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边塞征战诗》专题鉴赏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边塞征战诗》专题鉴赏精品课件
借景抒情、 比喻等。
情景交融、 比喻等。
色彩的运 用,渲染 战争气氛。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的风光,展
示戍边将士艰苦生活,表现了将 借景抒情, 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情景交融。 抒发了他们久戍边疆的思乡之情。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 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 调。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具体 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 孤寂、惆怅之情。
中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 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 汉魏六朝时代,隋唐时开始兴 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分擅 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 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 所谓的“边塞诗派”。今天所 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 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 为这一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教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材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 的边塞诗。前两句抒写驻守边关 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愁苦,后两 句是直接抒情。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回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版本?请
简要说明理由。(2007山东卷)
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
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 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真题
再现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盛衰无常 国运衰微 孤独惆怅
昏庸腐朽 奢侈淫逸 缅怀英雄 功业无成 失意绝望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志不得伸 壮士暮年
正道直行 坚贞孤傲 高洁超逸 孤傲不群 傲岸不羁 志趣高雅
依依不舍 孤独寂寞 怅然若失 诚挚关怀 情深意笃
日暮思归 望月怀远 羁旅愁思 久戍思乡 孤寂落寞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题材类别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怀古咏史诗
托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古诗题材类别总结一览表
主要手法
情感术语
借景抒情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超然物外 厌恶官场
对比衬托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建功立业 从军报国 穷兵黩武 思乡念亲 视死如归 苦闷彷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 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 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 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 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 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 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 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 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 北边塞风情相关。
壮志,或发反
为题材的
战 呼 声 , 或 记(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
诗。
现实战事。 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①标题往往有“行”。
“军”“征”“塞”“戍” 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
豪情。
(1)修辞方面:主
要有夸张、对比、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 黄沙、秋月、大漠、孤城、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 互文、用典等。
互文
豪放悲 壮
知识链接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边塞征战
边 塞 诗 多 表 现(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
诗是以边
从 军 出 塞 、 保对比、互文、用典等。
家卫国、民族
疆地区军 内
内
(2) 人 物 形 象 的 塑 造 方 面 : 交往、塞上风
民生活和
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
涵 自然风光
容
情,或抒报国 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 (3)意境的营造方
沉痛的反战思考。
面:常用景物烘
托、虚实结合等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
手法。 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单于等)。
鉴赏边塞诗 把握时代 关注意象 体会手法 推敲感情
盛 唐 、 雄 奇 高 亢
中 晚 唐 、 凄 凉 哀 惋
南 宋 、 沉 郁 悲 凉
地乐时
真题 再现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 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09全国卷2)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 么寓意?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真题 再现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
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
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0全国)
.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
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真题 再现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i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篇目
思想情感
手法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教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材
雁门太守行
回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忆 甲光向日金鳞开。
气概。
(2)人物形象的塑
边关、雨雪、风沙等)、地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造 方 面 : 常 用 侧
标 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 风光。
面烘托、动作肖
志 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情感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 像 描 写 、 细 节 描
蓟北等)、பைடு நூலகம்事器具类(金鼓、 情愁。
写等手法。
旌旗、烽火、羌笛、琵琶、 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 《折杨柳》《关山月》《阳 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
么? (重庆卷05)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 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 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本诗通过写诗人使至塞上的旅程及所 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 挤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 中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本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 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 京而产生的惆怅和依依不舍 之情。
本事通过描写艰苦绝着的巴 塞站,展示了危城将士决心 寸土必争,奋死抗敌,金钟 国家的精神。
名曲间
、 景 物
、 战 具
、 人 物
主反 异征 战战 域人 思情 风思 想绪 光乡
以 对细 景 比节 衬 用描 情 典写
征人怨
真题 再现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
诗句具体说明。(04年江苏卷)
•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 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 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 情景交融, 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衬托,暗 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 喻 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 是壮烈广阔。
•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 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 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真题 再现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 种。(06天津卷 )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 边塞景象?