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由题入手,引出猜测。

课件出示准备题:(4+8)+6,4+(8+6),学生计算出得数。

师: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生1:加数相同,得数相同。

生2:运算顺序不同。

师:再看这题,(19+62)+38和19+(62+38),得数会相同吗?(相同)师: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什么?
教师稍加引导:
师: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
师: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数,后两数)
师:结果如何?(得数相同,即和不变)
引导学生说出猜想:在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

2.验证猜想,形成规律
3.(1)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其他式题来证明。

女生完成:3024+(73+6),(13+8)+5
男生完成:(3024+73)+6,13+(8+5)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

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2).
果园里有桃30个,梨40个,苹果50个,一共有多少个?
生1: 30+(40+50)
=30+90
=120(个)
生2:(30+40)+50
=70+50
=120(个)
30+(40+50)=30+40)+50
得数相同,能解释我们的猜想。

这些生活中的实例都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正确。

这个猜想正确,就可以形成规律。

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加法结合律。

假如我们的三个数分别用字母a,b,c来表示,同学们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吗?(a+b)+c=a+(b+c)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加法结合律,是通过式题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证明的。

而严格的证明,我们上了大学就会学习,从皮亚诺公理体系出发,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以题来说明。

57+288+43
生1:57+288+43
=245+43
=388
生2:57+288+43
=(57+43)+288
=100+288
=388
生3:57+288+43
=288+(58+43)
=288+100
=388
先利用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利用加法结合律,使结合的两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使计算简便。

师:加法结合律中有三个加数,那么有四个加数可以用加法结合律吗?
4+7+6+3
=(4+6)+(7+3)
=10+10
=20
师:四个数可以,那更多的加数可以吗?
1+2+3+4+5+6+7+8+9
=(1+9)+(2+8)+(3+7)+(4+6)+5
=10+10+10+10+5
=30+5
=35
师:可以,所以要用加法结合律至少三个加数才行。

三.课末总结
回过头来,我们想想,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1)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2)用字母如何表示?
(3)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使计算简便。

在用加法结合律时,至少三个加数才行。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就要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探索规律了。

由于加法结合律一个教学难点,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

第二层次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通过“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

从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想,得出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