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提出的“以风定产”等煤矿瓦斯治理措施,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安监总煤字[2004]2544号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各煤矿每年要进行一次通风能力核定工作,并根据核定的通风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为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依据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件有关规定,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一、核定的目的及指导思想1、坚持以风定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设计方案及《安全专篇》等确定矿井原煤生产规模。
2、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现象和超负荷运转。
3、优化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改善井下空气及气候条件,预防事故发生。
二、核定依据1、安监总煤字(2005)42号文件关于《煤矿通风能力核定(试行)》2、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定(2005)129号文件“关于开展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工作”。
3、矿井通风系统图及测风记录等相关资料。
4、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
5、贵州省能源局黔能源发(2010)40号文件“关于对遵义市煤炭局《关于请求对<习水县XX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进行审批的报告》的批复”。
6、《20123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22226运输巷掘进作业规程》、《22226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5东翼大巷掘进作业规程》。
7、其他相关规定。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XX煤矿位于习水县城以西,直距6km,属XX镇和XX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6°08′30″~106°11′00″,北纬28°18′15″~28°19′15″。
省道S302(梨园坝—赤水)从矿区以北通过,距习水县城运距18km,距习水电厂25km,距合江县长江码头里程 120km,距遵义市红花岗区里程250km,交通方便。
二、地形地貌矿区处于云贵高原北端向四川盆地南部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大娄山系和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
区内最高海拔1522.00m(楠木桥),最低海拔1100m(K2岩溶洼地),高差422.00m;为浅切割的低中山风化剥蚀——溶蚀地貌。
区内山高谷深,地层展布蜿蜒起伏,山脉走向由东向西呈波状延伸,山脊走向与沟谷展布并列相间,其北部地势较低而开阔,南部高而陡峻,为浅切割低中山地形,多以圆顶及平顶山峰形成垄岗谷地地貌景观。
三、河流XX矿区处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支流黄金河与临江河的补给区,本区无较大的地表水体,仅见雨源型小溪较发育,绝大部份小溪向北面的木楠坝小溪汇集,流量20~100l/s ,形成伏流渗入地下,向北排泄于黄金河;南东及南面的小溪水与地下水主要向深部岩溶管道汇集,向南排泄,于临江河形成地表迳流,然后注入长江支流赤水河。
四、气候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据习水县气象局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34.4℃,极端最低气温-8.3℃;多年平均降雨量1137.8mm,日最大降雨量178.8mm,雨季多集中在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5%。
全年多为西风,平均风速1.5m/s。
五、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
六、矿井邻近煤矿及小窑情况XX煤矿各可采煤层均为隐伏煤层,从未开采,仅在XX背斜轴部位出露的龙潭组上部地层中有一老窑,开采C5之上一薄煤层,开采时间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终因煤层太薄而停采,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调查。
在采掘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同时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以保证生产安全。
七、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1、水源条件经现场调查了解,该矿井范围内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水源有:(1)熊洞泉水熊洞处泉水(地面标高约1145.000)位于副斜井井口西北面,枯季最小流量为0.017m3/s,即1468.80m3/d。
该水源无污染,水质较好,作该矿井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水源需消毒处理。
熊洞处泉水距矿井副斜井井口直线距离约1.0km,距矿井副斜井井口西北面600m3生活、消防调节水池(池底标高1200.000)直线距离约650m。
(2)井下水根据相关专业资料,该矿井井下正常排水量为63m3/h,最大排水量为297m3/h,经混凝沉淀处理消毒后,主要作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水源,不足部分井下生产用水由该矿井生活、消防用水水源(熊洞处泉水)补给。
2、电源XX煤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习水县东皇镇木栏坝村附近,在该矿井东面8公里处有习水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为31.5MVA+10MVA ,习水110kV变电源来自习水电厂的两回110KV线路和桐梓220KV变的一回110KV线路,该变35KV、10KV侧均可提供供电间隔,为该矿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保障。
3、通讯根据习水县通信网的现状,本片区已形成了较完善的通信网,其通信系统均已实现程控化,具备将全片区的行政通信系统纳入公用网的条件。
供行政办公使用的电话可纳入习水县通信支局,通信支局接入电信公共本地网。
八、煤层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根据《XX煤矿2014年矿井瓦斯涌出量测定报告》: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677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721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393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55m3/min。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突出矿井。
2、地温根据勘探地质报告,最高井温在ZK1103为28.4℃,处于微温环境,总体上区内均无地热高温异常。
