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4. 五四运动后期的运动中心是( )
A.北京 B.上海
C.山东
D.青岛
5.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了哪些要求? 实现了吗? 2、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的 时间?主要的运动力量是那些人?提出了 哪些“口号”?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 59页-60页内容:阅读后在导学案 中表格中写出学习成果。
中国代表出席1919年1月的“巴黎和 会”,向和会提出了以下要求: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口号:““誓废死 除力 二争 十, 一还 条我 ”青岛”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曹汝霖:时任交 通总长,订二十 一条时任外交次 长
章宗祥:驻日 公使
陆宗舆:币制局 总裁,订二十 一条时任驻日 公使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五四运动后期的主要发生在上面地方? 为什么? 2、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那些人? 3、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哪些胜利?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
制 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北洋军阀逮捕爱国学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 61页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总结 学习成果。
五四运动(后期)
时间: 1919年6月5日 地点: 上海 主力: 工人阶级 斗争方式: 罢工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⑴释放被捕学生。 ⑵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
⑶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 签字。
开始时间 运动中心 斗争主力 斗争形式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
A.《新民丛报》 B.《新华日报》
C.《民报》 D.《新青年》
2.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孔乙己》
每年的五月四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 原因和口号。 2.探究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 果。 3.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命前,我们年轻一代需要如何传承五四精 神?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
结果
五四运动
前期
后期
1919.5.4
1919.6.5
北京
上海
学生(先锋作用) 工人阶级(主力军)
游行示威 罢工、罢课、罢市
遭镇压
取得了初步胜利
(释放、罢免、拒签)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
三 切特权
项 要 废除“二十一条”
求
收回德国在山东的各
项权利
英法美等国不但没有答应要求,竟然将德国在 山东半岛的特权全部转让给了日本!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顾维均
五四运动(前期)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运动主力: 青年学生
斗争方式: 游行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