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
六(二)班张丹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2.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3.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尺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 欣赏图片,初步感知圆的美并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
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
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学生操作)
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生: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
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那这个圆点和折痕相交一
点,这一点叫做什么,连接折痕到中心点的线段又叫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预习第58面第一自然段。
现在请同学
们齐读预习提示:(按要求完成(预习课本第58页第一段)
(1)了解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怎么分别用字母表示。
(2)请在自己画的圆上或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师:预习完了吗?预习完成后请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上台和
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是怎样画的以及各用字母怎么表示。
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
(板书)
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
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
(学生操作)
4. 动手操作,认识直径。
师:请同学们沿着对折的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来,观察后回答,画出的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通过圆心吗?
生:两端在圆上,通过圆心。
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板书)
(二).运用圆规画圆。
1、尝试画圆。
师:你们会画圆了吗?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圆(不凭借圆形物体)。
(学生操作)
师:你们都画出来了吗?若画出来了,请回答是怎样画出来的?并说出画圆的依据。
生1:画出来了,是凭手圈出来的,没有什么依据。
生2:没有画出来。
生3:画出来了,我是先在白纸中间点一点,把棉线的一端固定在这一点上,把捆着铅笔头的另一端放在白纸上,拉直棉线转动一圈,铅笔头留下的痕迹就成了一个圆。
根据是: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固定的一端端点是圆心,棉线长是半径,铅笔头留下的痕迹便是圆。
师:后一个同学画得对,道理说得好,不会的同学不要紧,请注意看老师示范。
2、规范画圆的步骤。
老师以圆规画圆为例示范。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预设:①固定住针尖;
②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
提问: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
3.结合画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半径和圆心。
(1)刚才画圆时,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固定的点是圆心。
(2)想画一个比刚才更小的圆,应该怎么办?想画一个更大的圆又该怎么办呢?画一个大小相同的圆呢?
(3)小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由半径决定。
)那圆的位置呢?(由圆心决定。
)
(三),实践应用,深入探索
(一)、探索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1.探究特征。
(1)画一画:请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与刚才的圆的位置与大小都不同的圆,再画一个与刚才的圆大小相同的圆。
(2)剪一剪:将三个圆剪下来。
(3)折一折: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
(发现:沿直径对折,两侧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中心点为圆心。
)
2.探索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画直径和半径: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
(发现: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
(2)量一量:选择刚才画过的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分别画出半径和直径,并分别测量它们的长度。
(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
三,巩固练习:
1.填空题
2.判断题
3.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全课总结。
3.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由封闭曲线组成的平面图形。
画圆的方法:①确定圆心②确定半径③画圆
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用“o”表示,(1个)
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用“r”表示,有无数条且相等。
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用“d”表示,有无数条且相等
d=2r或r=d/2
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六: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40分钟的课,但是我设计的部分还包括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考虑时间因素不充分。
在学生展示画圆的过程中耽误了时间,再加上时间把握不够,导致知识点没有讲完。
对于乡村学生,基础较差,我总是放不开手,一些知识讲的太细,学生会的知识讲的太多,这也导致了占用了后面的一些时间。
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说,这是今后我教学要思考实践的一个问题。
语言方
面,我也要改进自己,多一些幽默,多一些风趣。
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2)普通话要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