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导学案(人教版)

24、《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会写一些重要的词语。

2. 知道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 请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选贤与能 A. yǔ B. jǔ
②矜、寡、孤、独 A. guān B. jīn
③男有分 A. fēn B. fèn
④货恶其弃于地 A. è B. wù
2.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④不独子其子()
⑤矜、寡、孤、独()()()()⑥废疾()
⑦男有分()⑧女有归()
3. 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____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题目中的“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二. 按原文填空: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注:①语(yù):告诉。

②王(wàng):统一天下。

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1. 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