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思想:
认识空气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先是发现空气的存在(认识表面现象)——接着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深入认识空气)——最后用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来组织活动的。
在设计实验、操作及记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喜欢的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实验时强调同组合作,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倾听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应把握好尺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塑料袋、气球、扇子、烧杯、土块、粉笔、吸管。
活动2:纸、瓶子、漏斗、钩码、烧杯、水槽。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老师从讲台下端出一个神秘的盒子,面带微笑。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很重要的礼物,就装在这个神秘的盒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谁愿意上来摸摸看。
(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1)(摸出了一支新的铅笔,面带兴奋的微笑)
师(举起这支铅笔):大家说,铅笔是我们的学习用品,重要吗?
生(齐答):重要!
师(对生1说):为了鼓励你的勇气,老师把它送给你,喜欢吗?
生(1)(带有满足感):喜欢!(其余学生纷纷举手,要求上台)
生(2)(上台经过一番仔细摸索,皱眉说):没有呀。
(另外学生还要上台)
生(3)(上台也经过一番仔细摸索后说):没有了!(其余学生一片狐疑)
师:真的没有了吗?大家想不想仔细瞧瞧?
(学生齐声赞同,老师慢慢掀去黑纸,将蛋糕盒子内部朝全班同学倾斜,几乎全班学生发出一阵唏嘘声:真的没有了。
)
师(加重语气追问):真的是任何东西都没有了吗?!(几乎全班学生,先是一惊,随后有部分学生恍然大悟,兴奋地举起了手。
)
生:盒子里还有空气!(其余学生马上认同)
师:对呀,这盒子里还有一种被我们经常忽略的东西,那就是空气。
那老师刚才为什么说它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呢?
生(1)(略带兴奋地说):没有了空气,我们人就不能活了。
生(2)(急切而响亮地说):没有了空气,不光我们人,其它的动物和植物也都会活不了的!
师:是呀,空气关系到我们一切生命体的存活,真是太重要了!今天,让我们好好地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板书“认识空气”)
二、探究实验,学习新知(15)
活动1:找空气
师:我们都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但由于我们对空气的需求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往往视而不见,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想怎样能找到空气呢?
(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
(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5)把粉笔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方法想证明空气的存在,那就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试一试吧!注意实验时,要求每人都体验一次,别人体验时,你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找空气,教师巡视。
(8----10分钟)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找到空气的?
(1)吹气球,气球鼓起来,证明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2)我们小组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鼓起来,证明里面有空气。
(3)用注射器吸满空气,往装水的水槽里打,我发现会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空气。
(4)把粉笔丢到水里,也有气泡产生,说明粉笔里有空气。
(5)把烧杯扣着放入水里,烧杯把空气带到水里,烧杯倾斜,有空气流出。
空气和水的比较:
师:我们利用这么多种方法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大家做的都不错。
的确,我们的周围时时处处都有空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我们的生活还离不开什么呢?——水。
上单元我们学习了水,它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和动植物也都离不开它,我们来回忆一下,水有哪些特征呢?
生①说: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生②说:水是液体,看得见。
板书: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看得见液体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今天我们又验证了空气的存在,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水的这些特征,找出空气的特征呢?
生①说: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生②说:空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
板书: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看不见气体
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空气?
(2——3人)生: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看不见的气体。
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
请大家打开书P45。
活动(二):空气占据空间吗?(15)
1、教师演示水占据烧杯空间的实验。
师:大家看,钩码放进盛满水的烧杯中,水让出了一部分空间,让出空间的水流出了烧杯,说明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
那么,空气能占据烧杯的空间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2、组织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烧杯空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
3、实验验证。
师:(出示实验材料),既然大家有这么多方法想证明空气占据空间,那就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试一试吧!首先小组制定一个实验方案。
然后一起实施。
两名同学做实验,其他两名同学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
4、汇报交流。
方法一:江赛有纸巾的杯子竖直、缓慢倒扣入水底。
现象:水不会进入水杯,纸巾不会湿。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二:将烧杯倾斜到口入水底,使水充满烧杯,烧杯中插入一弯曲管。
现象:向外吸气,发现水面会下降,有空其产生;再向里吹气,水面上升。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三:将一个水杯竖直插入水底,将另一个水杯斜插入水底使其灌满水,将两个杯子移动到一起,相对翘起两个水杯。
现象:水杯里的水流到空水杯里去了。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看不见的气体。
生(2):我懂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除了观察外,还有实验法。
生(3):我还知道,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只有仔细才能有所发现。
师: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它。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