅要用来讲,还可以用来编、用来演,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编一编、演一演这个故事,好不好?
四、实践作业
1、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2、课后,五人为一组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小组演得最棒。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
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
它的简单,一是课文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也是差不多。
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没有多少嚼头的词语。
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看就明白。
课堂伊始,我就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有意识地将词语分了类:果树和鸟的名字、鸟的叫声以及农谚。
因为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三个象声词“哇哇、喳喳、咕咕”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四种果树:“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只要把这三种词语的相关内容掌握了,在理解课文、讲故事上几乎就没有问题了。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和其他,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换言之,即是主要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
我设计的这一环节主要还是为了后来的讲故事做铺垫。
文章的第二、三节是写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结构与第四、五节、第六、七节相似,只要指导他们会学了这两节,就为自主学好下文打好基础。
因此,在教学这两节时,我以扶为主,指导学好这两节,讲好第一段故事。
接着我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第四、五和第六、七节,并讲好这两段故事。
然而真正的课堂还是与我的预想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这次我设想的是课前预习导学单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这次并没能将课前预习导学单发给
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以致于学生对文本的内容陌生、对文本的语言结构陌生,最后导致本课时中最重要的讲故事环节未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通过这一堂实践课,使我认识到了自己有许多的不足,工作中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