3、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2013年12月12日提交的《贵州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及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2010年11月25日提交的《贵州省习水县XX 煤矿煤层爆炸性及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报告》结论:C12、C8、C5煤层均无爆炸性。
4、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2013年12月12日提交的《贵州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及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2010年11月25日提交的《贵州省习水县XX 煤矿煤层爆炸性及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报告》,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见下表: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根据以上鉴定结结果:C12煤层自燃发火倾向鉴定为Ⅱ类自然煤层;C8煤层自燃发火倾向鉴定为Ⅰ类易自然煤层;C5煤层自燃发火倾向鉴定为Ⅲ类不易自然煤层。
5、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09年11月提交的《XX煤矿C5、C8、C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及瓦斯赋存参数测定研究报告》,XX煤矿C5、C8煤层为突出煤层.C5煤层在+1140m标高以上,埋深在140m以上区域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C8煤层在+1140m标高以上,埋深在130m以上区域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C12煤层在+1115m标高以上,埋深在135m以上区域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安全检测中心2014年8月30日提交的《习水县东皇镇XX煤矿一采区西翼C12煤层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XX煤矿一采区西翼在鉴定范围+999m标高以上由下述拐点圈定的鉴定区域内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拐点坐标如下:①(X=3133078,Y=35612028)②(X=3132810,Y=35612150)③(X=3133314,Y=35613349)④(X=3133661,Y=35613380)根据2015年矿井采掘布置:20123综采工作面及上覆C5、C8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准备工作面22226工作面C12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上覆C8、C5煤层超过鉴定范围,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九、井田范围、开拓及开采情况1、井田范围根据国土部门划定的开采范围,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坐标依次连线圈定而成。
矿区面积6.2294km2,开采深度为+1300—750m标高。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2、开拓情况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布置在煤层顶板长兴灰岩内,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回风斜井布置在顶板长兴灰岩内。
石门揭穿煤层布置采煤工作面进行回采。
2015年矿井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20123综采工作面、二个煤巷掘进工作面22226运输巷、22226回风巷、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2015东翼大巷。
3、开采情况在矿区范围内,现所采煤层为C12煤层。
2015年采煤工作面为20123综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870m、倾斜长140m。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二章矿井通风核定一、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矿井的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机械通风。
2、通风系统:2015年采掘布置情况:一个回采工作面:20123回采工作面;二个煤巷掘进工作面:2222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和2222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2015东翼大巷。
具体通风线路为:(1)20123回采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副斜井)→运输上山(轨道上山)→111轨道石门→20123运输巷→20123回采工作面→20123回风巷→101回风石门→一区段总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地面。
(2)2222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2015运输石门→局部通风机→2222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142回风道→回风斜井→地面。
(3)2222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副斜井)→轨道上山(运输上山)→三区段车场→局部通风机→2222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132运输石门回风道→回风斜井→地面。
(4)2015东翼大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局部通风机→2015东翼大巷掘进工作面→2015石门回风道→回风斜井→地面。
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矿井走向长3.156km。
走向上划分为二个采区,矿井以一个采区达产,布置2个进风井,即主斜井和副斜井;一个回风井,即回风斜井。
主、副斜井井口位于矿区北部中央,回风斜井位于矿区南部中央。
主、副斜井服务于整个井田,服务时间与矿区服务年限相同。
回风斜井服务于一、三采区,服务时间约19年。
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布置1、主要通风机:在回风斜井井口地面场地安装2台型号为FBCDZ54-6-No18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选用YBFe315L1-6,110kW,380V型矿用防爆电动机。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2、局部通风机(1)在2015东翼大巷安设2台型号为FBD No 6.3/2×30局部通风机,供风地点为2222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2)在井底车场安设2台型号为FBD No 7.1/2×30局部通风机,供风地点为2015东翼大巷掘进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