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流电动机绕组

交流电动机绕组


一、端部接线图的分类:
• 1、圆图式模拟彩色接线图:以长方形框代 • 表极相组,一般书中均采用此画法。
• 2、直线展开式接线图:以长方形框代 • 表极相组,工厂常采用。
U1
V2
W1
U2
V1
W2
3、用槽号表示极相组:
练习题: 2极电动机:1路并联、2路并联
4极电动机:1路并联、2路并联、 4路并联
• 6、 电角度:一个周期所对应的几何角度为 360°该几何角度就称为机械角度,而从电磁 方面来看,导体每经过一对磁极N、S 其电动 势就完成一个交变周期,即电动势的相位变化 了360°,这种交变电势或电流在交变过程中 所经历的角度就称为电角度。 • 显然,对于两极电机,P=1 这时机械角度 等于电角度;对于四极电机,p=2,这时导体 每旋转一周要经过两对磁极,对应的电角度为 2×360°= 720°依此类推,若电机有P对极, 则:电角度=P×机械角度。
• 三、交叉式绕组
• 这种绕组每相绕组由线圈数不等,节距不同的两种 线圈交叉排列构成。
• 主要应用于每极每相槽数q=3(奇数)的18槽2极和 36槽4极电机。 Z 36 • y= 1(1~8)单跨8, y 9 2 p 2 2 • 2(1~9)双跨9, Z 36 • 每极每相槽数q=3 q 3槽 2 pm 2 2 3 • 例: y-90L-2 三相2极18槽 • 节距y= 1(1~8) • 2(1~9) 2 .2 kw • 例: y-160L-4 三相 4极 36槽 • 节距y= 1(1~8) • 2(1~9) 15kw
端部 铁芯
有效边
直线部分 导线
1)有效边:有效边又称槽内部分,放在槽内,为有效部分。 • 2)直线部分;槽内有效部分与端部的过渡部分。(中型以下电机约为 10mm) • 3)端部:线圈两端由槽内绅出起联结作用的部分称为端部。
• 线圈按绕制的形式分为: • 1)成型线圈:用扁铜线绕制,用于中 • 型及大型电机 。 • 2)散绕线圈:用圆铜线绕制,用于小 • 型电机。 • 5、 极对数P:电机的主磁场沿气隙按N S N S……交替分布,一对极形成一个周 期,如果沿气隙有n个周期,则极对数为P。 通过极对数可以确定电动机的转速,及极 相组数。
• 7、极距τ :沿定子铁心内圆,每个磁极所占 的范围。可用槽数表示为;
Z τ 2p
• 式中 τ ---极距 • Z---定、转子槽数 • P---磁极对数 • 例:Y100L-4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槽数 Z=24,2p=4,极距为6槽
Z 24 τ 6槽 2 p 2 2

