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下语文 选修二 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二下语文 选修二 文言文知识整理

《察传》一、文常1、《察传》选自《吕氏春秋》,共160篇,是战国时期吕不韦主编的杂家代表作。

二、实词解释加点词(斜体)的意思,如有活用,请写出。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数:多次,屡次。

为:成为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闻而审.,则为.福矣审:审察。

为:成为凡.闻言必熟.论凡:大凡。

熟:深透。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使……正/和/通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使……安定得失之节.节:关键出溉汲...出:出门。

溉汲:打水得一人之使.使:动词,使用子夏之.晋,过.卫之:动词,到,往。

过:经过是非之经.经:界线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缘:循着,顺着。

为:动词,审察。

之:代词,这里指真实情况。

三、虚词解释加点词(斜体)的意思,人之与狗则远矣。

连词,表转折,可就、却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连词,表假设,如果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介词,从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介词,用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介词,引出动作对象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翻译)以:介词,用。

于:介词,在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乃:连词,于是。

于:介词,从。

而:连词,表顺承。

舜以为乐正以为:以……为。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难)连词,表顺承,以致若夔者一而足矣若:介词,像。

者:……的人。

而:连词,表顺承,就。

及其家穿井其:代词,他的,指丁氏。

有闻而传之者曰连词:表顺承。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介词,在。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至于:到了。

而:连词,表顺承。

则:连词,表示顺承。

四、句式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介词结构后置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介词结构后置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介词结构后置然则何以慎宾语前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结构后置《侍坐》一、解释加点(红色斜体)字的意思侍坐:陪长者闲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连词,因为。

乎:相当于“于”,介词,比。

尔:代词,你。

以:动词,认为。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红色/斜体字难译)居:闲居。

不吾知:不知吾,不了解自己。

如:连词,如果。

或:代词,有的人。

则:连词,那么。

以:动词,做,用。

子路率尔而对曰尔:……的样子。

而:连词,表修饰。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句式、翻译)摄:夹,迫近。

乎:介词,相当于“于”。

加:加到……上。

两个“以”:介词,用。

因:动词,接着、继续,类似因循守旧的因。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也:表句间停顿。

为:动词,治理。

比:等到。

方:正道,是非准则。

夫子哂之。

笑。

求,尔何如?(句式)尔:代词,你。

何如:如何,拿……怎么办呢?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

如: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连词,至于。

其,代词,那。

以:连词,表顺承。

俟:等待。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翻译,注意词类活用)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会盟。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

翻译见书。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希:通“稀”,渐弱。

尔:……的样子。

而:连词,表顺承。

撰:才能。

何伤乎?(句式)宾语前置句,伤何乎?担忧什么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字形),咏而归。

莫:通“暮”。

冠者:成年人。

乎:相当于“于”,介词,在。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而:连词,表修饰。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赞成。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以礼治国唯求则非邦也与?(难译,小心)难道冉有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不是……那是,表?)连词,表并列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同样不好翻译:()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够做大事呢?《齐桓晋文之事》(重点难点多,注意看课下注释)一、解释加点(红色斜体)字的意思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动词,述说无以,则王乎?以:同“已”,止。

王,用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词语、句式)而:连词,表顺承。

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没有人能阻挡他。

将以衅钟。

(句式)省略句,将以(之)衅钟。

若无罪而就死地。

若:代词,这样。

而,连词,表转折。

就,奔向。

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以……为:认为……怎么样。

爱:吝啬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词语翻译)异:对……感到奇怪。

之:取独彼恶知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隐:痛惜,哀怜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句式)主谓倒装,应为:百姓之谓我爱也适乎。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词语)是:代词,这。

乃:副词,就是。

君子远庖厨也使……远离。

夫子之谓也。

(翻译)宾语前置句,固定句式,说的就是先生您啊。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代词,这样。

于我心有戚戚焉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有复于王者曰禀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名词,视力。

秋毫:秋天动物生的羽毛,比喻极纤细。

一羽之不举(句式)宾语前置,不举一羽舆薪之不见(句式)宾语前置,不见舆薪百姓之不见保(句式)被动句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形:情形。

何以:以何,宾语前置。

挟太山以超北海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

为长者折枝一说为:向长辈行礼,一说为:为长者折树枝老1吾老,以及人之老2;幼1吾幼,以及人之幼2(重点)老1、幼2:形容词作动词,像对待老人/小孩那样尊敬/爱护。

以:连词,表顺承。

及:推广。

老2、幼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孩子。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通“型”,动词,做榜样。

至于:推广到。

以:连词,表顺承。

御:治理。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言:说。

诸:兼词,之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活用)动词,分别译为:用秤称,用尺量。

物皆然,心为甚(翻译)事物都是这样,心特别是这样。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词语、句式)抑:副词,难道,表反诘。

兴、危:使动用法,使……兴起/危险。

构怨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同诸侯结怨。

与:通“欤”。

王笑而不言。

连词,表修饰。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连词,表选择,还是。

犹缘木而求鱼也。

连词,表修饰。

若是其甚与?(翻译)像这样会更严重吗?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殆有甚焉(重要词语)恐怕,可能。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然则:这样那么。

固:本来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本,根本,这里指王道。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会集。

今王发政施仁发布政令,实施仁义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通“途”,道路。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耕者皆欲于王之野耕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皆欲赴愬于王跑来申诉。

愬:同“诉”,控诉。

其若是,孰能御之?其:如果。

若:像。

是:代词,这样。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惛:不明白,不清楚。

进:前进。

于是:在这一点上。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同义连用,试一试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翻译)而:连词,表转折。

没有恒产却有本心的人,只有士人才能做到。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苟:假如。

放辟邪侈:放荡邪僻之事。

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及:等到。

于:介词,引出对象。

从:接着,跟着。

而:连词,表顺承。

刑:动词,处罚。

罔:通“网”,名词做动词,张开网捕捉,这里是陷害的意思。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乐岁:丰年。

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然后驱而之1善,故民之2从之3也轻。

驱而之善:驱使他们做好事。

之1:动词,往、到。

之2:取独。

之3:代词,之国君。

从之也轻:跟着国君走挺容易。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难句,仔细看书p33)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来不及呢。

惟:只。

赡:足。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重视。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后置,用孝悌之义反复教导。

申:反复教导。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

文常·诸子百家分别写出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基本主张儒家:孔子、孟子四书五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

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墨家:墨翟《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主张尊天事鬼。

法家:管仲、子产、李悝、商鞅、韩非。

《商君书》《韩非子》重“法”“术”“势”名家:惠施、公孙龙。

《公孙龙子》论辩“名”“实”阴阳家:邹衍阴阳五行学说纵横家:苏秦、张仪。

《战国策》重合纵连横,纵横捭阖。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主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农家:《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重农思想。

小说家: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