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浅述了作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思维;课堂;氛围;和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本班学生的作文本,看了一位学生写的一篇题为《老师夸奖我》
的作文,从文中可以读出学生对老师的夸奖的渴望与喜悦,可以看出老师的关注与表扬对一
个孩子是多么重要。
看完这篇作文,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我们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能否积极参与”、“成绩是否优秀”,总是习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摆起师
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想和主观愿望加在孩子头上,几时关注过孩子
内心的感受?
德国教育家多斯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
数学课
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那么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创造数学乐园,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有人说:“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我赞同这一观点。
的确,成功的教育依赖于教学环境,而好的教学环境的形成,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试想,老师声色俱厉,权
威至上,学生每天生活在冷淡与训斥中,还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言吗?为此,老师必须转换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走下师道尊严的讲台,蹲下来,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细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学生,赏识
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你真棒”、“你真行”这些激励的语言常挂在嘴边,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认真捕捉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让学生在这种
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
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真实地表现自我。
2.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原生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过
程中,必定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供老师使用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信息于教学活动中。
如有的提出问题特别有思
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有利于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
中捕捉契机,进行“二度设计”。
2.1 巧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
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
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
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
错误
是极佳的学习契机,应善于抓住这些错误信息,让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出示
56.28÷0.67;51.3÷0.27;26÷0.13和1.029÷4.2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并鼓励学生把不同的做
法展示在黑板上,结果出现两个问题:(1)被除数和除数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
(2)被除数和除
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以谁为标准,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肯定这些学生肯动脑筋,能用旧知识
解决新问题,只不过离正确做法还差一点点,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剖析,去寻
找正确方案,事实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往往比静态预设的信息收效更大。
2.2 捕捉闪光点,丰富学生思维。
老师常常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越不喜欢发言,究其原因是怕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同学会
嘲笑,新课程改革提供儿童思维无禁区,提供“童言无忌”,让儿童畅所欲言,精神处于一种
自由放松的状态。
好奇、好问、质疑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探索未知领域的摇篮。
课堂上,学生能够同教师质疑,说明他肯动脑筋,并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归纳信息能力。
而创作的“灵感”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捕捉学生中不时进发出
来的敢于创新的火花,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
出圆面积一定要用S=πR2这个公式计算吗?学生的这一发问让我颇感意外,我面带微笑,
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学生自豪地回答:圆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
圆真径的一半,因此我们认为S=SX(〗1〗4SX)〗 cd=SX(〗1〗4SX)〗πd2,这个学生提出的
问题,很有价值,是灵性的体现,是难得可贵的教学资源,是课堂充满生命力的体现。
3. 关注差异,滋润情感
《课标》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理念提醒我们,每个学生是有差异个体,他们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
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1)尊重学
生的发展差异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适应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
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
(2)认真去发现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
表现出来的潜在天赋,多表扬、多肯定,少指责,少批评,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在老师
的指导下和自身的努力下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3)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教学中
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而是区别对待,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
学策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选择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如:作
业设计上,分三个层次①仿例练习,旨在基础知识的操练,让学困生吃得了;②变式训练,旨在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中等生吃得饱;③应用提高题,旨在丰富想象力促
进思维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
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给不同个体
以自信和激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