• 8、线圈节距y(跨距);一个线圈的两个 有效边之间所跨过的槽数称为线圈的节距。 用y表示。 Z 24 y τ 6 2 p 2 2



定子绕组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组 成部分,是电机结构的核心。在电动机检 修工作中主要是对电机电气部分进行检修, 而绕组就是组成电气部分的最重要部分。 所以只有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的主要 结构才能很好的完成电机检修工作,提高 检修水平。
第一节 交流电动机绕组联接图
• 一、分类 • (一)、按绕组相数分类: • 单相: 220V~110V • 两相: 220V~380V • 三相: 220V~380V • (二)、按槽内绕组层数分类: • 单层,双层绕组,单、双层绕组。单层绕组电 动机容量一般在15KW以下,双层绕组的容量一 般在15KW以上。
• 1 、单层绕组:单层绕组在每槽中嵌 放一个有效边,每个线圈的两个有效 边分别嵌放在不同的两个槽内。 单层绕组线圈数目等于槽数和一半, 小功率三相电动机多采用单层绕组。 单层绕组主要有单层链式、单层交叉 式、同心式。
• 2 、双层绕组:双层绕组在每槽分上下层,分别嵌 放不同线圈的两个有效边,上下层之间有绝缘,双 层绕组线圈数等于槽数。双层绕组有叠绕组和波绕 组两种,功率在10KW以上的电机均采用双层绕组。
• 9、每极每相槽数q:每相绕组在每个磁极下所占有 的槽数,叫每极每相槽数。 Z 24 • 式中:
q 2 pm 2 23 2槽
• Z=总槽数 • p=极对数 m=绕组相数
10、极相组:极相组也就是线圈组,极相组 是由许多线圈组成的,同一极相组内的线 圈应该正向串联, 11、绕组的并联支路数a :每相绕组中并联 的路数称为并联支路数。 可以将一台电 机中每相所有的线圈元件串联组成一条支 路,也可以并联组成多条支路。
• 二、有关术语 • 1、线圈:线圈也称绕组元件,是构成绕 组的最基本单元。它是用绝缘导线按一定的形 状绕制而成的。可由一匝或多匝,一根或多根 并绕而成。 • 2、线圈组:(极相组):由多个线圈连 接成一组就称为线圈组或极相组。 • 3、绕组:由多个线圈组按一定规律连接 在一起就形成了绕组。
• 4、线圈的各部名称:
排列方式为:3\3\3\3\3\3\3\3\3\3\3\3 3\3\3\3\3\3\3\3\3\3\3\3 3槽×24个极相组=72槽 该绕组为整数槽。
例二 18.5KW,54槽,每相8个极相组, 3相共24个极相组,
54 q 2.25 2 43
每极每相槽数为2.25 ,无法分配, 所以改 为2\2\2\3\2\2\2\3, 222\322\232\223\222\322\232\223\ 每相有6组2把一组有极相组,2个3把一组的 极相组,该绕组为分数槽。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四节 绕组展开图和简化接线图
• 一、绕组展开图 • 绕组展开图是表示绕组结构的较常用的方法,今以一台三相四极 电动机为例,见图1-5。 • 图l—5(a)表示该电动机的定子铁心[为清楚起见,图(a)中未绘出 绕组],今假设将铁心切断,并朝左、右方向展开在一个平面上, 如图l—5(b)所示。在图1-5(b)中,既绘有铁心又绘有绕组,今进 一步假设将铁芯移出去,只剩下绕组,如图l-5(c)所示,即是一 台三相四极电动机定子单层绕组的展开图。图l-5(c)中用蓝兰线、 绿色线和红色线三种线条表示U、V、W三相绕组。在绕组展开图 上· 可以看出三相中任一相线圈分布在哪几个槽中,并可看出线圈 的节距以及各相的线圈是怎样连接的。
U1
V1
W1
• 12、极相组的联结: • 1)正串联结:即极相组的尾端接首端, • 首端接尾端。[庶极接线](隐极)
什么是庶极接线?
每相绕组的极相组数等于极对 数,因而每极相组的线圈数为正 常(显极)接法的两倍;
• 2)反串联结:即极相组的尾端接尾端, • 首端接首端。[显极接线]
• 13、相带;是指每极下一相所占的宽度。每极 每相槽数所占的区域称为一个相带。通常情况 下,三相异步电动机每个磁极下可按相数分为 三个相带,因一个磁极对应的电角度为180° ,
故每个相带占有的电角度为60 ° ,称为60 °相带。
60 ° 120° 180 ° 60 ° 120 °180°
第二节
• 一、单层链式绕组:链式绕组是由相同节距的线圈 组成的,其结构特点是绕组线圈一环套一环,形如 长链。
三相单层绕组
• 链式绕组种类: • 1)单链:极相组由单只线圈组成。 • 2)双链:极相组由双只线圈组成。 • 主要应用于4、 6、8 极电机,节距 • 均为1~6(槽)。
• 3 、单双层绕组:单双层绕组是指有的槽 内嵌放一个有效边,有的槽内分上下层, 嵌放两个有效边。
(三)、按每极每相不同槽数分类: 可分为整数槽和分数槽绕组。 例一:45KW 8极72槽,每相8个极相组, 双迭绕组3相共24个极相组,每极每相 为3,也就是3只线圈一个极相组。
Z 72 q 3 2 pm 2 4 3

Z 24 q 4 2 pm 2 3
• 例3:交叉式 Y132S-4 三相异步电动机 36槽、极数2p=4,相数m=3 • 1)节距: Z 36
4极一路,
y
• 单1(1-8) • 双2(1-9) • 2)每极每相槽极:
2p

2 2
9

Z 36 q 3 2 pm 2 2 3
• 例:y-160M-6,7.5kw,36(槽),单层链式, 节距为1~6,
• 二、单层同心式绕组
• 单层同心式绕组:由节距不等的大小线圈组成,使 各线圈和中心线重合成回字形,故称为同心式。
• 同心式绕组主要应用于2极的电动机, 节距一般为1~12 2~11
• 1)例:Y100L—2 三相 24槽 • 3.0kw • 节距Y=(1~12 2~11 ) • 每极每相槽数q=4 • 2)例:J03-160S—2 三相24槽 • 11kw节距Y=(1~12 2~11 ) • 每极每相槽数q=4
• 3、把4个极相组采用显极接线(反串)的 方法连接起来。 • 4、依次用同样的方法绘出B C 两相绕 组。 • 5、A B相和C相绕组的首端相间应相差 120°电角度,这样才能形成三相对称绕 组。 • 首尾端标号为 U1 U2 • V1 V2 • W1 W2
• 例2:同心式 y100s---2 三相异步电动机 2极一路, 24槽、极数2p=2,相数m=3 • 1)节距:1-12 Z 24 y 12 • 2-11 2p 2 • 2)每极每相槽极:
6极电动机:1路并联、2路并联、3路并联、6路 并联
8极电动机:1路并联、2路并联、4路并联、8路 并联
第六节 电动机原始数据的获得
• 一、记录铭牌:

• • • • • • • • • • •
1)型号:Y—112M—2
铁芯长度 2)额定电压 380V 中心高 3)额定电流 15 A 交流异步电动机 4)额定功率 2.2kw 3kw 4kw 5.5kw 11kw 15kw 5)额定转速 2825 2900 2940 6)接法:Y △ 7)温升:80℃ 8)工作方式:连续运行,额定时间; 9)防护等级:E B F 10)频率: 50(赫) 11)生产厂家有及生产日期 极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