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衡中作业: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b

2019届高三衡中作业: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b

衡中作业(十六)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9.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

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B.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C.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解析]丙组杂交的亲本都是黄色,而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这属于性状分离,分离出的黑色性状是隐性性状,A项正确;如果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有黄色个体死亡,C项错误;判断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若与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丙组子代不会出现黑色个体,所以致死基因与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乙组的黄色F1基因型是Aa,所以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B项正确;后代雌性分离比为3∶1,雄性分离比为2∶1,雄性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D项正确。

[答案] C10.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C.子代中表现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D.子代中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解析]由题意知,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在雌雄中均为3∶1,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直毛与分叉毛在雄性中的比例是1∶1,而雌性均为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且其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 B X b×X B Y;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雄性亲本其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两种精子,B项错误;AaX B X b×AaX B Y→灰身直毛的雌性(A_X B X -)中纯合子(AAX B X B)的概率=1/3×1/2=1/6,杂合子占5/6,C项正确;子代中灰身雄果蝇(A_)与黑身雌果蝇(aa)交配,后代中黑身的比例=2/3×1/2=1/3,D 项错误。

[答案] C11.(2018·衡水模拟)菠菜性别决定为XY型,并且为雌雄异体。

菠菜个体大都为圆叶,偶尔出现几个尖叶个体,并且雌、雄都有尖叶个体。

(1)让尖叶雌性与圆叶雄性杂交,后代雌性均为圆叶、雄性均为尖叶。

据此判断,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X”或“Y”)染色体上,且________为显性。

(2)菠菜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现用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如表所示(单位:株):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124 0 39 0 ♂ 62 58 19 21耐寒与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如果F 1中的不耐寒圆叶雌株与不耐寒尖叶雄株杂交,F 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当去掉菠菜部分根系时,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则分化为雌株。

若要证明去掉部分根系的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可让其与________杂交,若后代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若后代仅有雌株,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

[解析] (1)杂交结果表明,圆叶与尖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性状。

(2)分析表格数据,不耐寒∶耐寒≈3∶1,说明不耐寒是显性性状,耐寒是隐性性状。

亲本基因型为AaX B X b 、AaX B Y ,故F 1中不耐寒(1/3AA 、2/3Aa)圆叶(1/2X B X B 、1/2X B X b )雌株和不耐寒(1/3AA 、2/3Aa)尖叶(X b Y)雄株交配,F 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是⎝ ⎛⎭⎪⎫49AA +19aa ×14X b X b =536,则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536=3136。

(3)让该雄性植株(XX 或XY)与正常雌株进行杂交,若后代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若后代仅有雌株,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

[答案] (1)X 圆叶 (2)不耐寒 31/36 (3)正常雌株 XY XX12.(2018·湖北宜昌高三期末)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由基因D 、d 控制,基因D 、d 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眼色有红眼与白眼之分,由基因W 、w 控制,基因W 、w 的位置未知。

现用纯合的棒眼红眼果蝇(雌)与圆眼白眼果蝇(雄)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P棒眼(♀)×圆眼(♂) 红眼(♀)×白眼(♂) F 1棒眼 红眼 F 2 棒眼∶圆眼=3∶1 红眼∶白眼=3∶1(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2点)(2)果蝇的棒眼与圆眼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

(3)观察F2白眼果蝇的性别,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W、w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W、w 位于X染色体上。

(4)果蝇的翅形有长翅(V)也有残翅(v),基因V、v位于常染色体上,但不在Ⅳ号染色体上。

现有各种表现型的纯种果蝇若干,请设计杂交实验,判断基因V、v的位置。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基因V、v位于________号染色体上;否则,表明基因V、v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解析](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分析表格可知,亲本杂交后代全为棒眼,说明棒眼为显性性状,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果蝇的棒眼与圆眼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3)如果基因W、w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即F2白眼果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若只有雄性,则基因W、w 位于X染色体上。

(4)果蝇的翅形有长翅(V)也有残翅(v),基因V、v位于常染色体上,但不在Ⅳ号染色体上,因此有两种可能:位于Ⅱ染色体或Ⅲ号染色体,如果位于Ⅱ号染色体,则为基因的连锁,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因此可以用纯种棒眼长翅与圆眼残翅果蝇(或纯种棒眼残翅与圆眼长翅)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若F2中棒眼长翅∶棒眼残翅∶圆眼长翅∶圆眼残翅=9∶3∶3∶1,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表明基因V、v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否则,表明基因V、v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当然也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

[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任意组合)(2)分离(3)既有雌性又有雄性只有雄性(4)用纯种棒眼长翅与圆眼残翅果蝇(或纯种棒眼残翅与圆眼长翅)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F2中棒眼长翅∶棒眼残翅∶圆眼长翅∶圆眼残翅=9∶3∶3∶1(或第一步相同,用F1与纯种圆眼残翅果蝇交配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F2中棒眼长翅∶棒眼残翅∶圆眼长翅∶圆眼残翅=1∶1∶1∶1)Ⅲ13.(2018·四川绵阳诊断)某种鸟类(2N=76)为ZW型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的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

回答下列问题:(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

①雌鸟羽毛的颜色有________种,其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可以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

②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代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________。

(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

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P纯白×纯黑↓F1全部灰色斑点↓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纯白∶纯灰∶纯黑∶灰色斑点∶黑色斑点4 ∶ 2∶ 1 ∶6∶ 3①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A/a和B/b所在染色体属于________,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F 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________,让F 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________。

③若让F 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斑点羽毛的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④斑点羽毛的鸟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的鸟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将F 2全部个体放归自然界多年后,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雌鸟基因型可能是Z A W 、Z a W ,两种颜色。

有38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38个四分体。

②Z A W 和Z A Z a →子代1Z A Z A (黑色)∶1Z A Z a (灰色)∶1Z A W(灰色)∶1Z a W(白色),所以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1∶2∶1。

(2)①F 2出现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亲本基因型为aaBB(纯白)×AAbb(纯黑)→F 1AaBb(灰色斑点)→F 24aa__(纯白)∶2Aabb(纯灰)∶1AAbb(纯黑)∶6AaB_(灰色斑点)∶3AAB_(黑色斑点)。

BB 或Bb 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

②F 2中纯白性状的基因型有aaBB 、aaBb 、aabb 共3种,种类最多。

F 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即Aabb ×(13AaBB +23AaBb)→子代出现与亲本相同性状的概率是23×12×12Aabb(纯灰)+(23×12×12+13×12×1)AaB_(灰色斑点)=12,所以新性状出现的概率是1-12=12。

③F 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时,先只考虑A(a),即13AA +23Aa 随机交配,A 、a 基因频率分别是23A 、13a ,根据遗传平衡公式,可知后代49AA 、49Aa 、19aa ;再只考虑B(b),即13BB +23Bb ,同理后代89B_、19b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