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诸子简介

诸子简介


四《孙子兵法》
概要:《孙子兵法》兵家典籍,共13篇,我国现 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内容: 战争、军队基本问题的论述,战略、策略、 作战原则、方法等。研究战争中种种矛盾及其转化 条件,提出战争的战略和战术
作者: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 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八 《公孙龙子》
概要: 《公孙龙子》战国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 龙的著作,《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公孙龙子》 14篇,现存6篇
内容:主要研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 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特点是夸大这种 矛盾,并否认两者的统一,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 结论
作者:基本为公孙龙子
《白马论第二》
九 《荀子》
概要: 《荀子》儒家典籍,战国末荀况及其弟子 所著。西汉刘向定为32篇,大致为三类,一是 荀子所著22篇,一是荀子弟子所记荀子言行, 共5篇,一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材料,共5篇。 前两类是《荀子》主体
内容:荀子主张人性恶,是其思想的逻辑起点, 荀子以儒学为本,对诸子百家之说进行了评判
作者:吕不韦及其门客
《孟春纪第一》
孟春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
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 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 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 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 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 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 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 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 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 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
经:《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孝经 论语 尔雅 孟子
《五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仪礼(礼记) 春秋 乐经 《四书》: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史:《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高度 深度 系统 全面 可信度:个人著述 野史 正史 教科书 子:道德经 荀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诸子集成》 集:《绍明文选》 个人著述
作者:韩非子
《扬权第八》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 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 甚去泰,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 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 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左右既立, 开门而当。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 谓履理也。
三《晏子春秋》
概要:《晏子春秋》,非儒非道,中国最 古老的个人故事集,约成书于战国末期, 经刘向整理,共有内、外8篇,215章
内容:详细记述了齐国灵公、庄公、景公 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传 闻、趣闻
作者:后人假托晏婴名义所作
景公登牛山 悲去国而死 晏子谏 第十七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 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 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 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 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 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 将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 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 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 笑也。
作者: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定
《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 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 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 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 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 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 者。
《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苫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桞,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记载:孔子入周向老子请教礼,关令尹 喜拦下老子,让老子为他著书
司马迁个人观点
书中提到老子为关令尹喜所著的“书”分上下两 篇,五千言,但没有提到这“书”名是什么
道德经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 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 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 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五 《墨子》
概要:《墨子》墨家思想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
内容:《墨子》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 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 的奠基作。 《墨子鲁问》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 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兼爱为核 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重点的一套科学理论
国学
国学:国学定义有争议,但均包括典籍文本
典籍 艺术 宗教 迷信(不包括) 自然科学 应用技术 古物 诗歌 戏曲
原则: 客观性,国学的价值有历史为证 全面性,国学内容包括社会各主要方面 系统性,国学有内在外在的联系和统一性 理论性,国学有深刻的理论学说
主次:核心儒家,次之法家,道家。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次之佛教,次之诸子。
十一《韩非子》
概要: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的著作,又名《韩子》。西汉刘向加入他人作品, 定为55篇
内容:总结前期法家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 合的法治理论。君主必须重视权力、威势和驾驭 臣下的权谋之术,才能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巩 固君主的集权地位。继承其师荀子的人性恶学说, 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刑赏
十《吕氏春秋》
概要: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 织门客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 分为12纪、8览、6论,26卷,160篇,20余万字
内容: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 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 兵各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 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
内容:主要记载了商鞅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内容庞杂,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法治等诸多 重大问题
作者:大致战国末年商鞅学派后人编定
《说民第五》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 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 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 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 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 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 兴至王。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 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章善,则过 匿;任奸,则罪诛。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 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曰: 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 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 穀。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 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六 《商君书》
概要:《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商鞅一派 著作的汇编,又名《商子》,《汉书艺文志》著 录《商君书》29篇,现存24篇
七 《庄子》
概要:《庄子》道家学派重要典籍,庄子及其后 学的著述总集,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 外篇、杂篇
内容:道家提倡法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 相处。道家思想的特点是无所不容,无所不包
作者: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 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 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 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去六月息者 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 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 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 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 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作者: 荀况及其弟子
《君子》
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当 贤则贱。古者刑不过罪,爵不逾德。故杀其父而臣 其子,杀其兄而臣其弟。刑罚不怒罪,爵赏不逾德, 分然各以其诚通。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刑 罚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传曰: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乱世则不然:刑 罚怒罪,爵赏逾德,以族论罪,以世举贤。故一人 有罪而三族皆夷,德虽如舜,不免刑均,是以族论 罪也。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从 必尊,此以世举贤也。以族论罪,以世举贤,虽欲 无乱,得乎哉!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 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此之谓也。
内容: “道”,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作者的宇
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 “德” 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 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书中“道”与“德”的描述,立体面地多层次 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在 实质

作者:据传为老子,但史料中未有确切记载
二 《管子》
概要: 《管子》原86篇,现存76篇﹐分为 8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
内容: 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 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 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
作者:管仲及管仲学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