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化学学院
郭顺
201314231001
《资本论》读后感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

这一巨著的问世,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第一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

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两种基本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剥削形式上有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战后各国更多地依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手段。

但资产阶级提高生产力从而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决不是为了劳动者的利益,而是加重了对劳
动者的剥削。

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

因此,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原理批判了西尼耳的“工人应当感谢资本发展了生产力”。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在资本论里,其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就是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干活付钱,这是错误的认识,就是说工人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

这怎么能是“等价交换”呢?那么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资之外的8元或16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

马克思把这个“帐”算清以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手段、诀窍就给暴露出来了,这使广大工人阶级更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方法,从而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待遇准备了充足了条件。

但在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如雇员持股计划。

在职工中发行股票,让工人可以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从而刺激工人为更多地分红而工作,把工人看成与资本家相似的股东。

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企业在工人中发行股票,一是想以此把企业利益和工人利益拴在一起,模糊劳资界限;二是想从工人身上搜括货币来扩大资本积累。

那么什么是成产劳动呢?关于生产劳动的概念, 长期以来, 一直争论不休。

有些人把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对立起来, 以生产劳动的一般的人类性质否定其特殊的社会性质, 或者只承认生产劳动的特定的社会形式而忽视了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

有的人把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等同视之, 用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代替其社会规定性, 或以生产劳动的社会规定性代替其物质规定性。

还有些人把生
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割裂开来, 认为它们之间毫无联系, 是两个相互孤立的概念。

正确认识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不仅是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的基础, 而且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呢?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来考察的(见第五章)。

在那里曾指出:“如果整个劳动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

”并补充说:“这个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在批判亚当·斯密的生产劳动学说以及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关于生产劳动的各种学说的过程中创立起来的。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第一个定义在本质上的正确性。

在吸引斯密理论的同时,发展了斯密的正确观点。

无论是斯密从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出发对生产劳动所作的定义即第二定义,还是马克思从生产劳动一般出发对商品生产劳动所作的定义,对于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认识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不仅是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的基础, 而且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出发点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科学地界定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