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舆情信息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个税起征点提高传递积极信号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认为有必要修改个人所得税方法,提高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

此举不仅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更成为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网民认为:在目前物价上涨等背景下,提高个税起征点是还富于民的重要举措。

虽然具体幅度还未公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将会有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被纳入免税范围。

只有藏富于民,确保工薪阶层的收入有提高,才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才会更有动力。

应当看到,个税改革是一项综合系统的改革,不会止步于提高个税起征点。

目前我国个税征收中还有不少问题,诸如,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对包括工薪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在内的11个征税项目采取不同计征办法,致使很多高收入甚至富裕阶层缴纳的个税比重相对较低。

同时我国实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过于复杂,而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

所以,现行的税率设计、税制模式等都面临优化和转变的需要。

重要的是,在种种技术性的层面背后,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正日渐清晰,那就是加强税收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调节贫富差距,而不是增加税收收入;让中低收入阶层受益,而不是使他们成为缴纳个税的主力军,当这些原则得到坚持,我国的个税改革一定能真正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返利于民,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中央部门晒帐本网友期待更给力2010年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实现向社会公开,全年共有74个中央部门亮出账本,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公开透明得信任,捂着护着易生病!”“当公开中央部门预算成为必须,防止公开化忽悠就要马上提上议事日程。

”也有网友提出:国家预算向社会公开,有的部门做了,其他部门也该有个交待,人大会议的审查也应让老百姓看得明白。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央部门主动亮出“账本”,表明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统一。

这对确保落实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大有裨益,也有利于预算工作科学化进程的推进。

也要看到,预算公开工作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比如,公开范围还不够广,很多应该主动公开的单位还没有动静;预算公开还过于笼统粗放,公众关心的民生项目支出,有些仍然无法确知;预算公开的时效性还不强,不利于人大代表的审查和公众的参与,等等。

我们相信,中央部门“晒”预算的牵引力,能够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断拓展预算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基层群众对控制物价上涨的四点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月19日宣布,自20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5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每升上调0.26元,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上调0.3元,涨幅为4.5%。

随着油价的上涨,近期其他商品也呈上涨趋势,广大群众认为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其次是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整个成本上升,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引起物价上涨,最后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

完全控制物价上涨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利用市场、行政两种手段,减缓物价上涨的速度。

对此广大群众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储备,在一种商品价格低时,利用公私力量增加储备,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满足未来的需求,而且可以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

二是调运,中国土地辽阔,各地需求不一致,大范围地调运物资,平抑物价,是自古以来就十分有效的手段。

三是处罚,不容许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同时加强价格管理。

四是供给,增加短缺商品的生产能力。

应该说中国目前95%的产品生产能力是过剩的,但是由于商业环节的问题,或者某种商品因特殊原因而短缺,供需矛盾还是存在的,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群众热议如何让保障性住房不走偏方向最近两条消息使保障房政策的“形象”清晰起来。

一是李克强副总理出席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并讲话,一是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和网友在线交流时谈及房地产市场。

温总理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强调“不要走偏方向”。

如何能“不要走偏方向”。

群众认为:保障房要可持续,关键是要让地方政府建立关心居民住房的原动力机制。

关键是让地方政府不是拿统计数据应付上头,而是真正对地方老百姓负责。

群众认为: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第三方监督机制,确保保障房建设的速度、质量以及价格契合民众诉求,护卫专项建设资金的安全。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政府部门查处纠正。

世界多国专家及媒体关注中国两会据新华网报道,虽然当前世界范围内新热点层出、老热点依旧,但中国两会仍被全世界所期待。

中国经济仍是焦点韩国成均馆大学政治外交学教授李熙玉: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最近几年中国两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一直都是经济问题。

去年中国经济保持了10%的高增长,而今年人们所关心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否会有所变化。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赫在:去年两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了特殊时期的经济发展计划,而今年两会中国政府对这种“特殊时期”的政策做怎样的调整将受到各方关注。

德国《欧洲新报》总编辑范轩: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我相信中国会通过创新、节能、环保等手段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人民币升值,需要依托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完善的大背景;如果割裂这一现实而盲目升值,势必对中国经济、民生造成伤害,而最终受害者是世界经济体系,是与中国经济兴衰有着不可割裂关系的各国民众。

菲律宾《世界日报》主编侯培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

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局势才能保持稳定;只有局势稳定,才能保证政治逐步改革。

为此,中国的经济政策,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人民币汇率等,应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予以制定。

