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开题报告

金融学开题报告

[14]Michael B.Gordy.A Comparative Anatomy of Credit Risk Models[J].Journalof Banking&Finance.2000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消费性信贷管理的历史。第二部分,研究我国消费性信贷风险因素。第三部分介绍国外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第四部分主要对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第无部分基于以上分析,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管理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风险的方法。
指导教师意见: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发达国家从事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历史悠久,一般都针对本国不同时期个人消费信贷展开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其先进制度有:对个人消费信贷入口严格管理,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监测消费信贷资产质量;实行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对风险横向控制;建立与培养信贷文化和风险控制文化;严格掌握个人消费贷款的评估标准。
(二)我国消费性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申恩威认为在《日本信贷消费体系与制度》中认为我国发展信贷消费的障碍在于:体制因素;信贷消费环境因素(消费者缺乏收入预期,消费者指出预期看涨,社会信用缺失);市场适度因素
陈头喜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中认为导致信贷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银行自身管理薄弱;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风险防范法规体系不完善;利率尚未市场化;信用评分技术落后。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风险管理
专业:金融学
姓名:xxx
学 号:S20060604124
指导教师:yyy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选题背景和意义:
2003年末,全国各商业银行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5736亿元,较1997年末的172亿元增长90倍,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780亿元,信用消费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也由不足0.13%上升到10%。2000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加1.33万亿,同比增长14.3%,其中贷款消费累计增加2592亿元,比1999年多增加1693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多增额的68%,在全年贷款总增长额中的贡献率为19.7%。在最近的2008年,全国房贷累计8000亿元,是上年的4倍多。在个人消费贷款中房贷基本占了百分之九十。
亨利.范.罗格和索尼亚.布雷约维克.布拉塔诺维克指出:银行监管和财务分析应以相似的方式看待风险管理;管理者应当确保所有金融机构都按照一致的原则得到监管,以保证金融中介机构的平等竞争环。
参考文献:
[1]胡凯.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概论[M].2006
[2]汪坤良,陈头喜.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分析及防范[J].企业经济2007,11:144~146
Michael B.Gordy在《A Comparative Anatomy of Credit Risk Models》的文章中叙述了国外商业银行的体制优势,国外银行一般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运作规范,具有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11]邹浩,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初探[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90~97
[12]邹虎,昝炉君.个人房产假按揭贷款风险防范与监管[J]金融研究2007,423~28
[13]YANG Duan .The American Credit Risk with Credit Card Guards Against Lawmaking and Its Apocalypse [J].Hebei Law Science. 2007
王淑晗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对策研究》中认为:银行自身管理体制薄弱;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不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抵押物变现难度大费用高。
(三)我国消费性贷款的管理对策
邹浩在《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初探》中认为美国信用体制值得借鉴:对个人消费信贷入口严格管理;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监测消费信贷资产质量;实行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对风险横向控制;建立与培养信贷文化和风险控制文化;严格掌握个人消费贷款的评估标准。
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归纳总结,比较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通过应用商业银行消费性信贷管理理论知识,广泛参考专家观点,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消费性信贷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关键难点及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难点
本文的主要关键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及管理对策的提出。
李曙光在《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中认为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抑制风险来抑制风险是很必要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巴塞尔协议》在2001年提出新协议中指出:;引入市场制约机制,让市场力量来促进银行稳健、高效地经营以及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监管当局应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要求银行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比率;银行应参照其承担风险的大小,建立起关于资本充足整体状况的内部评估机制,并制定维持资本充足水平的战略;监管当局应对银行资本下滑的情况及早进行干预;银行要确立风险管理标准和信息披露制度,尤其要披露计算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时所使用的内部方法。
[3]杨雷.消费信贷的法律风险及控制[J].甘肃法律2008,11;14~16
[4]江山,郑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J].福建金融2006,4:33~36
[5]李曙光.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6,57~63
[6]张剑,成丽.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6,1004:04~014
南霞在《浅谈个人信贷风险的成因及策略》认为应当建立全面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增加市场风险分散及转移的途径。
胡凯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概论》中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利率、贷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同时,应允许商业银行在办理消费信贷业务中收取必要的手续费、服务费,以补偿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付出的成本。在消费信贷的利率方式安排上,一般应采取浮动利率制,每年度调整一次,从而减少银行利率风险。
二、采取的解决措施
1、到图书馆与相关专业网站上寻找资料,运用归纳逻辑法整理概括,从而筛选整理出有条理有价值的资料。
2、碰到疑难问题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本着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确保论文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力求得出较为准确全面的结论。
3、应该积极询问老师,多参考国外先进理论。
论文工作总体日程安排:
1、2009年10月26日至12月10日确定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
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消费性贷款风险因素主要表现。
汪坤良教授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提出我国消费性信贷风险因素主要表现为:借款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抵押物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我认为这是比较全面的。
杨雷教授在《消费信贷的法律风险及控制》又从法律角度提出消费者信贷主要表现为:借款人信用风险;借款人恶意诈骗;市场风险;国外消费信贷机构的竞争风险;经销商违规操作的风险;商业银行自身操作不当发生的法律风险。
杨秀萍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对策研究》指出我国消费性信贷风险因素主要表现:信息缺失;国家的消费政策相对滞;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不够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立法滞后是我国消费性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
江山,郑羽在《国有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中提出我国消费性信贷风险因素主要表现为:他们之外又提出商业银行无序竞争风险;。
王丽丽在《商业银行与法律风险控制丛书》中认为: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总账户,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业务均通过总账户进行。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中央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劳动力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收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
杨大楷,俞艳在《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中认为应该采用科学的信用评分技术。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机构,具体办理消费信贷业务,同时建立消费信贷审批委员会,作为发放消费信贷的最终决策机构,做到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防范信贷风险;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制度,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几个环节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稽核的再检查和监督;第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对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的情况,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应当列入“问题个人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借贷;第四,加强量化考核、质量监测,实行竞争上岗、奖罚分明,完善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消费信贷规范发展。
随着我国信用消费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信用消费呈现增长速度快;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同时需要我们予以重点关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从起步到今天,已经基本上走完了它的磨合期,克服瓶颈的制约,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使其对扩大内需产生强大的拉动力量。为了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并逐步接纳消费性贷款方式,实现拉动内需的目的及银行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领域以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银行业应积极向社会推广个人消费信贷模式。同时,消费性贷款风险管理问题又尤为重要。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风险管理问题又一次凸显出来。
[7]杨大楷,俞艳.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论坛,2005,07
[8]王丽丽.银行法律纠纷风险控制——商业银行与法律风险控制丛书[M].2004,11: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