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教案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设计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教学设计
河北省栾城职教中心
刘俊平
2012年1月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教案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职教中心刘俊平
一、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二、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数: 1课时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使用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陈锡畴主编。

本教材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入门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旅游专业课程的基础,本书系统介绍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严谨,内容广覆盖宽,理论性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旅游资源美感形态定义及特点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深挚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美感形态的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美感特点,学会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
四、说教法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片展示法。

五、学情分析
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多数学生对旅游审美知识很感兴趣,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更好的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在自读、自品、自悟中感受旅游资源带来的美的享受。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提问:
1、什么是审美?
2、旅游资源的分为哪两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国旅游资源是由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构成
思考题: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哪呢?
展示旅游资源景观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同时告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思路:让学生由一个直接的、具体的感官冲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探索的欲望。

(二)全面感知层层深入(30分钟)
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一)、自然美
1、定义: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

课件展示,自然美的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阅读教材并归纳其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举例说明。

2、自然美的特点:。

(1)、自然美贵在自然------客观自然性特征。

(2)、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可贵特征。

(3)、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绝妙特征。

(二)社会美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归纳
1、定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社会文化和智
慧的种种精品。

2、社会美的审美价值:
(1)、可以净化旅游地的社会风气,能以美克丑、以正压邪,从而使旅游地的社会风气
健康、积极向上。

(2)、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格和情操,尤其是人的精神,伴随着社会美的熏
陶,使得旅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时时充满和谐、高尚的人情味。

(3)、可以美化旅游环境空间。

凝固的城市——庞贝古城
庞贝城被火山灰掩埋,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距今已经一千九
百多年了,一千九百多年下来,即使没有遇到火山爆发的城市,也都变成
了废墟……但有一种震撼却穿越一千九百多年的时间抵达我们身上,
而且显然还会震撼下去,那就是人类群体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集体死亡,
霎时毁灭
生命与死神搏斗的最后状态
我们看到的人体遗形大多是痛苦地躺在地上,在一个瓦罐制造工厂,一个工人抱肩蹲地,他没有倒地,只想蹲一蹲,憩一会儿就起来,谁知这一蹲就蹲了一千多年,更让他惊讶的是,重见天日之时,发现自己的身体竟然变成了自己的作品……庞贝古城中这位抱肩蹲地的工人,仿佛是又一座《思想者》的雕塑,思考着人类如何异化为劳动的对象,然后以身作则
(三)艺术美
展示图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1、定义:艺术美是历史劳动人民和艺术家在生活基础上,经过提炼、构思和加工而创造出
来的理想化的精品。

秦兵马俑似乎充满稚气与憧憬
性格的塑造鲜明而生动坚毅、果敢的性格
作者是如何刻画出这些人物的?
先学生回答,教师加以补充
2、艺术美的特点:(1)、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点;
(2)、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另一个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课件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任务驱动,讨论研究(10分钟)
展示图片:
提出疑问:
你认为“马踏飞燕”这件艺术品的
最可贵之处体现在哪?
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完成老师
布置的任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自主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2分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汇总,领悟内化,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五)、课后作业:
1、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中的美感形态的特点?
2、若你可以通过网络和媒体了解神奇的远方,你还用不用去,为什么?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由于突出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发
言、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2、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旅游资源直
观感受,学生学起来兴趣较高,参与积极,教学效果好
3、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让学生直观的对作品进行欣赏,增进了解,图文并茂,条理清晰;
4、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

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5、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和提高,争取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的板书做到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