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近现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

第十章 近现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

强调感觉教育。
• 二、论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
• 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
•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 需要的东西,全都是由教育赐予我们。”
• 人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人的教 育和事物的教育。
• “自然的教育”是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 教育。
• “人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有意识、有目 的的指导作用、
• 丰富感性经验:触觉、视觉、听觉、味觉,重视触觉和视 觉的发展
• 在日常游戏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利用各种感官,尽可能多的 参加户外活动
• 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自然后果法”,主张以儿童的行为 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 得到自然的教育。
• 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儿童理性的发展,让儿童学会如何 独立地学习,并培养对学问的兴趣。
• 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 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 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 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有准备的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 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 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 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 能为幼儿提供感观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的智力发
自由活动至关重要 教育应本着自由的原则进行
• 自由与纪律
• “纪律和自由是一件事物不可分的两部分——犹如一枚铜 币的两面。”
• 自由不是放纵,纪律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纪律,不是强迫形 成的。
• 自由活动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良好纪律 的重要方式。
• 三、教育环境
• 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用监督和教 学干扰儿童
•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球体、 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 直径都是一寸半,后二者有 穿孔,并附有木棒为细绳。 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 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 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 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子 、炉灶及其他物体。通过种 种玩法和组合方法,来发展 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
第三种恩物是木制立方体(积木)。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 的正立方体,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以及理解部分与整 体的关系及其观念。第四种恩物是可分为8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8块长方木 块各长5公分,宽2.5公分,厚1.25公分,合起来成为5公分的正立方体。儿童在游 戏中可通过长方体的比较获得长、宽、厚的观念等等。 第五种恩物是可以分为 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又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 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 第六种恩物是可以分为27 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木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 通过第 五、六种积木游戏,给儿童提供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为儿童未来学习几何和数 学打下基础。
精神性游戏
• “恩物”
• 是福禄培尔为幼儿设计的 一系列玩具,供幼儿游戏 时使用。之所以叫做恩物 ,福禄培尔认为这些玩具 是上帝赐给儿童用来发展 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是上 帝的恩赐物。恩物通常有6 种。
第一种恩物是6个不同彩色(红、绿 、蓝、黄、紫、橙)绒线球。每个球 各系一线,线色与球色一致。当儿童 在尚未说话之前或稍后,母亲指引着 儿童观察、抓弄这些柔软的小圆球, 让他初步熟悉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动 静状态,发展儿童的辨色能力。
• 五、幼儿园教育的其它内容 • 福禄培尔为幼儿园确定了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作业,通
过作业队幼儿进行初步的教学。 • 作业的种类:绘画、纸工、(编纸、折纸、剪纸)、用小
木棒或小环拼图、串联小球、刺绣等 • 劳动作业:初步的自我服务、照料植物等。
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 一、教育实践活动 • 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 • 1907年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3~6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
(二)游戏与作业 • 作用: • 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培养技能 • 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技能 • 游戏内容
(一)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的因素
本能是基础 遗传和环境造成差异 与社会及外界环境的交往及相互作用 个体内在的选择性、倾向性
(二)发展个性
尊重并利用差异
给予儿童自由 培养创造性
四、论幼儿教育
• (一)幼儿文化学习
• 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 • 书写与阅读能力应严格地被视为工具 • 不必特别教六七岁儿童阅读 • 过早阅读容易造成儿童眼睛和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 • 阅读不应作为单独的一门科目来教
• 通过教育去激起人的智慧,发展人性,从而达到改良社会 的目的。
3.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
• 心理是本能的活动
• 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有机体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而采 取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
•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适 当的材料,组织各种活动,以利于儿童本能的表现和发展 。
1.实用主义哲学
皮尔斯:存在就是有用
詹姆士:有用就是真理 杜威: 存在即被经验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重新组织”,教育必须从经 验,即始终从个人的实际生活的经验出发。
2.“社会个人主义”社会观
• 社会就是由具有原始本性的个人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 社会就是人性的组合。
• 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人性的改造,而人性的改造有依赖于教 育,由此他提出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 1816年建立“德国普通教养院” • 1826年出版《人的教育》
• 1836年可是专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 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命
名为“幼儿园”。
二、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原则
• (一)教育目的
•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是以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 他认为“上帝的本源”是全部生活和全部教育的出发点, 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潜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 源”,把人身上潜在着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
五、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游戏
• 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的体力和各 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而且也是培养儿童独立人格的重要 手段。
• 蒙台梭利明确反对儿童的游戏,认为儿童生活中的游戏 没有什么重要性,游戏是琐碎的,只是闲暇时的娱乐。
第四节 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儿童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
展;
• 能让儿童独立活动,自然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 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四、感官教育
• (一 )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 1.处于感觉的敏感期,加强教育有利于感官的充分的发展 • 2.有利于发展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力 • 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感官训练材料”,包括训练听觉、视
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的材料,以触觉为主。
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即顺应儿童身心自 然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
• 儿童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儿童成为教育上的主人。 • 研究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关怀儿童
• 三、儿童年龄分期及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 • 四个阶段:0~2岁婴儿期;2~12岁儿童期;12~15岁青年期;
15~20岁青春期 • (一)婴儿期的教育 • 教育的重点: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 • 适应儿童身体的自然教育 • 食品:简单、清淡 ; 衣物:宽松、朴素
(二)教育原则
• 1.发展性原则 • 教育只能按照儿童生命发展的阶段帮助和指导儿童的发展
。如果以跳跃的、速成的教育促成儿童早熟,乃是一种不 健全的早熟,并无教育的价值。
• 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 的制
约。教育要追随活动的本能,就是要唤起和发展儿童的积 极性、创造性和自动性。
• 2.教学组织形式
• 反对班级授课制形式 • 教学活动应尽量在室外进行 • 在室内应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座位
• 3.教学方法和步骤 • 教学五步
二、儿童观
• 幼儿期的价值:幼儿期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不但是接受 中高等教育的基础,尤其是他一生事业、习惯、嗜好的 基础。
• 幼儿的特点:依赖性、可塑性
三、儿童个性的形成及发展
以表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为主; 以儿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 儿童从自己的活动、自身经验中学习; 教学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
• 1.课程与教材
• 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儿童活 动就是课程,也是教材。
• 各种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如园艺、纺织、烹饪、木工、铁工、缝纫 等手工训练活动。
• “事物的教育”是指周围环境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 • 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的自
由发展 • 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
• 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
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 自然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
(二)教育本质
• 1.教育即生长
• 从本能论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 过程。
•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须 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 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
• “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 睡眠:充足、规律 • 要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做事 • (二)儿童期的教育 • 教育的重点: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 感觉教育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先决条件
• 感觉教育必须以体育作为基础,提倡儿童参加跳跃、舞蹈 、爬树、登山、游泳、竞走、打球等活动
• 反对对对孩子身体的过分保护、过分担忧
• 如何进行感觉教育?
• 2.教育即生活
• 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 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 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儿童学会 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