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赓: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居然出现“招工荒”,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民币升值,无非是推行他们的贸易保护主义。

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周续赓:目前中国国内有两个民生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房价居高不下,二是教育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房价的政策,对房价暴涨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但我认为还没有从房价暴涨的根源上解决问题。

此外,中国在教育普及和基础教育方面的成绩巨大,但有创造力的人才却不多。

相信只要中国的教育制度、理念和方法做出调整与改变,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尖端人才。

目前中国的教育重点已经不是教育普及或教育公平问题,而应该把人才教育提到日程上来。

美国今日世界电视集团董事长黄杰平:目前对中国来说,建设保障性住宅,降低房价是头等大事。

此外,落实良好的医疗、退休和养老制度,推进教育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今年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中央拿钱,地方政府来做配套,但是这样的激励机制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另外,地方财政是土地财政,过于依赖土地出让金和土地相关收入。

因此,如果根本原因不解决的话,中国住房问题就无法很好地解决。

范轩:今年两会我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如何在经济连续三十多年的长足增长、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惠及更多百姓,切实解决好物价、医疗、住房、教育等重大民生问题,让普通百姓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民生问题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压倒性”的首要问题。

打开了解中国之门希腊议员安杰琳诺普鲁:为庆祝中国两会的召开,我特地给远在奥林匹亚老家的父亲打电话,让父亲邮寄来橄榄枝,献给中国人民。

橄榄枝代表了希望与和平,预祝中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圆满成功。

虽然距离遥远,但希腊人民非常关注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情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影响重大。

俄罗斯《生意人报》记者加布耶夫:俄罗斯媒体,尤其是经济类媒体,将高度关注中国的两会并及时进行报道,因为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吸引着整个国际社会的目光。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阿尔卡季·谢列布里亚内: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爱好和平、可以预见的中国。

俄罗斯的中国问题研究者对即将举行的中国两会十分关注,因为会议通过的决策,将决定这一年乃至未来数年中国的发展方向。

网友热议刘云山讲话:走基层应成为新闻工作者的理念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新闻战线“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发表的题为“在走进基层中提高新闻工作服务群众的水平”讲话在《党建》杂志发表。

人民网在主页显著位置转载该文后引起网友特别关注。

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走基层成为高层与民众沟通的桥梁,这种交流应该持续下去,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信仰,并成为衡量记者优秀与否的标准。

记者走基层搭建与民沟通的金桥网友表示,新闻记者走基层是在干部与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希望以后能举行更多类似的活动,让高层知民声、解民意,同时也让民众能上达天听、下懂政策。

有的网友说,新闻记者要帮助领导干部们经常把眼睛朝下看,了解人民,了解基层,着眼点应落在人民群众身上。

有的网友说,现在正是两会期间,希望有代表能够提出与刘部长发言相关的提案,每个记者每年至少下基层一个月,了解民情民意,我们群众的权益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有的网友说,希望新闻工作者都能响应部长的号召,主动联系团结群众,而不是被动等这群众来反映问题。

希望下基层的活动不是形式重于内容,希望新闻工作者能够切实关心基层的真正困难,成为平民百姓的传声筒。

有的网友说,记者要下基层,官员也要经常下基层。

希望能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加强官民交流,让高层更好地了解老百姓的困难,制定相关政策方针,社会问题将能得到更快的解决,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有的网友说,我有很多话要说,这种方便快捷的方法让我们很容易找到你们,讲述我们的故事。

有的网友说,记者同志们辛苦了!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你们确实付出了很多,向你们表示敬意!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多到最基层的地方来采访。

记者应将基层作为写作不竭的源泉网友表示,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讲述基层群众的感人故事,让普通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是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有力弘扬。

新闻工作者应真正学会从基层这口深井中挖出有质量有温度的新闻来。

有的网友说,我是一名媒体工作者,看着别人基层之行的报道,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就展现在我眼前。

我更加了解了今天的中国,更加明白记者的职责。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里,基层将是我们挖掘新闻源源不竭的源泉。

有的网友说,刘部长的话太好了,新闻战线工作者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新闻工作者确实应该有走进基层的思想、觉悟与决心。

其实真正有价值与意义的新闻也都来源于基层,通过下基层记者才能发现好新闻,写出优秀的稿件。

有的网友说,多采写现场新闻、一线新闻,让群众当主角、上版面、进镜头,多讲述基层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多反映普通人物的收获体会,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