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版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课件:1.6 边塞战争诗四首
2020版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课件:1.6 边塞战争诗四首
3.意奇语奇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天宝三年进 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 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因而对边塞生活深有 体验。
代宗时,曾官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 嘉州” 。
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其边塞诗的主要风格是具有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 出师西征》。有《岑嘉州集》。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助读链接】 一、作者名片 1.诗家天子——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人。早年贫
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因事 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 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 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 百余首,多为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 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作品有 《王昌龄集》。
二、文化常识 1.金戈铁马——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 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 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 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 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内容包括:边塞风光;
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 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等, 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 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翻:_反__复__,__叛__乱__
(3)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译文:__边__城__是_多__么__萧__条__,__白__天__里__黄__云__弥__漫__,__
_昏__昏__沉__沉__。__
(4)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译文:__哪__里__会__没__有__安__定__边__境__的__奏__疏__,__然__而__那__些__守__边_
【作品简介】 1.羌笛悠扬,送我一片深情 《从军行》(其一)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守
卫边疆的战士独自一人在烽火城吹羌笛,在悲伤悠扬 的羌笛声中思念自己的妻子的感人画面。诗人通过景 物描写,用蕴藉而又简洁的笔墨,抒发了边疆戍卒怀 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2.壮志难酬,空有报国之心 《蓟中作》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 的情怀。开篇以“沙漠”“塞垣”这种特有的塞外 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以“策 马”“长驱”“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 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唐代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益等。
2.“从军行”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 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 名的诗篇流传,多表达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 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王昌龄《从军行》由多个诗篇构成,从边塞景象 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表现戍边 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展现出血性方刚 的盛唐气象。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 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 憾。
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 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 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 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绘边塞奇异景色,赞友人高风亮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寄情出人意表,构思新 奇。诗人巧设回环,在极力描述了热海之奇景,让读 者陶醉于热海风光之时才宛然一转,表明自己吟诗的 环境和缘由。无尽的离别之情用一“醉”字消融于无 形,豪放不羁。最后两句,用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崔 侍御的高风亮节,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4.关西将家子——李益 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 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四年进士,但仕途失意, 多年未升迁,毅然弃职浪游燕赵间,为他从事边塞诗 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活感受。后入朝,历任 秘书少监等职。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衔退休。
李益古体、近体均有佳作,尤以七绝见长。他自 称“关西将家子”,又在军中生活多年,熟悉塞上风 情,深知征人甘苦,所以写得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边 塞诗。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课所选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从军行(其一)》中的烽火城、百尺楼、海风、羌 笛等意象,均带有浓郁的边塞风味。 B.《蓟中作》描绘了边地独特而壮美的景象,同时抒 发了诗人安边之志难酬的巨大悲愤。
__将__领__们__已__经__承__受_了__皇__帝__的__恩__赐__。__
(5)空中白雪遥﹒旋灭 旋:很__快___ (6)气连赤坂通﹒单﹒于
单于:匈奴的首领。 ( ×。诗中借指西域 )
(7)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译文:_崔__侍__御__为__官__谨__严__清__正__,__执__法__无__私__,__他__在__西__域__ _任__事__时__热__海__的__炎__威__亦__为__之__消__减__。__ (8)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译文:_不__叫__一__个__敌__人__逃__回__,__应__有__队__伍__留__守__在__边__防__要__塞__。__
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 县)人,唐代边塞诗人。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 一带。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永泰元年(765)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其诗歌意境雄浑,格调高昂,气势奔放,语言流 畅。其边塞诗抒发了安边卫国、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 揭示了战地军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充满爱国热情, 具有独到的成就。著有《高常侍集》。
4.以生花妙笔,表将士壮志豪情 《塞下曲》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 的豪情壮志。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以凝 练、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唐军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 归的豪情壮志。
【初读自测】 一、读准字音
二、明确句意(填空或判断正误)
(1)﹒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__奈___(来自)每愁胡虏﹒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